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儿子令人烦恼可屯兵吐谷浑(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主。

    甚至比文成和亲还要早--当年吐蕃来求亲的时候,还有一条理由,就道为什么吐谷浑能娶大唐的公主,吐蕃不能。

    弘化公主其实更能代表历史上诸多被送去和亲的公主:不但没有留下真正名字,因其和亲的国度实力平平,以至于连和亲这件事都寂寂无名。

    不过是异国他乡的一生罢了。

    且史册上,吐蕃灭掉吐谷浑后,弘化公主还不得不跟着原吐谷浑可汗慕容诺曷钵一起流亡,一路躲到大唐的凉州,才得以栖身。

    文成不好在大唐境内逾制多收女兵,但吐谷浑只是属国,又是与吐蕃接壤的最前线,她多带些女兵防身,实在是再正大光明不过。

    且弘化公主,也很盼着曾经同为和亲公主,如今又是大唐正使的文成能亲至吐谷浑看看她。

    毕竟吐谷浑这些年,就像一只瑟瑟发抖的兔子,不得不蹲在吐蕃这只狼的面前。太盼望身后的老虎,能多给他们一点底气,震慑住对面的狼,不要被一口吃掉。

    *

    文成的上一封信传回长安,就告知姜沃,定下了吐谷浑之行。

    只是,吐谷浑虽然方便文成选兵训兵,却也实在是战火随时可能会爆发的险地。

    姜沃想,她们走的或许都是这样一条路,越自由就越危险。

    因而姜沃便在每一封信上,都庄重写下:"唯盼安善。"

    **

    "姨母。"

    姜沃刚写完给文成的信,就见曜初出现在院门口。

    她未打伞,而是穿着一身蓑衣,蓑衣下也是轻便的胡服和长靴,显然是骑马来着。

    曜初在廊下解了蓑衣进门,姜沃先递给她一盏热的扶芳饮。又见曜初双手捧着杯子暖手,姜沃就取了一块姜饼点心放到她口中。

    春寒之日,带一点辛辣的姜饼吃下去很舒服。

    曜初一吃就知道是姨父亲手做的点心,不由就想起方才事,开口道:"姨母,方才我在门口看到姨父匆匆上马车了,身边还跟着紫宸宫的宦官,似乎是程望山的徒弟,想来是父皇急诏。"

    姜沃饱含同情点点头:若是为朝堂急事,皇帝应当会召见她。

    这样只叫个宦官召崔朝入宫,想来皇帝又有新的育儿烦恼要吐槽。

    真是,天子近臣不好当啊。

    姜沃同情了两息后,就把崔朝先放到脑后去,只问曜初道:"看过你的府邸了?可还满意?"

    曜初今年也十五岁了。

    帝后是不舍得女儿早嫁的,姜沃自然更是如此,几年前就与媚娘说起此事了,一定要多留曜初几年。

    曜初本人更是如此。只是,她虽然对出嫁不着急,但对拥有自己的公主府(尤其是幕府)还是很急的。

    说来,这些年姜沃一直未曾离开吏部。

    可以说,从曜初懂事起,就一直在看着姜沃,如何做'大唐的人事管理工作'。

    耳濡目染,她对于选官、考官事,也自谙熟于心。

    只是少时她能管的,都是身边宫人。

    也就是这两三年,准确来说,是从泰山封禅归来,她与母后说过不愿意被'关起来'后,母后将后宫事务交给了她。

    曜初才真正开始亲力亲为,发现用人管事,实在是深奥的学问。

    但后宫事务,到底不是全权由她定夺。

    唯有这公主府,才是完全属于她的--从幕府各官职的选人,到将来的运作,都只会按照她自己的心意来。

    曜初自然很期待。

    故而哪怕今日是雨天,曜初都特意约了英国公家的小娘子出门,一起去看了她的幕府署衙。

    *

    窗外细雨绵绵。

    姜沃有时候想想,如今的皇室一家子的情况,也实在是很特殊了:皇后在代理皇帝的政事,而公主在代理皇后的'后宫之权',至于皇帝......则在尽力教育孩子。

    可谓是,一家子就能撑起【交换人生栏目组】了。

    姜沃慢悠悠吃了一块姜饼,心道:不知今日,皇帝召见崔朝,又为了什么呢?

    *

    紫宸宫。

    崔朝刚进门,还没有来得及行礼,就被皇帝的话打断。

    "子梧,朕记得,显儿小时候最喜欢跟着你。既如此,你去做他的皇子师吧--朕教导弘儿就够头疼了,实在是无暇再与显儿歪缠了!"

    崔朝:......

    周王李显啊。

    崔朝觉得自己跟皇帝一样,头疼了起来。

    其实有时候在对长子失望后,皇帝有在心里暗暗动过一点点心思,拿出帝王看继承人的眼光,准备去看看次子。

    他不会真的废长立幼,但人,总会想一想"假如"。

    然而,在仔细审视过李显后,皇帝很快决定,嗯,还是好好教弘儿吧!

    起码弘儿在九岁的时候,功课是很好的,也不耽于玩乐,是个拿出去人人都说'聪颖仁厚'的正经皇子。

    而次子李显.....皇帝甚至在他身上看到了几分滕王李元婴的样子:好逸恶劳,喜骄奢、喜玩乐、喜书画、喜一切新颖别致器物,就是不喜学业。

    偏生李显性格还皮实,无论是斥他责他,甚至打手板,都没用!

    说来,每回李显在被父皇修理的那一刻,都会诚恳认错甚至号啕大哭,哭到有两回皇帝都心软下来,觉得自己过分了。

    结果后来,皇帝就发现,李显只是认错积极,但屡教不改,转头还是一个样!

    对李显,崔朝更无解,只能无数次温声安慰(实则没有实际内容):"陛下别动气,周王毕竟还小,等长大了就好了。"

    *

    皇帝不由想起数年前在黔州,自己还对着大哥担心道'若是次子过于优秀,像父皇怎么办,岂不是让东宫不安?'

    现在想来......皇帝生平第一回觉得自己,实在是自作多情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