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16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sp;  贺文嘉嘟囔:“咱们就事论事嘛。”

    “哼,若是杀人就能治理好天下,那就不会有这么多事了。”

    贺宁远懒得跟傻儿子瞎扯,踹了一脚把人赶出去。

    贺宁远独自坐在那儿,轻叹一声,前朝光耀门楣的世家谱,正是今朝的血泪史。

    世家谱上排名前十的家族,除了全力支持皇上的陈家,其他全部被斩杀殆尽。十名开外的三流家族,譬如郑家这样的,要么投靠要么逃命。

    再如贺家、梅家、王家这样经不起风吹雨打的的末流小家族,更是不值一提。

    时移势易啊!

    郑家人走了,杨密也走了,南溪县重新恢复了往日的宁静,街上来来往往的小商小贩,使得南溪县宁静中又有了几分鲜活气。

    忙忙碌碌又读了几日书,这日休沐,渔娘牵着弟弟的手在院子里溜达。

    十月末了,这几日早晚天气渐冷,圆墩墩的二郎穿上了马甲,牵着姐姐的手走了两圈,一下蹲地上不肯走了。

    “别偷懒,刚走了两圈就不走了?昨日你还走了三圈。”

    “二郎累。”

    渔娘可不惯着:“累个啥呀,你早上吃了两个肉包,半碗汤面,一个鸡蛋,你摸摸你挺着的小肚子,还没消化呢,赶紧起来再走两圈。”

    “梅羡林!”

    渔娘拉不动他,撒开他的手,眉头一皱:“你还走不走?”

    大名梅羡林,小名二郎的胖墩墩,不情愿地站起来:“二郎走,走一圈。”

    “不行,你必须再走两圈。这院子就这么点大,走两圈才多久会儿?”

    二郎嘴巴一瘪,渔娘默默地看着:“你想哭吗?”

    “二郎不哭。”胖墩墩忍住。

    渔娘忍住笑:“行吧,不想哭就走。”

    几个丫头婆子在一旁伺候着,见状不禁都悄悄笑了起来。这个家里,也就他们家大娘子能治住小郎君了。

    姐弟俩慢慢悠悠在院子里又走了两圈,伺候的婆子拿着块帕子忙走了过来,先是给小郎君擦汗,又给小郎君背上垫上干棉帕子。

    梅二郎被婆子抱进屋里。

    “我想吃烤饼,我想喝蜜水,我想……”

    婆子忙截断他的话:“我的小祖宗哎,您可别念叨了,就算想吃,好歹等午食时再吃好不好?”

    梅二郎不愿意。

    阿青悄悄指着窗外,小声说:“娘子还在外头,您想吃也没用。”

    梅二郎气鼓鼓的,趴在矮踏上不让人碰他。

    要是在他屋里,伺候的人定然拿好吃的哄他去了,可这是在西跨院,大娘子的地方,下人可不敢跟大娘子对着来,只能让小郎君气着。

    梅二郎在屋里闹脾气,渔娘都听到了,轻哼一声:“比夏日里又痴长了几个月,说话倒是越发顺溜了,可惜只知道要吃的。”

    “来福。”

    正在哄小主子的来福听到大娘子唤他,忙跑出来:“大娘,您叫我。”

    “我叫梅竹每日教二郎两句《千字文》,如今背到哪儿了?”

    二郎年岁小,身边照顾他吃穿的都是正院的丫头婆子,属于二郎的人只有管事梅竹,和小厮来福。

    梅竹是指给二郎的管事,如今二郎还用不着他,梅竹主要的差事是帮着管家安排家里的活儿,梅竹听渔娘吩咐,每日早晨会抽出一点空闲教二郎背书。

    来福也跟着小主子背书,他赶紧道:“小主子已经背到’恬笔伦纸,钧巧任钓’了。”

    渔娘满意:“不错,梅竹教得好。”

    来福刚松了口气,渔娘又问:“你背到哪儿了?”

    “奴才愚笨,如今刚背到’守真志满,逐物意移’。比小郎君差远了。”来福回话时有些脸红,他比小郎君大八岁,却不如小郎君记性好。

    “无碍,空了多记诵,用心些学。”

    “奴才记住了。”

    “嗯,下去吧。”

    来福退下,阿青端着一套茶碗来,倒了杯润燥生津的天冬红糖茶:“娘子您试试,前日周家小娘子送来的,说是这个季节喝正好。”

    渔娘笑道:“淼娘哪里知道这些,肯定是邓丁香告诉她的吧。”

    “娘子说的正是,听周小娘子身边的丫头说,那头给她送了一大包,她喝不完,分了些给家里人还剩不少,就使人给您送了些来。”

    管事妈妈小林氏笑道:“周小娘子跟邓家小郎君到底是重小认识的,情分不一般,周小娘子的福气呀,还在后头。”

    渔娘嘴角微翘,淼娘和邓丁香都是她的好友,他们两人以后过得顺遂,自然再好不过了。

    渔娘端起茶喝了一口,味道还不错。

    “阿青,再泡一壶,给我娘送去。”

    “哎,奴婢这就去。”

    阿青去正院给夫人送茶,过了会儿忙回来:“主子,张大娘子来了。”

    “快请进来。”

    虽衣裳打着补丁,却依然穿得整整齐齐的张大娘子进门就笑:“本来前几日就想进城看你,刚巧有亲戚从长宁县来,就多等了几日。”

    “长宁县呀,长宁县城里的亲戚还是城外的?”

    “我家穷,哪里来的城里亲戚。”张大娘子大方坐下。

    渔娘给她倒茶,笑问:“你家亲戚不是都在清溪村吗?怎么还有亲戚在长宁县?”

    “表亲,我娘的堂姐嫁到了长宁县乡下,家里几块薄田,并一片竹林。靠着这点地的收成,还有竹林里出的一点竹笋过日子,勉强填饱肚皮罢了。也就是今年丰收,手里有点余钱,这才来南溪县走一趟,在我家住了几天,跟我娘闲话几日。”

    张大娘道:“我表姨妈家送了许多今年晒干的春笋,自家吃的,选的都是嫩尖尖晒干,我送些给你吃。”

    “那感情好,多谢了。”

    张大娘拉着渔娘的手靠近些,压低声音道:“说到今年卖粮是怎么回事?那日有个穿绸衣的管事来咱们村里收粮,张口就说二十文一斗,还说是罗知县说的。”

    “什么?他们提了罗知县的名字?”

    “可不是,我爹娘都气坏了,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