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天后摄政黑莲花的遗传基因含43(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姜沃轻轻拍了拍正在出神的曜初:"我这里无事,曜初回宫吧。"

    "近来你母后不是在整理'摄政事条'?你回去帮她吧。"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句话放之四海而皆准。

    皇后要摄政,就不能悄无声息的摄政,不能只有皇上的一道圣旨就完了。

    这些年来,皇后乃'代政':皇帝精力不济,将大方向拟好后,皇后代为行政。

    但摄政就不同了,皇后将要有自己的政见,自己的规划,以及更多的担当--

    就如《汉书》《后汉书》明确记载的几个'摄政人'存在的时期,朝廷一旦出了什么执政差错,那基本就属于摄政者的锅了,都不好骂当时在位的皇帝。

    为此事,帝后已经商议过,皇后应先准备几条针对当前朝政的改正事条,一旦摄政诏书下了,当即开始推几条'新策'。

    


    这与皇帝永徽后改年号,或是改官制等事一样,皆是彰显权柄,显示分量之举。

    而皇帝提出了此等具体的方案,便是真正下定了'皇后摄政'的决心。

    


    曜初从深思中醒神,给姜沃换了一杯温热的水。

    姜沃看着她--说来,皇帝下定"皇后摄政"决心并准备迅速实施,也有曜初的不可或缺的缘故。

    


    还未从英国公过世的伤痛中走出来,太子迎面就给了他一个'过年惊喜',元宵节都没到,就又让他权衡掉了一个宰相。偏生这件事,皇帝还无人可倾诉苦闷。皇后忙着理政,而原本能说话的朋友......也不会为这件事开解他的。

    皇帝是在曜初每日来晨昏定省时,与女儿说起这件事的。

    或者说,是曜初跟他说起这件事的。

    彼时曜初陪着父皇吃过了晨起的药,然后拿了一碟准备好的新蜜饯给皇帝:"父皇尝尝这个吧,是我公主府做的--近来父皇不曾展颜,宫里上下都战战兢兢。御厨也是一点新花样不敢有。"怕惹皇帝不快倒了血霉,于是只敢按照最稳妥的方式备膳。

    


    当时就给皇帝感动的,差点头疼都好了,觉得这蜜饯上都要开花了。

    


    


    曜初又说了许多姜府事,来宽慰父皇之心。

    而皇帝在听着女儿安慰之语时,忽然想起了媚娘那句'曜初都是开府的公主了,陛下如何看她还是不懂事的孩子呢?'

    他便屏退了宫人,问女儿道:"曜初,这回东宫行事,你看来如何?"

    甭管曜初心中怎么想,她都不会说半句东宫的不是。

    


    曜初闻此一问,先是捏着蜜饯想了想,然后才在皇帝示意她有话直说的柔和目光中道:"父皇,女儿是从小与兄长一齐长大的,对大哥的性情,只怕比父皇母后还了解--都怪那些东宫属臣罢了!"

    她气的甚至放下了蜜饯:"女儿也不光为了姨母委屈,更为了父皇委屈!"

    "他们曾谏过父皇什么,我多少也听说过几句--陛下正合慎守宗庙,传之子孙,诚不可持国与人,有私于后。"

    "这话就是在冤枉父皇,也就是父皇宽仁,才不处置他们。"

    曜初目光澄然,她生的原本就肖似皇帝,这样孺慕望着皇帝时,把皇帝一颗慈父心直接化作温泉水。

    他就听女儿接着道:"父皇才不是他们谏的'有私于后'的私心,父皇是为公于天下的苦心!"

    皇帝心下动容,尤其是听了'苦心'二字,想到近来自己的遭遇,要不是顾念在女儿面前的颜面,都差点心酸委屈当场洒泪。

    而曜初跟姜沃待久了,有些习惯也很像,还适时吐了个槽道:"而且父皇,便是您要'私于后族',母后哪里还有族啊?全家只剩下外祖母这个九十一岁的老人家了!

    皇帝莞尔,是啊,他为何如此放心媚娘,也有这个缘故。

    若换了世家出身,牵绊无数的皇后,哪怕夫妻两人情分笃厚,他也不会在政事上如此放手。

    "父皇,给。"皇帝方才是下意识捏了捏眉心,没想到曜初已经递了薄荷膏过来皇帝欣慰接过涂抹。

    就听曜初继续道:"父皇母后没有私心,那些人才是私心。"她顿了顿,很快就坚然开口:"父皇让女儿说,我就都说了--兄长的性情最温厚了,他自己也屡屡道于政事上还有许多不通之处,不敢随意决断,又怎么会急着接掌军国大事呢?"

    "况且父皇已经许兄长监国了,不过是有东宫臣子贪心不足蛇吞象,借着兄长监国需广纳谏言,就屡屡进言,才生了这件事出来。既为难了父皇,宰相也跟着受累。"

    曜初垂眸掩去愤怒之色:"何为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便是如此了。"

    她很快又安慰父皇:"不过,我听闻兄长也有后悔之意,已然去向母后认错了,父皇可别生气了。"

    然而皇帝一听更郁闷:兄妹情深,女儿护着哥哥,一味劝自己不要生气。但这孩子却不知道,太子认的是什么错!到底还是认不清哪些人可用,哪些人不可用!

    说到底,做皇帝,最要紧的不就是用人吗?比如父皇写的《帝范》,除了第一条是君体,下面连着三章都是"建亲、求贤、审官"的用人之道啊!

    弘儿不认那几句错,自己和媚娘还少生一口气,他还真不一定下决心,让皇后这么快摄政。

    但这些话,皇帝就不与曜初说了。

    今日与女儿细谈一番,皇帝是真颇有感慨一一他一直只盼着掌上明珠欢喜无忧,可女儿长大了,且比他想象中更贴心懂事。

    又想着他们兄妹之间到底亲厚,不似儿女跟父母之间,有些话说不开。

    就像......皇帝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兄长。大哥与父皇,最后也未能面对面彼此解开心结。因他们不单是父子,更是君臣。

    便如他跟弘儿。

    但大哥有些话能跟他说。

    于是皇帝对女儿道:"曜初,日后你多帮父皇和母后看着兄长好不好?"

    曜初闻言略怔,之后沉思了片刻,才抬头望着皇帝道:"父皇,女儿明白了。我会为父皇母后分忧的。"

    皇帝大慰。

    父女两人又闲话了半晌,曜初才起身离开,走之前还不忘与皇帝道:"父皇,我明日还出宫看姨母,回来再禀明父皇。"

    "父皇勿要担忧,姨母当日突然吐血应当是寒风所激,这几日渐渐好起来了。"

    皇帝闻言也心下宽了些。

    而曜初都走到门口了,又回头道:"父皇,其实我去一趟,是安两边的心一一姨父姨母每日也都要问问父皇可好些了。"

    皇帝闻言,心下又是一黯,只温声道:"好孩子,去吧。"

    而曜初与皇帝相谈过后,还将整个谈话过程与姜沃复述了一遍。

    她知道此时主要矛盾要紧:母后摄政的诏书一天不下,终究不够安稳。

    因此特意说了一遍:"姨母听一听,若我有说错的话,好再去弥补。"

    而姜沃听完了曜初的复述,不由看了曜初片刻:说来,曜初的相貌是真肖似皇帝,眉眼弧度柔和,眼睛像饱满的杏子,不笑的时候也带着微弯的弧度,望之可亲。

    如今看来,也不单是相貌肖似--亦有陛下当年风范心性啊!

    **

    听姨母说,让自己回去帮母后整理'摄政事条',曜初倒是又想起一事。

    她抬眼看了看姨母精神还好,这才说道:"姨母,确实已经有人想动城建署了。

    姜沃一点儿不意外:在许多人眼里,她一离开,城建署-->>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