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辅政这是最合适的选择30w(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如在并州那般过的闲适愉快,方觉得发作的缓和些。


  皇帝免朝的第二日,姜沃奉旨面圣时,还遇到了李?大将军。


  英国公深通医理,皇帝又信重,有时还会与他探讨自己的病情。


  回禀过吏部事,姜沃与李?大将军一起告退出来。


  到了分岔路口,李?大将军却站住凝声道:“我知姜侍郎近来必公务繁忙,但还望拨冗一叙。”


  姜沃早有预料,她伸手:“英国公请。”


  *


  屋内再无旁人。


  李?开门见山问道:“皇后临朝,此事甚大。朝臣皆以为旷古以来,未有此事,实不可行。”


  “姜侍郎简在帝心,以为如何?”


  从在朝上看到媚娘那一刻,姜沃就知道,与英国公这场谈话不可避免。


  李?大将军只是轻易不言,但以他在朝上的地位,事关如此大事,绝不可能一直不言。


  就像废立皇后,他最终需得表态的。


  关于皇后临朝事,亦如此。


  姜沃并不想说服李?大将军??


  说实在的,她也不觉得有人能够通过言辞说服英国公。


  她想,李?心中应当已然有决定,只是最后再与自己确认一二。


  于是姜沃认真道:“大将军深得陛下信任,自知陛下圣躬不安,需得静养方能保全龙体。”


  李?垂下眼眸:他知道。


  皇帝不单是需静养以延绵圣寿,更是……哪怕陛下想强撑,一旦风疾发作,头痛目眩起来,也是实撑不住的。


  对面的姜侍郎声音沉静,说的也是李?近来一直在反复思量的事情:“然朝事繁杂,太子年幼??除了皇后,还有谁适宜处断朝事。”


  “帝后本为一体,若皇后都不能辅政,陛下又该委于何人?”


  “东宫属臣?宗亲?朝臣?”


  他们怎么会比媚娘这位‘主动要求流放武氏兄弟,杜绝外戚’的皇后更合适?


  李?默然。


  是啊,太子今年才六岁。


  陛下圣躬如此,不能操劳,若是太子监国,必要安排辅政大臣,那……朝中才是真的乱了。


  李?历经隋唐两个朝代,光大唐的帝王,也已经见了三位。


  朝堂之事,他洞若观火。


  此时李?抬头望着眼前的姜侍郎,见她神色诚挚,眼眸清澈??


  她说的尽是肺腑之言。


  是啊,这种皇后辅政,看似‘惊世骇俗违背礼法规矩’的决断,才是当前形势下,对朝堂,尤其是对皇帝最稳妥的方式。


  当事不能圆满时,不得不选择风险最小的安排。


  而当今皇后,从出身、从过往行止来看,无疑是适合的。


  李?已有决断,便不再多说。


  临走前还道:“吏部事多,姜侍郎珍重自身。”


  姜沃谢过英国公关怀。


  **


  姜沃回到吏部,开始正式闭关梳理选官事。


  她知道,关于皇后临朝,外头已然掀起了一场风雨。


  但与李?大将军谈过后,其余的她就都不在意了。


  媚娘与皇帝,既然走了这一步,自然已经想好了如何面对朝堂的反对之声。


  接下来,她只需要做好吏部事就可以了。


  *


  数日后,皇帝病愈。


  果然很快迎来了雪花般的奏疏。


  满朝文武不再谏皇帝裁官事,只针对皇后上朝事!


  群臣以礼法力谏道:“《礼记》有云:天子理阳道,后理阴德。不得失序。”


  又佐以‘典范案例’:“昔魏文帝,虽有少主,尚不许皇后临朝。所以追鉴成败,杜绝妇人干政。况大唐天下者,高祖、太宗之天下,陛下应传之子孙,不可持国与人,有私于后。”[1]


  姜沃在吏部听闻此谏,心道:魏文帝,这举的是什么好例子吗?


  ‘魏文帝虽有少主,不许皇后临朝’,说的是魏文帝曹丕那一道《禁母后预政诏》。


  曹丕曾有明诏:“妇人与政,乱之本也。自今以后,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以此诏传后世,若有背违,天下共诛之。”[1]


  是,此诏深得前朝士大夫之心??皇帝不许太后干涉政事,那少主只能听从朝臣,士大夫自然满意。


  觉得这真是一道‘古往今来圣贤之诏’!


  但……


  魏朝总共四十五年,之后就被司马家给拿走了,这例子是不是不太吉利?


  姜沃都能想到,媚娘听到这个例子时的笑意。


  *


  贞观殿中。


  皇帝召数位上谏激烈的朝臣,问及此事:“朕躬不愈,太子年幼,若非皇后辅于政事,卿等觉得何人可代?”


  有灵醒的朝臣,觉得心下一突,一时未敢答话。


  有没过脑子的直接道:“皇后不但是妇人,且非李姓。陛下岂可将国付与外人?”


  皇帝闻言冷道:“哦?想来卿已有相中的李姓宗亲了?那荐给朕瞧瞧,能否代朕掌朝政?”


  皇帝这话,再不过脑子的朝臣,也不敢接了。


  是啊,对他们来说,皇后是女子是异姓外人。


  但对皇帝来说,皇后才是自己人。


  有机会造反的宗亲、会挟持年幼太子把持朝纲的朝臣,才是‘外人’。


  谁还能反对?


  反对皇后辅于政事,皇帝就问你要一个‘你觉得皇后不行,那谁行’的答案。而这个答案,要是说不好,就可以去复习下皇帝刚登基时候的‘房遗爱谋反案’与‘宰辅贬官事’的下场了。


  要是说不出答案,又只梗着脖子坚持‘皇后妇人,不得理政’,那岂不是逼着皇帝带病工作,伤及圣躬?


  这一个个罪名,谁担待的起?


  朝臣们一时再无敢多言。


  *


  自此。


  后临朝渐多,决事日增。


  皇后,从只偶然出现在大朝会上,渐成常朝皆至;从只于帷帐后静听国事,到奏疏上出现越来越多的皇后朱笔批复??


  时起居郎记:


  【帝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皇后详决】[2]


  (本章作话有对双帝王的分析,屏蔽作话的家人们建议开一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