第十二章 曹操的选择(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年轻的曹操,身为官三代,志向是想做一个“治世之能臣”,可是在那个乱世年代,内部中央政权失去对朝政的把控,外部军阀割据一方,曹操的能臣之路已经行不通了。曹操再一次被朝廷招回来的时候,灵帝已经死了。灵帝死了以后,朝局大乱,董卓入京把持了朝政。身为大军阀的董卓也明白,要得天下,还得依靠东汉王朝原来的那些官员。董卓也想到了拉拢人才,其中就包括曹操,于是董卓任命曹操为骁骑校尉。这个时候曹操的政治远见、政治敏锐和政治眼光就表现出来了,曹操看清楚了,追随董卓的结果只能是祸国殃民和自取灭亡。于是曹操就从京城里逃了出来,准备逃回老家。
曹操走到陈留(开封市的东南面),他在这个地方停下来了。他得到陈留一个叫卫兹的人赞助,赞助了曹操一大笔钱财,这件事情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历来不太被人注意。曹操得到了卫兹的赞助以后就在当地招兵买马,最后公开打出旗号,要成立义军讨伐董卓,这是曹操成为“乱世英雄”做的第一件事情:“首倡义兵”。曹操的这个倡议,很快就得到了各路英雄的响应,各路诸侯各路豪杰纷纷起兵,举起义旗,要讨伐董卓,匡复汉室。
公元190年,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遣、济北相鲍信同时起兵,组成联军,并公推袁绍为盟主。曹操被“关东盟军”的盟主袁绍任命为“奋武将军”。
盟主首领袁绍徒有其表。袁绍出身高贵,他的家族号称“四世三公”,他这个家族有四代人连续地担任了“三公”的职务,我们知道在汉代“三公”这个职务的地位是很高的,仅次于皇帝的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袁家一连四代人,就是袁绍以上太祖、高祖、祖、父这四辈都有出任这样官职的人,那在官场上是炙手可热的显赫家族啊。袁绍也是一表人才,长得非常帅气,聪明伶俐能说会道,也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和当时的名流、士大夫都有来往。更重要的是袁绍在朝中反对过董卓,而声名大振。
董卓进京以后就琢磨着换皇帝,他要废掉当时的皇帝刘辩,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因此找袁绍商量。袁绍的叔叔当时是太傅,于是董卓就想让袁绍传话给他的叔叔,请他的叔叔来支持一下这个事情。当场遭到袁绍的拒绝,这个皇帝怎么能随便换呢,皇帝是你换的吗?董卓这个土匪勃然大怒,就骂袁绍,你这个不识好歹臭小子,分不清大小王吗,现在的大汉天下你不知道谁说了算吗?惹火了我,你以为我不敢杀你吗?当时袁绍是军官,按照制度军官开会是可以带刀的,董卓把刀拔出来这么一骂,袁绍唰的一下,也把刀拔出来,横在胸前,刀刃对外刀背对内,说天底下难道只有董大人的刀是快的吗?然后后退,退出会场,连夜逃出京城。这件事情裴松之在给《三国志》做注的时候认为这不是事实,《三国志》的记录是袁绍对董卓说,董大人啊,我回去跟我叔叔说说,然后就跑掉了。无论怎样一种情形袁绍确实是反对了董卓的,这个是事实。所以让他来做讨伐董卓的“关东联军”的盟主还是有道理的。
袁绍这人政治头脑不怎么灵光。董卓的进京,归根结底和袁绍有直接关系。当时汉灵帝去世以后,士人集团和宦官集团在立谁当皇帝这个问题上意见不统一。汉灵帝生前是想立刘协的,而且把这个事情交待给了当时西园八军的上军校尉蹇硕。而刘辩是汉灵帝的皇后何皇后所生,何皇后当然是希望他的儿子来当皇帝,而何皇后的哥哥,就是当时的大将军何进。大将军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三公”那个时候已经是名誉职务了,掌实权的是大将军。所以这两个集团就为这个事情打将起来,上军校尉蹇硕被何进杀掉,何进接管了上军。这个时候袁绍就给何进说,大将军啊,我们乘胜追击,把所有的太监统统杀个一干二净,从此天下太平。这个何进动心了,何进是什么出身呢,屠夫,本来就是个杀猪的,可想而知何进的政治能力也就很有限了。袁绍的这个提议何进的妹妹何太后不同意,因为当年何太后毒杀了刘协的生母王美人,刘协是一个级别地位比较低的女人生的,何太后给王美人送了一杯酒给王美人喝,王美人喝了就死了。汉灵帝勃然大怒要废皇后,是宦官们跪下来求情才保住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