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见天后来抓同事的王相(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姜沃是自朱雀门入皇城,穿过太极宫的宫道后,又经过西内苑入大明宫。

    自入了皇城宫苑后,臣子便要下车辇,步行而入。

    而时隔三年,姜沃再次一路行来,倒像是又走了一遍几十年的人生一样一一前十年于先帝一朝的太极宫,后来在当今一朝的大明宫。

    而将来......姜沃想到了洛阳紫薇皇城。

    比起长安这两城,帝后其实都更偏爱'前代未有能比焉'洛阳宫,皇帝登基以来,已然巡幸过东都数次。

    正这样想着,刚走进大明宫右银台门的姜沃,就听到很熟悉的声音--

    


    听到这个声音,姜沃不自觉就笑了。她转过身来,连同僚之间的官礼都未行,只是笑道:"王相。久违了。"

    


    他走上前来,与姜沃同行:"刚从中书省出来,'恰巧'就遇上了姜侯。"

    听他如此敷衍加了句理由,姜沃也无奈:也就王神玉敢这样恰巧了。

    需知姜沃走的时候,诸亲友同僚可以相送,但她回来的时候,在面圣之前,众人是都不好前来相见的。

    巡按使代天巡牧,回京后必先奏于上。

    也就王相了,敢在巡按使面圣前,直接'恰巧'来偶遇。

    姜沃心道:这就是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吗?旁人要守规则,自然是怕惹得上位者不快,耽误自己的仕途。

    但放在王神玉这里......真的吗?二圣不快?那让我致仕吧!

    


    


    王神玉先问起的,自是旧友病情如何。

    姜沃回过"已然安好"后,也很快主动问起王神玉究竟何事来'恰巧'遇到她。

    要有事还是要赶紧说的,毕竟银台门离帝后的紫宸宫也不太远。

    王神玉拊掌而笑道:"知我者,姜相也。"

    姜沃则是摆手:"王相,我还未有官职。"这宰相位可不兴随便封啊。

    说来,姜沃再得知帝后有再次拜相之意后,还特别认真跟小爱同学讨论过--"如果我二度拜相,又二退相位会咋样呢?惩罚会加重吗?"

    小爱同学:......姜老板,那系统之前不是警告过,不要拿权力当儿戏吗?你这苗头不太对啊。

    姜沃认真道:"这宦海沉浮风云莫测,怎么能是儿戏呢?那李团长还五上五下呢。"

    影视属于难得知识盲区的小爱同学:?李团长又是谁。

    姜沃给大半时间闲着的小爱同学推荐了《亮剑》后,她认真写了一份'客户反馈意见',让小爱提交给了系统。

    "如果拜相的成就奖励我先不领也不用,能不能到时候也别进行什么惩罚了。"

    小爱同学说了也不算,只能帮她提交了反馈表。

    这些思绪在姜沃脑海中一瞬转过后,她又将精力转回到王神玉身上--

    只见王神玉惆怅道:"唉,正是因为你官职还未落定,我才愁呢。"

    "三月前,我原想着你回京后肯定会进中书省。"毕竟只有一个相位空缺。

    


    


    门下省卢侍中两番上书请致仕,且帝后竟准了,恩封范阳郡公准其归乡养老去了。"

    王神玉甚至怀疑这造化弄人,不会专逮着他弄吧?

    


    姜沃也听闻了此事,且说一向低调的卢宰相卢承庆,也是朝中所剩无几的,贞观年间就走入朝堂中枢的宰辅了。

    他在贞观末年就做到过尚书郎中,亦做过户部、兵部两部侍郎。

    而那时候姜沃和王神玉,还一个在太史局看天,一个在司农寺看地,完全没摸到三省六部的边呢。

    如今卢承庆也告老还乡......可以说从此后朝上林立的重臣,就都是皇帝登基后才提拔的官员了。

    姜沃感慨的是渐行渐远渐无书的贞观朝,而王神玉感慨的则不同:"卢相也真是的,才七十五岁,何必急着致仕告老呢?刘仁轨比他也小不了两岁啊。这点上,他真该学学刘相。"

    


    都快上了八百封致仕奏疏的王相,您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

    王神玉丝毫没有"丈八烛台"的自觉,而是语重心长对姜沃道:"总之,如今中书省、门下省两个相位空缺--你得先应下我,若天后问起你的心意,你得选中书省。"

    经过上次裴行俭事件,王神玉深刻吸取了教训:他当时让刘仁轨别跟他争没啥用啊,得争取到本人的意见才行。

    他说完后,却见姜沃沉吟片刻,并未应下。

    王神玉甚至停下脚步,向来风雅神色上难得露出几分惊讶:"怎么?难道你更愿意去门下省?"

    难道比起他来,姜相更愿意去跟辛茂将搭班?

    王神玉惊讶过后,忽然发现,也不是不可能--反正辛茂将应该是很乐意姜相过去的,两人可以一起愉快为国库收支谋划。

    那也不是门下省了,估计可以改成高级户部了......

    姜沃道:"只是中书省掌天下军国政令拟诏,我其实并不太擅长拟规制各异的诏书。"

    需知诏书光大类,就有七种,册书、制书、敕书等各不相同。

    王神玉丝毫不以为意:"我又不是没见过你的公文和奏疏,再无疏漏的。诏书不过多些雅丽用词罢了。"

    "你就当写应制的官体诗差不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