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予敌以生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如此一来,徐亮此行琅琊,可谓是收获满满。




    不但获得了琅琊国相臧霸的加入,而且还意外与刘备联合。


    随后。


    徐亮与刘备又关于具体的联合事宜展开了磋商,二者确定了诸多合作细节。


    最终目标:匡扶汉室!


    当夜由臧霸安排,徐亮与刘备同住馆驿,在刘皇叔同睡邀请下,他盛情难却,只能夹着尾巴应允。


    经过一夜攻坚,两人关系瞬间就上升了一个全新高度。


    同时,徐亮借此机会刻意拉近与赵云、张飞关系,好感度如同坐火箭般噌噌往上涨。


    【羁绊值】


    【刘备:75】


    【赵云:81】


    【张飞:70】


    待到翌日,刘备心满意足带着张飞、赵云离去。


    徐亮遥望三人背影,心想来日方长,相信用不了多久就会将三人全部拿下。


    稍稍展望了会,他便叫来臧霸,详细了解了当前琅琊国兵力、粮草情况。


    琅琊国目前有泰山兵5000人,地方守卫2000余人。


    这支规模庞大的泰山兵,都是臧霸私人部队,由此也可见,为什么琅琊国此前一直都被臧霸控制着。


    钱粮则不太宽裕,只够吃上月余,平日里这帮泰山勇士还需要前往附近州郡借钱借粮。


    属于山贼日常了。


    徐亮听完汇报,交代道:“宣高,你暂且继续驻兵于此,替我守卫这徐州北方,以防袁绍自青州南下。”


    “至于钱粮,你完全不用担心。待我消灭孙贲后,就会陆续为你输送。”


    臧霸心中一喜,领命:“主公放心,我即刻便派泰山诸将前往青州边界驻扎,时刻侦察袁谭军动向。”


    徐亮却是摇头:“不可,袁绍那里我已派去使者,与之同样商谈联合击曹之事。若是有此举动,则必会引起袁绍怀疑,还如何愿意与我合作?”


    臧霸眼露惊讶,心想主公好谋略,竟然都已未雨绸缪与袁绍联系上了?


    “主公,那我?”


    “你只需暗地里堤防便可,随着后续战事发展,袁绍一旦翻脸进攻徐州,你必须将之阻拦在琅琊之外。”


    “徐州安危,就全都托付在宣高你身上了!”


    臧霸顿时感到了身兼重任,抱拳道:“臧霸必不辱命!”


    徐亮看向臧霸,叮嘱道:“曹操那边,你暂且不要暴露。若是许都有文书来,你只管依令行事即可。”


    “是!”


    他现在与曹操表面上还是友好合作关系,他可不想提前将之破坏。


    作为盟友,既然都喜欢在背后捅刀,那他又怎能吃亏,必须要捅一刀狠的。


    直刺曹操心脏!


    徐亮又道:


    “好好做,今后我必不会亏待臧氏一族。待到徐州已定,你与泰山诸将便跟随我南征北战,建立不世功名。”


    “得蒙主公看得起,臧霸与泰山诸将必将誓死效忠!”


    “另外,派点人前往阳都诸葛氏族地,替我务必要保护好诸葛孔明安全。”


    “遵命!”


    交代完毕,徐亮了却一桩心事,便带领麒麟军回往淮阴战场。


    ……


    当徐亮赶回淮阴路上,再次收到了河北方面战报。


    言徐英面对袁绍军的卷土重来,即便在支援重兵支援下,也依然还是未能守住黎阳。


    曹操旋即下令,大军退回黄河以南,坚守延津与白马。


    “看来徐英已收到我的密信,如此面对袁绍大军压境,足够曹老板喝一壶的了。”


    徐亮如此心思,心中也是轻松了不少。


    因为当下曹操在徐州方面的动作实在令他感到头疼。曹仁、徐晃刚闪电袭击了下邳,又占领着彭城国。


    即便如今失去了琅琊国,曹操也依然将徐州两个最重要的郡国给掌握在手里。


    而彭城国、下邳国,都处于泗水上游,这就等于掐住了徐州咽喉。若是曹操集中兵力顺游而下的话,那对他来说将会是个大麻烦。


    他不想把兵力消耗在这场本可以规避掉的战争里,哪怕是一个也不行。


    “来人。”


    路途中,一处休息地,徐亮叫来了其中一名麒麟军。


    “主公请吩咐!”


    “你替我乔装走一趟许都,将刘备转投徐车骑麾下这条消息放出去。”


    麒麟军不明白他的意思,心想以曹操对刘备之恨,若是令其得知,岂不破坏了主公与曹操之间的关系?


    但军令如山,麒麟军抱拳道:“是!”


    寒风吹拂之下,目送麒麟军骑马离去,徐亮嘴角露出了阴险笑容。


    五日后。


    徐亮赶回淮阴战场。


    此时,在吕布、高顺、太史慈等将日夜猛攻下,淮阴城已经摇摇欲坠。


    当日徐亮骑着血麒麟,在城墙下转了一圈后,发现城墙上的孙氏守兵尽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