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妙计!不可!王相刘相又在御前吵起来的(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听到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见,裴行俭略微抬眼。

    他的目光越过前面两位宰相的紫袍,落在御案后端坐的天后面容上。

    虽说天后看起来依旧沉凝,然如今裴行俭面圣多了,比起旁的朝臣来,多少总能分辨出些天后的真实心境。

    天后......似乎也有些头疼为难之色。

    不过,这为难,应当不是为了意见又又又不合的王相和刘相。

    毕竟这样针锋相对的场面,天后已经见多了。

    裴行俭觉得,天后不但不为此作难,甚至还有几分喜闻乐见。尤其是王神玉被拘在兵部审贪墨案后,天后还曾带着笑意提起过这件事。

    裴行俭当时就在想:嗯,快活都是你们的,我什么都没有。哦,说什么都没有也不准确,我还是有批不完的公文,做不完的公务。

    


    既不是为了两位宰相,裴行俭想,天后这几分为难,必是为了姜侯提出来的'检田括户'之策本身。

    


    这日裴行俭刚读完姜沃的信没多久,就得了紫宸宫宣诏。

    


    到场的依旧还是只有王神玉、刘仁轨和裴行俭三人。

    听天后讲完姜侯的'三部曲',尤其是"检田括户'之策,裴行俭就听两位宰相当场提出了完全相反的意见。

    


    


    而王神玉这句'不可'一说,连刘仁轨都有些怔住:虽说他与王神玉性情一万分的不合,但他一直还是认可,王神玉这个人本质是没什么问题的。

    比如从这次'北衙贪墨案'就可见,王神玉起码从不包庇自家亲族,且这次赈灾事刘仁轨也留心了,王神玉用人并不偏向世家,也可以称一句擢良而用公平可称。

    于是近来,刘仁轨对王神玉还是有那么一点点改观的。

    觉得他能做到宰相,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今日检田括户如此利国利民之策,王神玉居然说不可?而且此策还是与他私交颇厚的姜侯提出来的。

    


    "不可?王相说说为何不可?"

    虽说刘仁轨这是问句,但完全没给人留下回答的时间,剩下的话也连珠箭似的道:"这才是江南西道的百姓告发当地世家侵占田亩,王相就不可了?还未检到你太原王氏的良田呢!"

    王神玉原本想对天后阐明他这句'不可'的缘故,也顺带回答刘仁轨之问,但听完刘仁轨最后一句,当即也恼了,他近来正加班到上火一-

    "怎么,我出身太原王氏违了大唐律法了?!我就一定有私心?"

    他往后一指:"守约亦出身河东裴氏,是不是在刘相心里,也非善类?"

    裴行俭一脸沧桑:......我没惹......"

    王神玉继续恼道:"非得跟刘相一样,出身贫寒幼时吃不起饭才清白不成?"

    刘仁轨这回反而没有接王神玉的话,而是直接转头对着御案后端坐的天后行礼道:"臣有一言。"

    吵到一半,对方不回了!这给王神玉气的,当场磕了一枚保心丹。

    裴行俭悄悄扯了扯王相宽大的衣袖,也要了一枚。

    *

    而刘仁轨则郑重对天后道:"正如方才王中书令所言,臣出身孤贫,少时餐食难继。"

    其实刘仁轨能当上官全靠改朝换代才产生的奇迹。

    他出身贫寒,隋朝时虽也有了科举,但他根本读不起书,甚至连纸笔都没有,都是靠在地上空中划拉学字。还是隋末乱世后,武德初年官员很少,当年偶然一个机会,他在管国公任瑰面前漏了个脸,才破格做的官。

    朝上的官员,是考进士出身的看不起考明经出身,但刘仁轨......完全没有出身。

    所以四十岁前,刘仁轨就没当过什么中枢要职,一直是在大唐各地(还都是偏荒之所,毕竟富庶之地也轮不到他)为县丞、县令、长史等官。

    四十岁后才因政绩突出,调回长安做县令,这才算回到了京城。

    因此......

    "臣之亲历与宦途数十载所见--百姓实艰难!"

    "若天子为真龙,朝堂百僚如丛林百兽,那百姓便如地里那无数只不敢停休,搬运粮米求存之小蚁。"

    哪怕已经在昼夜不停的劳作,想给自己小小的蚁窝里攒更多的粮米。

    但还是经不起任何一点风浪。

    或许对百兽来说,只是一回微不足道的戏水,但掀起的水花都足有淹掉无数小小的蚁窝。

  &nbs-->>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