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窗理论王老尚书的保心丹(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
  毕竟接下来他要说的话,是完全推翻了之前的‘关试’……


  他不由抬眼看了一眼姜沃??正是因为姜侍郎曾经给自己透过一句皇帝的真意,他才会大胆按照他本心的想法,写下这封奏疏。


  不然,以他此时只是吏部五品司封郎中的官位,他会耐住性子韬光养晦,等十数年,甚至几十年后。若他此生能位列六部尚书或是宰辅,有足够的身份和能力推行此事时,再上这份奏疏。


  而此时,裴行俭见姜侍郎捧着白瓷杯,对他微微点头。


  他就继续说下去??


  “下官以为,从前关试法皆应废除!”


  “朝廷取仕,应先重才干,以父祖官职论,实不可取。”


  “至于取‘有才干之人’,也不该以诗文名声取??朝堂不是文馆,若只是诗文精绝,却不擅庶务,只清谈高论,亦不可取。”


  直接将从前吏部关试的标准都推翻。


  裴行俭道:“下官以为,此后吏部每岁授官,不管是荫封子弟、贡举出身、还是胥吏入流??本年一据资考配拟!”


  不管你什么出身、名声、资历,想要做官,统统来吏部给我考试!


  *


  姜沃边听边欣慰,这就是为什么,她一定要抢先下手,把裴行俭捞到自己碗里的缘故啊。


  唐时吏部铨注(考试取官)、长名榜(官员候补名单)之法,本就是裴行俭所创。[1]


  只是如今,早了几十年出现。


  裴行俭此人,便如从前房相杜相,在他心中,大唐和朝堂,比他一家一姓重要。


  姜沃听得欣慰,王老尚书听得心惊。


  甚至原本端着瓷杯喝草药茶,喝了一半都停了。


  裴行俭竟然提出把从前约定俗成的‘关试’三条全部废除?


  王老尚书深知,依着裴行俭的主意,是能选出更称职的吏部官员,但,如果不论家世、名声,授官统统考试,得罪的人也太多了!


  这是把世家、勋贵、宗亲、甚至是‘才子’们统统得罪了个遍啊。


  王老尚书震惊:裴行俭一直是个很妥帖的吏部官员,此番怎的竟如此激进?!


  *


  见裴行俭才说了一半,显然接下去还有更多激进‘考试之法’,王老尚书不由先摆手。


  他转向姜沃:“小裴说的废除关试,当年所有候选官,一据资考配拟。你怎么看?”


  姜沃莞尔:“略有些不妥之处。”


  王老尚书不由颔首:“是。”还是小姜稳重啊。


  被裴行俭惊过的王老尚书,不由想起这两人的做官履历。裴行俭是曾经因故被贬官到西州都督府的,但姜侍郎却是一直官位通达,可见更深明官场之道。


  王老尚书便让裴行俭暂停,换姜沃来说。


  今日后,王老尚书想起这个决定,甚为后悔。


  姜沃起身。


  “方才裴郎中提出的,本年所有候选官,一据资考配拟,稍有不妥。”


  裴行俭就见姜侍郎对自己笑了笑,然后语气依旧温和淡然,说出了可怕的话??


  “吏部选官当慎重,实不必急于当年就考核授官。”


  “不如设立资官守选制。”[2]


  王老尚书和裴行俭齐齐一怔:资官守选?


  姜沃很快细致解释起来:


  所谓资官很好理解,就是有资格来吏部考试的官员,即裴行俭方才说的三种候选官:荫封、贡举士子、胥吏。


  姜沃主要解释了何为守选:守选即成为候选官后,当年不能参加吏部的考试,而是要守选至少三年。


  而这三年里,也不是让候选官在家里只伸着脖子等着。


  而是有考核标准??


  若是这三年内‘行事修谨’,才能参加吏部的官员考试!


  这一条主要针对的就是勋贵世家子,若是这三年仗着出身有违法乱纪,那不好意思,考试也别来了。


  王老尚书:……我原来以为小裴让所有人一体考试已经很过分了,原来真正过分的在这儿啊!


  这是考都不让别人考啊!先拖至少三年啊!


  *


  说来,王老尚书在吏部为官数十年,专管择官审官事。


  他自问目光如炬。


  但现在,他深深怀疑起了自己??


  他竟然一直觉得,王神玉才是吏部最不省心的人!


  此时忽然惊觉:跟姜沃与裴行俭比,王神玉简直是个乖孩子啊。


  王老尚书之前曾叮嘱过他们:这选官制啊,要事缓则圆。


  当时姜沃一口一个‘尚书老成持重,顾全大局,实乃金玉良言。’。裴行俭亦点头应道‘必思及全局,慎拟奏疏。’


  你们……就是这么‘顾全大局’‘慎拟奏折’的?!


  王老尚书只觉得自己心口都疼起来??


  就见眼前递上来一个瓷瓶。


  他那‘稳重谦和’的下属姜侍郎诚恳道:“这是孙神医配置的保心丹,老尚书吃一粒吧。”


  王老尚书:……


  准备的真齐全啊!


  你们也知道,这会给我老人家一个沉重的打击啊!


  *


  王老尚书当真吃了一颗保心丹。


  这才开口道:“不成!”


  王老尚书都不让姜沃继续说下去,直接打断道:“今岁一下子将入流官裁为‘五百人’,已然是大动。”


  “小裴所说的本年所有候选官,一据资考配拟也罢了??毕竟入流官的员数大大减少,若是依旧按照原来的‘关试’法,不免被人指摘咱们吏部按私心私情选人。”


  “若是行资考,有考卷作为依据,到时候吏部也省事些,拿出去考卷也能堵住旁人的嘴。”


  “可你这个再将所有人压三年再考之事,绝不可行!传出去,朝臣们怕不是要掀了吏部的大堂。”


  说实在的,资官守选是个好想法,尤其是将来候选官越来越多时,有‘守官’制度,能大大缓解吏部和朝廷的选官压力。


  只是,今年绝不可行!


  王老尚书甚至带着些痛心疾首问姜沃:“你原先不是这样的性子!怎么这次如此急切,难道不知路要一步步走?”


  姜沃不由笑了。


  她给王老尚书致歉道:“老尚书说的是。我心中也明白,欲速则不达。”


  “只是……若今年吏部只提出所有候选官一体考核,只怕朝堂中反对之声也很大。”


  人性多半如此,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够靠家世、名声得到官位的人,谁愿意再去辛苦准备考试?


  “可若是他们听闻,还有个资官守选制,他们甚至连考试都没资格呢?”


  想必他们就会愿意,甚至急切来参加本年考试了。


  生怕将来这个守选制度推行开来,他们想考试还得等三年!


  就像王老尚书,方才对裴行俭的考试制度觉得激进,但姜沃一提出‘守选制’,惊的王老尚书立刻觉得:小裴的主意不错哎!


  姜沃想的这个主意,自是来源于鲁迅先生大名鼎鼎的开窗理论:人性如此,如果屋里太暗,提出说开一扇窗来改变,大家一定不允许。但如果你激烈提出要拆掉屋顶,大家说不定就会接受开窗了。


  其实,不光是鲁迅先生的理论。


  姜沃亦想起了太宗皇帝的一句话。


  而裴行俭,显然也想到了,他笑道:“我懂了。姜侍郎此法,是按照先帝的兵法: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3]


  姜沃深深感慨:这世上闪光的灵魂,总是不谋而合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