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媚娘定策算是第一座实验室(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的--他家中还有收藏的一整套《东女国》系列话本。


  *


  只是,姜沃虽然早早将库狄琚引荐给了媚娘,但库狄琚并没有如史册上一般,直接给武皇做"拟诏、谋策"等事。


  毕竟此时媚娘还是皇后,与皇帝一起住在紫宸宫,身边实不方便时时刻刻留下库狄琚。


  到底库狄琚和姜沃还不同--姜沃已经做了二十多年的官员,且从未做过诰命,一直是官身。


  但库狄琚是正经的裴氏诰命,常日待在紫宸宫实难。


  因而库狄琚此时就归了姜沃。经过数月的观察和试用,姜沃终于能愉快地断定,她的城建署,终于有了一位上佳的管理人才!


  她终于可以在城建署的管理上,稍微松口气了。


  说来,姜沃当年建城建署,是按照诸如"掌冶署"铸币署"等正经营造署衙来建的。


  官员配置也是如此。


  如今库狄琚,正经官位便是城建署署令。只是各"署'的官位都不高,哪怕是最高的官职,也只有正六品。


  但库狄琚本人也说过,自己做这个六品署令,比做裴氏四品诰命夫人,还觉得舒心。


  此时姜沃从文成手中接过水泥做的小鸟,笑道:"还是群策群力好。"


  把水泥做成各种工艺品,跟银器一起捆绑销售,姜沃还真没想到--来自现代也自有她的思想禁锢,她印象里的水泥,基本都在脚底下,或是各种建筑上。


  听她这么说,文成倒是想起另外一事:"对了,城建署内数十种秘方,你都是交给各位女官,令其签下保密律令的。那库狄署令......"


  不是文成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而是她此时还未见过库狄氏,自然全然从姜沃的角度考虑:库狄琚可不是掖庭出身的寻常宫女,若真是从她这里走漏了秘方,只碍着吏部侍郎且将来大概率是吏部尚书的裴行俭,难道姜沃能按律法对库狄琚也处以极刑不成?


  姜沃笑道:"你放心,库狄署令自己提出来的,只负责掌城建署庶务,绝不牵涉进任何秘方事。"


  与聪明人一起共事实在是舒服。


  库狄琚深谙人情/事理,早早便与姜沃说明此事:她不会探知任何城建署的秘方,也不会瞎指挥生产工作。


  姜沃以手支颐道:"正好,我也想以城建署做个试验,将【行政人员】和【科研技术人员】分开。"


  给科研技术人员丰厚的酬劳和待遇,令他们专心钻研技术,且可以给他们挂虚职以荣耀,但不必他们多费心在'争官职'这件事上。


  真正管理和运营城建署,则交给有管理才能的行政人员来做。两方互相成就,却也互为制衡,可以彼此监督。


  如此说来,城建署真是各种意义上的,姜沃的第一座'实验室'了。


  *


  就长安城中各种朝堂事、署衙事说了小半个时辰,姜沃越发酒困,话语间甚至开始出现停顿。


  文成看得出来,就柔声道:"你还是睡一会儿吧。"


  姜沃到底点点头,就卧在文成膝上以此为枕睡了过去。


  而文成则微微闭目,开始在脑海里梳理关于吐蕃的一切--说来,哪怕离开吐蕃多年,许多事还是刀刻斧凿一般在她的记忆里存在着。


  吐蕃丧仪,人皆'断发、墨衣',还要'黛面',即把面容涂成青黑色。


  她还记得那一片铺天盖地的墨色,仿佛睁眼闭眼已经没有了区别。


  马车里生着炭盆,但文成还是又欠身取过大氅,给已经睡着的姜沃加盖了一层外裳。


  只见大氅领子上如雪的风毛拂过她如玉面容。大约是有点痒吧,文成就见姜沃甚至于睡梦中伸手去撩了一下。


  文成一笑,替姜沃将大氅上的毛领挪开--


  但就算如此折腾,她也没醒。


  文成低头望着她:这些年,你应当是很疲倦吧。


  文成又想起从长乐公主处听说的李敬玄之事--姜沃跟她说起都是轻描淡写,但长乐公主说的就详细多了,说起李敬玄是如何指责姜相的私心,又如何想逼姜沃起诺'此生不起入凌烟阁之心'。


  文成于心底自言自语:你在朝堂上,是不是就像当年的我在吐蕃,都是异乡人呢?


  她甚至无意识地伸手抚了抚膝上垂落下来的发丝:当年,我在吐蕃见到了你,才觉得不孤单。


  将来,你会在朝堂上见到我的。


  自从回京后,她等这一天,也等了很久了。


  **


  朝中定下文成公主启程的日期,是来年冰雪初融的二月。


  且说为何腊月定下的出使谈判,要二月才启程?


  正是为了让吐蕃等着!


  是吐蕃等着跟大唐谈判,是吐蕃又想要吐谷浑,又不敢直接打,故而举棋不定做张做势。


  既如此,大唐自不会必有求必应。


  更何况此次是文成公主亲至安西都护府。对大唐来说,这是一国公主,对吐蕃来说,文成公主自然也是与众不同的身份。


  那更没有吐蕃一说要谈判,文成公主就得冬日里启程赶路的道理了。


  出发的日子就定在二月,且一路行程定的并不紧凑,估计等文成真正到了安西都护府,都得三月多了。


  大唐态度也很明显了:若敢打,你就打!不敢打,就候着!


  *


  文成来年才离京,除表明态度外,也是为了收集情报。


  这一年除夕前,媚娘特意寻了一日,单独见了文成和姜沃。


  虽说朝上诸臣对于吐蕃事各有建言,但文成和姜沃不同,她们都是亲至过吐蕃甚至久居吐蕃,更与吐蕃朝堂打过交道的。


  故而最后选定文成做使节,在媚娘这里,是属于公事公办--她与文成的私交不会影响国事。


  选择文成为使节,媚娘最看重的就是她过去的履历与她的性情。


  此时御案上堆着许多从安西传回来的吐蕃情报。


  情报上有吐蕃年轻的赞普松赞干布之孙芒松芒赞,当年还是个孩童就做了吐蕃王、名为宰相实为摄政的禄东赞、以及禄东赞权势滔天的家族噶尔氏,以及他那五个颇为出色的儿子......


  尤其是--


  媚娘坐在案后,将其中一份情报挑出来递给姜沃与文成:"禄东赞年老病重,这两年吐蕃蠢蠢欲动,除了自恃悍勇兵强马壮,想必也有禄东赞想再立大功,为诸子铺路的缘故。"


  禄东赞的长子赞悉若据说颇有宰辅之才。


  而次子,姜沃最熟悉的未来吐蕃名将钦陵,此时在吐蕃也已颇有兵权。


  其余三子也各任要职。


  而根据情报,禄东赞年老病重,自觉寿不久长,就'举贤不避亲',有直接推长子接任吐蕃宰相之位的意思。


  媚娘含了一缕笑意:"从来听说王位世袭,倒没听说过宰相之位要代代传给自己儿孙的。"


  "噶尔氏在吐蕃已然是一手遮天,禄东赞还做如此打算,不知吐蕃那位年轻的王以及其余家族怎么想,能否心服?"


  媚娘将案上情报拢一拢:"可惜只是远隔千里传书,实在是难以精准判断。没准吐蕃上下还就是君臣和睦一心对外呢。"


  她看向文成:"故而此番出使安西都护府,除了与吐蕃商谈吐谷浑事,还得公主多上心--"


  "细察吐蕃朝局,看能否施以离间计,兵不血刃!"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