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八六秋三更合一(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  绍勇也跟小叔求助过了,如果买房子钱不够,就跟王一城借一些,他们夫妻再慢慢还。王一城也没拒绝,其实本来他们两个人商量这个事儿的时候也是有点犹豫要不要先买房。

    但是还是绍勇定下来。如果真是他们要结婚,还是要买房的,这不管啥事儿都一样,如果自己看不明白,那就跟着聪明人学,这几年,王一城倒是陆陆续续也买了几个房子了。

    所以绍勇觉得,跟着小叔学不会错,绝对不会吃亏的。

    毕竟,他从小到大就没看过小叔吃亏啊!

    学也学会了。

    绍勇跟姜晓雯两个人最近都在看房,姜晓雯家不是只有一个女儿,能拿出来的支援也是有限,而王一海夫妻也是一样,他们夫妻之前没有分家,家里又有那么多读书人,几年前还盖了房子,能拿出来的钱也不多,好在还有王一城。

    就连绍勇都要筹备结婚的事儿了,像是王家的绍文绍武,他们都已经结婚了。甚至大丫二丫三丫四丫都结婚了。

    倒不是孩子们结婚早,毕竟啊,宝丫都二十三周岁了,虚岁也是二十四了,这可是八六年的深秋了,再转过年也是二十五了呢,她的哥哥姐姐,这个年纪结婚也都算是同龄人里结婚比较晚点了。

    王一城老家的房子,卖给四丫了。

    因为王一城一般回去也不会去公社住,东西该拿走的也都拿走了,所以一直空着,四丫的结婚对象是田秀娟介绍的,是他们单位一个领导的儿子,在林业部门工作,虽然是公务员,但是因为年轻也没有分房,所以小夫妻也是打算买房。王一城算是比市场价低了三成的价格卖给四丫的。

    四丫装潢之后结婚了。

    她也是今年才结婚的,算起来,王一城对几个侄子侄女儿还挺一视同仁的,但是四丫确实是占便宜了。不过王一城也有自己的想法。家里其他的孩子都考大学出来了,像是绍勇肯定要留在四九城,而绍文绍武大丫二丫他们都在市内生活。

    就连绍杰和六丫也是一样,他们基本都没有留在村里了。

    只有四丫现在还是村里的妇女主任,她是接了田巧花的班,因为在村里的关系。也是最照顾家里人的,特别是田巧花。毕竟田巧花的工作可是给了四丫,四丫一直都觉得自己是奶奶最疼爱的孙女儿。

    好巧,宝丫也是这么认为。

    又好巧,打小儿住在老太太房间的三丫也是这么认为。

    大丫觉得自己是长孙女儿,她才是。

    这些孩子啊,各个都觉得自己最重要,不得不说田巧花的厉害了。

    当然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王一城觉得给四丫便宜一些,是值得的。

    她对老太太也好,就冲着四丫对田巧花尽心尽力。王一城白送她房子都行。

    不过吧,斗米恩升米仇,毕竟还有侄女婿呢,所以王一城没有白给。但是比市场价便宜三成,也是让小夫妻激动的晚上偷偷哭了好几场。

    嗯,田巧花发现的,也是田巧花告密的。

    王一城一切尽在掌握。

    不过他觉得这样没有什么不好,他自己没有留在家乡,再孝顺也不能时时刻刻的好好照顾老太太,老太太现在年纪大了也不乐意去四九城住,以前乐意出来是因为能看电视,现在自家都能了,她更乐意在村里,成为老伙计们羡慕的对象。

    在城里没这个感觉啦。

    还是个挺虚荣的老太太。

    王一城自己不能好好照看老人家,那么有人能够好好照顾,自然是个好事儿。

    王家这些兄弟姐妹过的都不差,但是最好的肯定是王一城,那是天上地下的好。这些年他们也都去过首都的,晓得王一城多有钱。不过大家一起住了这么多年,也是晓得王一城这个人的性格。

    他可不是那种会无私奉献的人,他又在多钱,该亲兄弟明算账都一点也不差的。

    所以几个嫂子都难得的心知肚明,田巧花在,他们好好照顾老太太,王一城绝对不会跟他们计较小事儿,对他们也大方。可说句不好听的,万一有一天老太太不在了,那小五子对他们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

    毕竟,有没有老娘差距还是很大的。

    正是因此,现在田秀娟陈冬梅柳来弟三个可都格外的孝顺,年轻的时候是被老太太压着不敢跳脚,现在则是心甘情愿的老老实实、正是因为有老太太,小五子每年买多少东西啊。

    这个账,家庭主妇都会算。

    这三年的变化不小,王家光是结婚都要好几个了。另外一个大事儿就是他们家分家了。

    其实绍勇宝丫他们这一茬儿孩子毕业,王家就分家了。倒是没在等六丫和绍杰。不过分家的时候,老太太给两个孩子读书的学费和生活费单独留出来了。

    也是比照着其他人的标准。

    本来老太太是想全都毕业了再分家,但是这么些年,老太太也有点管够了。小五子那么年轻都想着整天快乐过日子,她这么大岁数还要为家里操持,这像话吗?

    老牛也得歇一歇吧?

    总之,老太太觉得自己该休息,所以在绍勇毕业之后就分家了。

    现在王家一大家子住在一个大院儿,吃饭倒是跟着老二和老三。老大两口子都上班,老太太一周跟着陈冬梅吃饭,一周跟着柳来弟吃饭。

    讲真,两个儿媳妇儿都很乐意要她呢。

    相比于别的老太太拿着家里的“大权”不乐意分家,田巧花可不是那样。同样的,陈冬梅和柳来弟也不像是别人家儿媳妇儿那样不乐意伺候老人。

    他们还真是乐意伺候的。

    毕竟,照顾老太太不亏啊。

    现在村里的老人最羡慕的就是田巧花,住着大房子,家里电视机洗衣机电风扇一应俱全。不仅如此,儿女还都孝顺。就连外孙都隔三差五的买东西回来看姥姥呢。

    他们怎么能不羡慕?

    要知道,这人老了啊,多少都不受待见啊,如果是家里有孝顺孩子还好,如果没有孝顺的孩子,那可真是遭了罪的。不过全村上下有顾家这么个对照组,大家又都觉得,自己儿女一般般也不是很坏。

    毕竟还有更差劲儿的呢。

    也就是顾家厚脸皮了,还能扛着。

    不过这也不耽误大家羡慕田巧花,儿女有出息,孙子孙女儿也有出息,谁有她过得好?

    最羡慕的,当属当年的老邻居吴阿婆了。

    这都三年了,吴阿婆还活蹦乱跳的,别看她日子过的特别差,人也越发的苍老的厉害,但是精神头倒是挺好,这么大岁数还能上山呢。

    别说她没事儿,他家老头子都没事儿。

    这就很是离谱了。

    这老头中风了三四年,整个人瘫了躺哪儿,说话都费劲,但是仍旧活着,这些年日子过的苦,他们老两口没少遭罪,但是仍旧顽强活着。现在吴阿婆就跟祥林嫂一样,时常跟着顾老头念叨:“当年咱们两家可是差不离啊,他们家过得还不如我们家呢,谁曾想啊,现在竟然成了这样。你说啥时候变得呢?老天爷不公平啊!她田巧花凭什么过好日子?”

    她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又恍惚觉得,都是读书闹的。

    她仔细回想往事,第一次改变就是公社的汽修分厂招工,但是顾家四个儿子都考上了。

    都考上了啊。

    凭啥,就因为他们多念了点书吗?

    真是不公平啊。

    明明当初还是他家儿子更能干啊。就因为这个文凭的差距,他们就没有报名的机会,真是老天没眼。

    再就是第二次……

    第二次改变是恢复高考,好像自从恢复高考,这王家就一下子一飞冲天了,王一城考上了名校,老王家的小辈儿一个个都读书,比别人家多了好多优势,纷纷都进城了。

    是啊,恢复高考。

    两次都是因为学习。

    一次改变了田巧花儿子们的命运。

    一次改变了田巧花孙子孙女的命运。

    她想到这里,痛心疾首,她不思考自己重男轻女,不重视学习,倒是骂道:“杀千刀的啊,这为啥要恢复高考啊!为啥啊!就不该恢复啊!”

    如果不恢复高考,那么他们家根本起不来啊,别看几个儿子都有工作,但是就那么一个工作,给那个小辈儿?他家孩子可不少的,到时候还不是要闹?他家还能看热闹呢。

    结果偏是就恢复了高考。

    “这瞎定的政策啊,就不该恢复啊!真是没天理了啊!”

    吴阿婆痛心疾首,恨得不行。

    “读书有什么用啊?多认识几个字儿能死啊?干活儿哪里需要那么多的文化?杀千刀的,就不该恢复高考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