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秦九鼎粟三更合一,192w-19(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公元前255年,本来应该是秦国夺取九鼎,在法理上实现了可以名正言顺讨伐天下的一年。


  但这个时空,邯郸之战没有发生,老秦王对内对外政策上都没有失误,还拥有了朱襄、蔺贽、蔡泽、李牧、廉颇等名臣良将,对六国的威胁大大增加。


  明明秦国更强大了,今年伐周取得的战果还不如原本时空。


  六国再次短暂联合,要将秦国赶回函谷关。


  被李牧阻了一手,原本楚国会参与的五国联军,现在齐国加入,仍旧是五国联军。名誉天下的信陵君魏无忌带领着门客们身先士卒,冒着石块和箭雨冲杀在最前方,极大鼓舞了五国联军的士气,将围攻洛邑的秦军打退。


  秦军很多年没有遭遇如此大的失败。这场战役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五国联军的士气。


  魏无忌已经和其他四国带兵主将商量好,向西乘胜追击,将被秦国占领的原三晋之地抢回来。


  但当魏王收走魏无忌的兵权,并命令魏国退兵时,这一切都成了泡影。


  魏国退兵后,韩王立刻就宣布退兵。


  魏国、韩国、赵国都和秦国接壤。当秦国已经占领了上党高地之后,魏国、韩国和秦国之间已经基本没有大的山川河流阻拦,秦国随时可以出兵灭掉这两个国家。


  现在秦国不出兵,不是打不过,只是担心吞下去会消化不良。


  但如果魏国和韩国做得过分了,秦国一定会给这两个国家一个教训。之前魏国是联军的主推手,如果秦人发怒,还有魏国顶着,韩王才敢跟着一起去敲边鼓。


  现在魏国退缩了,韩王当然立刻退缩,还派人向秦王送信,说自己错了,等新王继位,一定亲自去向秦王朝贺。


  这谦卑的姿态,就差没直说,我韩国想当秦国的附属国了。


  韩非得知此事后,病得在床榻上躺了很久。他唯一会与他辩论的好友李斯趁机照顾他,与他关系拉近不少。


  韩非是个知恩图报的好孩子,且他本来也比较认可李斯的才华。虽然李斯的才华远远不如他,但比起咸阳学宫大部分庸才还是好多了。


  所以韩非在病床上感动地说,一定会想办法完成好友李斯的愿望,等朱襄公闲下来之后,就求朱襄公给李斯一个拜见的机会。


  <img src="
">


  他在韩非那里做低伏小这么久,练就了一副韩非说完上半句,他就能知道韩非下半句说什么,可以立刻出言反驳的厉害本事。现在终于快得偿夙愿了。


  可惜如今朱襄公在咸阳宫,他可能要等到新秦王继位之后,才有机会见到朱襄公了。


  五国联军退了两家,剩下赵、燕、齐三国面面相觑。


  齐国的卿大夫们早就被秦国送来的重金腐蚀得差不多了,以前一直游走在合纵边缘。现在他们一看,如果还要打下去,恐怕要自己挑大梁,立刻也想退缩了。


  只剩下赵、燕、齐三国在那里撑着,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粮草。


  之前赵国即将发生了大饥|荒,廉颇才去抢掠燕国。现在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年,但失去的人口和荒废的土地都需要时间恢复。再加上两国的政治都有长时间的动荡,民众休养生息的时间并不够,所以粮草很不充足。


  齐国在管仲当政的时候还比较重视农业生产,但之后齐国人发现海盐等商业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富裕,再加上齐国土地盐碱化严重,如果需要提高可耕种面积需要国家出面修建水利。齐国贵族肯定不愿意花这个钱,所以齐国现在社会结构是以经商为主,粮食较为依赖进口。


  魏国和韩国别看如今国土面积并不大,却是五国联军中主要提供粮草的国家。他们一退出,联军立刻缺粮了。


  李牧冒险北渡逼迫楚王按兵不动,观察到五国联军的粮草问题,也是其中一个原因。


  楚国占有淮水以南长江以北大片耕种地区,粮草十分充足。只要不让楚国入盟,以魏韩两国的粮草,五国联军支撑不了多久。


  即便蔡泽的离间计没有奏效,魏无忌真能率领五国联军西征,粮草不足这件事也能成为引爆五国联军的一个关键点。


  秦国与六国对抗,任何一件事都可能成为生死存亡的契机。对五国联军,秦国当然不会只用蔡泽离间计这一个手段。


  离间计可能会让五国联军群龙无首,廉颇和白起的震慑能降低五国联军的士气,粮草的隐患让五国联军即使取胜也不能持久……这些都是秦国组合计谋的一环。


  这些组合计谋甚至不是秦国这群人才商议后决定,而是做了自己权力范围内能做到的事,然后依靠贤臣良将之间的默契,和秦王强大而敏锐的观察、统率能力,瓦解了五国联军合纵。


  最终,齐国也退出了合纵。燕赵本就有仇,没有其他国家作为缓冲,他们也立刻分道扬镳。


  轰轰烈烈的合纵在打下一次打胜仗之后,在战场上没有任何失利的前提下就分崩离析。


  这对秦国而言是最好的结果,就是好不容易下定决心与赵国为敌的廉颇心里很不是滋味。


  <img src="
">


  别说廉颇,等着立军功的秦国将士们也很不高兴。


  当五国联军只剩下三国的时候,他们十分高兴;当齐国也跑了的时候,他们摩拳擦掌;当赵燕联军也一哄而散,他们懵了。


  <img src="
">


  <img src="
">


  等等,你们都跑了,洛邑怎么办?本王怎么办?秦国人的军队还没退呢!


  东周时,周王在自己寥寥无几的直属土地上进行了最后一次分封。


  最初,周考王封其弟于河南地,建立周公国;而后周王又将东西周分立,西周公国的国都是旧国都洛邑,东周公国定都于巩。


  自这次分封后,周王自己就完全没有土地了,寄居于东周公国。


  这时的“东周”“西周”就是指东周国和西周国,不是朝代划分的“东周”和“西周”。


  此次秦王讨伐周王室的理由,就是西周公见秦国势力越来越强盛,感到自己位置不保,暗地里希望促进新的合纵,共同讨伐秦国。所以秦国攻打西周国的国都洛邑,顺带揍周王。


  见合纵瓦解,自己危险了,周赧王和西周公卑微地派人送上投降的诏书,希望割据城池,求秦国退兵。


  “退屁退!”廉颇怒道,“我兵都带到洛邑门口了,你让我退兵?!给我攻城!”


  若是寻常秦将,考虑到国内新旧秦王更替朝堂动荡,说不定真的会缓一手。


  但廉颇是赵国大贵族,领兵时自由惯了。他好不容易克服了心理障碍与故国为敌,千里迢迢来到了洛邑,你让他无功而返?


  <img src="
">


  他当即命令以为会退兵的秦国将士进攻,说一切后果他来承担。


  秦国将士们嗷嗷叫着攻入了洛邑,把周赧王和西周公俘虏了。


  廉颇围绕着九鼎转悠了几圈:“朱襄那竖子曾经口出狂言,说九鼎空着浪费,既然是代表国家权威的礼器,里面怎么能不装满粟。我们这次运西周国的粮回咸阳,就用九鼎装粟如何?”


  廉颇的下属:“……”他们能说不好吗?


  不过他们确实缺少装东西的容器,就干脆做了几个木盖子,把抢来的粮食装到九鼎里,把盖子盖上绑紧,这样又能运九鼎又能运粮,不用浪费太多空间。


  廉颇身为大贵族,非常理解王公贵族的心思。


  虽然现在他第一次出征,就没有询问王令便擅自做主灭了西周国。但只要把九鼎运回去给秦王当贺礼,秦王就不会拿自己怎样。


  再者自己身为秦王花好几座城池请回秦国的赵国老将,第一次出征胜利取得战功,秦王为了影响,也不会怪罪自己。所以廉颇表现得有恃无恐。


  他大肆搜刮贵族钱财犒赏将士,鼓舞秦军士气,回秦国路上顺带抢了魏国和韩国几个城池。


  西周国和东周国是夹在魏国和韩国中间的弹丸小国。廉颇攻占西周国后,瞅了一眼地图,觉得秦国的地图往魏国和韩国中间凸进去了一点,不太好看,于是就把凸进去的“路”修得宽了些。


  他见好就收,只各自要了魏国和韩国一个大城池和三四个小城池,说这是魏国和韩国支援周王室的代价。


  魏王和韩王听廉颇要了这几个城池后就会离开,十分迅速将地图切给廉颇,希望廉颇立刻走。


  于是廉颇出门逛了一圈,基本没耗费多少兵卒就拿下了西周国和魏国、韩国部分土地,与装满了粟的九鼎一同进献给了秦王。


  他回到咸阳后,把装满粟的九鼎往咸阳宫中一摆,那阵仗,真是风光无两。


  还在生病的白起,看着廉颇的眼神更酸了。


  “唉,白起,你怎么就生病了?这次出战基本都没打仗,土地都是对方直接送的,谁领兵都行。”廉颇看见白起酸的眼神,嘴特别欠道,“我简直就像是出门捡了一个功劳。”


  <img src="
">


  老秦王坐在轮椅上,难得出一次门。朱襄推着他围绕着九鼎转了好几圈,老秦王看着装着满满粟的九鼎眼睛都在放光。


  九鼎装满了粟,不仅寓意着天下的土地尽归秦国,还寓意着这些土地上粮食丰收。没有比这个更好的兆头了。


  廉颇见秦王果然没有追究他,心情很好,难得与秦王谈笑,说了路上一件趣事。


  九鼎沉重,廉颇运九鼎时多走水路。


  有一日,河上突然刮起大风,把船夫都刮进了水中,船舱中许多战利品也遭了殃,唯独九鼎屹立不动。


  “这是个好兆头!”老秦王再次感叹。


  “难道不是因为鼎里装满了粮食太沉吗?”朱襄实话实说。


  然后,在老秦王的怒视中,朱襄遭遇了廉颇和荀子的联手殴打。


  子楚接替朱襄帮老秦王扶着轮椅,无奈道:“朱襄有时候是真的很蠢,说话前完全不思考。”


  老秦王只是假装生气,看见朱襄被殴打,他就开心了。


  廉颇揍完朱襄后,对老秦王道:“不过朱襄说得也有道理。若不是听了朱襄的话往九鼎里装满了粟,或许九鼎也被吹落水了。虽说肯定能打捞起来,但说不定会磕破。”


  荀子气定神闲道:“这也说明秦统一天下乃天命所归,即便中途刮起了大风,九鼎中装满的粟也能保秦国安稳。”


  老秦王琢磨着荀子的话,越想越觉得这是上天给他的提示。


  秦国统一天下势必有很多波折。而且统一天下不是结束,只是开始。如何巩固秦的正统地位,才是老秦王现在最愁的事。


  现在继任秦王只要没傻没疯,如今秦国刚换上来的一套朝臣已经足以让秦国无惊无险地统一天下。


  但统一之后,秦国该走什么样的路?老秦王自己还没有思索明白。


  或许上天告诉他,秦国立九鼎时面临的危机,只要“在九鼎中装满粟”就能解决。


  而“在九鼎中装满粟”的提议,正好是朱襄提出来的。


  “朱襄,好好种地。”老秦王意味深长道。


  朱襄没听出老秦王的意味深长,他捂着自己的胳膊自己的肩膀自己的背,龇牙咧嘴道:“当然,种地是我的老本行。君上,外面风大,我们进屋吧。”


  老秦王拢了拢身上皮毛,仰头看了一眼天空:“是啊,外面风又大了。”


  他在病榻上支撑了这么久,转眼从冬到春,从春到夏,现在又已经是深秋了。


  老秦王感到四肢更加无力,每日清醒的时间越来越短。


  <img src="
">


  <img src="
">


  这可能是他亲政之后最清闲的一段时间。


  他亲政之后,哪怕没有驱逐太后,其实也手握大权,只是没有剥夺太后的权力。所以他一想废除太后的势力,一道诏令就能解决。


  老秦王的继位对秦国本身而言,是一件很屈辱的事。


  秦武王举鼎而死后,秦国虽说对王位继承人有争端,但嬴稷没有被秦国任何派系支持。


  他一位无缘继承王位的秦国公子成为了秦王,是赵武灵王派兵直接强逼秦国立他为王。


  一国国君被他国国君选定,这简直将秦国当做了赵国的附属国对待,对当时已经有了上升之势的秦国而言是多大的屈辱?


  哪怕嬴稷是得利的人,他登上王位的过程也让他感到屈辱。


  为了洗刷这个屈辱,嬴稷可以对任何人低头,直到没有人敢让他低头。


  为何嬴稷在亲政之后还允许宣太后长期与他共享权力?嬴稷是在学习。


  他作为一个质子,没有系统地学习过任何治国的学问。他在秦国中也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帮助他成为一个好秦王。


  但宣太后会治国,宣太后在秦国有治国的人脉。所以嬴稷要做一个好秦王,就必须和宣太后共享权力,直到他不需要宣太后。


  宣太后虽被废太后的封号,之后也是善终。嬴稷还给其修建了漂亮的陵墓,在物质条件上尽可能满足宣太后的需求。


  这一点,嬴稷和赵丹很相似的地方??他们当王的时候都不会治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