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过女王汇聚的时代(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不能上朝,消息总不够灵通。


  周元宝一听明儿有宫正司的特制点心吃,立刻搜肠刮肚,将自己知道的那些消息都倒出来给姜沃:“听说是来求援的。新罗被高句丽打了,他们打不过,来求陛下出兵的!”


  姜沃特意去找了舆图看。


  高句丽虽然名字像高丽,但其实是辽东一带,而后世说的思密达国,此时正三国分裂,小小一块地盘挤着‘百济、新罗和加耶国’,三个县城大的地方总是彼此打来打去不说,还经常会挨北边的高句丽或是隔海的倭国的打。


  *


  “陛下才不会出兵高句丽去帮新罗女王的。”刘司正在听说了新罗使团的要求后,头摇的像拨浪鼓。


  “咱们家中长辈都是经过前朝末年的。”刘司正转头对媚娘道:“令尊可不就是最先从龙的功臣?那时候民不聊生,可不就是隋炀帝横征暴敛,还三征高句丽的缘故,辽东啊,死了多少人!”


  但凡新朝,做舆论工作的时候,一定会贬前朝,以表得国之正,是解苍生于倒悬的大义。


  何况隋炀帝杨广,也实在是个酷烈人物。


  三征高句丽劳民伤财。


  “这几年才听不见那歌了,我小时候还有人唱呢,叫《无向辽东浪死歌》。”刘司正还记得两句,哼起了一首凄凉的小调:“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2]


  “总之是,宁愿就死,也不肯再顺应官府征兵去高句丽的!”


  听说新罗使臣是为求大唐出兵打高句丽,刘司正觉得自己是白教那女王使节规矩了,估计陛下都不会见她。


  姜沃对唐朝到底有没有打过高句丽记不太清了??主要是大唐盛世,实在是武德充沛,哪个将领手下没有个灭一国的战绩,都不太拿得出手似的。


  不过,就算打也不可能是现在。


  国家大事,储位传承最要紧。


  太子这件事悬而未决,什么高句丽,什么新罗倭国,全都得往后稍稍。


  这新罗善德女王大概也被高昌国的衰气传染了,派使团来的很不是时候。


  果然,二凤皇帝直接因病没见新罗使团,只是通过鸿胪寺发表了下意见:哦,新罗被打了啊,那朕派个使团去高句丽吧,跟他们说一声最好以和为贵。


  新罗使节心梗:天可汗啊,您这是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啊!


  新罗使团原本不肯走,想要继续在此盘桓磨一磨大唐出兵,鸿胪寺被缠的受不了,又送了两次折子,把二凤皇帝给搞烦了,直接表示:守不住自家国土说明君王不行,要不我挑个人去继承你们新罗王位?


  新罗使团这才灰头土脸跑路了,生怕真的救兵没请到,倒是请回去一位天可汗封的新罗王。


  因太子的事儿不好明说,新罗使团就成了朝野中广泛交流的话题。继而把杨广三征高句丽,隋朝山河破碎的旧事又拎出来挂墙头。


  倒霉的隋炀帝,本来隋亡日久,近些年没啥人骂他了。


  现在又卷土重来,人人都将他的过失拎出来骂了再骂。


  朝臣们借此机会纷纷开始写文骂隋炀帝,实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想以此提醒皇帝,隋朝是怎么二世而亡的,不就是继承人没选好吗!陛下啊,咱们大唐不能重蹈覆辙啊!


  *


  九成宫,兽苑。


  “隋炀帝所为都是错的吗?”


  问出这句话的是李治。


  媚娘手里握着小猞猁毛茸茸的尾巴,听李治这么问,便道:“不尽然。”


  继上回探讨过‘探望太子’事后,这是她与李治第四次在兽苑‘偶遇’。两人从未约过时间,但似乎有了种细腻而心照不宣的默契。


  让媚娘觉得靠谱的是,李治每回与她谈话都非常有礼貌,并未做出一点逾越之举。


  不但如此,每回还都带着探讨的态度,与她讨论一些朝局问题??若李治是那种奔着色相来,准备占男女便宜的架势,媚娘早跑了??在这个情势下,跟一个皇子闹出桃色新闻来,只怕性命不保。


  媚娘可是很爱惜自己小命的。


  而李治这里,是真想跟能理解他的人说说话。父皇给他分发的属官,一个比一个正统古板(当然有不正统的想法也不敢跟个小皇子说),以至于李治跟他们说话,还不如自己去看儒家典籍。


  唯一一个能理解他的,就是崔朝,还一年半载的回不来!


  李治寂寞的在宫里画圈圈。


  因近来高句丽一事,隋炀帝又被拉出来一遍遍细数亡国过失。昨儿皇帝忽然叫了李治去,让他回去细想一想,隋炀帝的所作所为是否全是过失,三日后再去回答。


  李治想了一夜,已经有了基础的腹稿。


  今日正巧见了媚娘,便拿这个热门话题来说。


  要不说是热门话题呢,媚娘也觉得巧:“昨夜我与姜太史丞也说起这事儿。”李治只看到她的侧脸,觉得像是小荷才露尖尖角那一点粉红轻白,不由面上一红,转过头去看着猞猁。


  两人说话都看着毛茸茸。


  “隋炀帝横征暴敛、奢靡无度、穷兵黩武等过失不必再说。但也是有远见的。”


  小猞猁特别乖,媚娘可以一点点摸索它的爪子。


  媚娘就着猞猁爪子一条条数去:“开科取士,使得寒门有了条登天路,便压制了门阀;起造洛阳城,也不失为壮举,毕竟洛阳南北往来较之长安更便捷,一旦有灾荒运粮都便宜;修造运河也是同样的理儿。”


  “只是……他凡事做的太快了些,也太暴力了些。”


  媚娘想起昨儿姜沃说的话,大概是太史局学算学的缘故,姜沃分析问题跟媚娘不同,总喜欢用数据举例子??她说起隋炀帝建一座新的洛阳城,竟然只用了十四个月!


  姜沃都想象不出以现在的技术和生产力,是怎么这么快建造出来的。


  只能是人命堆出来的。


  就像用六年开了大运河,征劳力数百万一样,拿人命去换。


  媚娘叹道:“譬如一个人在山顶,想着山下风光好,急着下来,直接跳崖那必是要摔死的,只有寻着了路,慢慢踏实走下来,才得见真正的好风光吧。”


  李治眼睛很明亮,听媚娘说话时就更带了一种赞同的光芒,越发显得眼清如泉。


  他先对媚娘点头,又道:“武才人善思我已知道了,但姜太史丞,我原以为她只醉心星辰天象,真不知她在政事上也有此见识。果然是袁仙师一眼看中的弟子,心有识量。”


  媚娘便叹气:“晋王如何能知呢?姜太史丞都不得上朝。”


  晋王从十三岁后已经能上朝了,自然知道姜沃从未上过朝。


  他闻言有些惋惜道:“太史局一令两丞。如今李淳风李太史令一直夜间观星,是父皇特许不上朝的。太史局上朝的官员一直是鲁太史丞。有一回父皇当朝忽然问起一句《星经》上的云雨象,鲁太史丞却未答上来,到底是赶着去请了李淳风来。”


  李治想起姜沃起卦的举止:“若是姜太史丞在朝上,想必应答如流。只为是姑娘家,便不得上朝,实在是可惜了。”


  媚娘心中一动,原想趁势说些什么,但到底跟晋王还没熟到程度,便又按捺不说。


  最后撸了一把猞猁头,媚娘便与晋王告辞。


  两人往往只说一盏茶时长的话,便会各自散开,这次说的原有些久了。


  媚娘告辞欲行,李治略一犹豫却轻声道:“武才人留步。”


  媚娘驻足回望。


  李治脸上透出一层努力克制的红色来道:“父皇昨日透了信儿给我,说下月要令我出趟远门,才人……”他不知该如何说下去了,说他下月后来不了了,武才人长久见不到他别失望?不,人家可能就是来看猞猁的,只是遇到他,不得不跟他说几句话而已。


  但要是不说一声就走了,李治又觉得不好。毕竟两人每隔六七天,总会在中午时分于兽苑偶遇的。李治一般只有这个时间段有空??哪怕没有大朝和常朝,一日之计在于晨,李治晨起也要留在书房里跟着师傅们读书。


  于是犹豫再三,李治觉得还是要说一声再走。说不得……武才人也是愿意偶遇他的呢。才刚这样想着,就听武才人道:“晋王不必担心,我会常来探望小九儿的。”


  李治顿时觉得天灰扑扑的,整个人失落起来。


  媚娘却低了头,声音轻的像是鹅毛落在地上一般:“只是,我再不用正午顶着日头出门了。”


  说完不等李治再说什么,媚娘转身离去。


  日光下石榴裙在李治眼里绽开一抹亮色。


  真是比什么花都好看。


  顿觉九成宫鸟语花香人间仙境的李治,难得提起兴致,又在兽苑玩了片刻,撸了好几只豹子这才转回自家宫殿,将一众宫人都撵出去,他独自静下心来提笔写‘隋炀帝之功过得失’。


  *


  两天后,晋王交了作业,从父皇处领到了一桩出远门的任务。


  此番出行意义深远,必要慎重测算吉期。


  于是他出门便直奔太史局。


  与此同时,姜沃也接到了旨意,皇帝身边最信重的宦官云湖亲自来传的口谕:“上回文成公主出嫁,从九成宫出行那日天高晴爽不说,江夏王还道一路顺遂,会见吐蕃王的那日,更是碧空万里??可见太史丞算的吉期都好。”


  “此番晋王出行,陛下道,还是太史丞卜吉期才好。”


  姜沃心道:她观云观风顶多推测的出九成宫附近的天气,其余的便是花了筹子靠系统算的。


  不过这买卖一点不赔本。


  比如此刻,云湖传达了二凤皇帝的赞赏后,她脑海中又响起了五十根筹子的进账音效。


  姜沃早让小爱同学把筹子进账调成了金币掉落的声音。


  哗啦啦的金币声听得她整个人都幸福了。


  于是她直接去门口迎接晋王??这迎接的是晋王吗,不,这迎接的是行走的宝箱啊!


  而李治见姜太史丞竟然已经等在了门口,心里暖洋洋,迅速给出了红卡:姜太史丞待他向来郑重有礼,好人啊!


  于是他也很客气,笑眯眯道:“姜太史丞,接下来要劳烦你了。”


  姜沃行揖礼:“臣职所在,必尽心为之。”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