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第34章(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么钱,还不得靠朝廷拨款?库阁册架的日常修葺得算上吧,管库人役的吃喝拉撒也得算上吧;后湖上的各岛仅能靠船只来往,这器具船舶的购买与修缮也得算上。
当然各层官吏的薪俸廪米这也得算在内。
开销如此浩大,户部竟然一文不拨?
还有这户科给事中所提到的驳费是什么?又是哪些人一直拖着不交驳费?
面对傅谊连连的追问,金陵户科给事中支支吾吾半天,听得萧藩很是不耐烦,干脆直接替他答了。
根据太/祖爷定下来的祖制,后湖黄册库开销确实没有单独的预算,是由各处拼凑而出的。
黄册库所有的官员,以及负责驳查黄册真伪的国子监监生相关文出由国子监负责。若是不够,则由都税司以及江宁、上元二县补足。
纸墨之类的文具支出,由刑部、都察院负责,若是依旧不够的话,再由应天府补足。
房屋、册架、过湖船只、桌椅板凳之类,由工部负责添造修理;至于其他政碎支出,则由户部负责。
换言之,如果国子监的钱不敷,就从都税司和江宁、上元二县调拨;如果果刑部、都查院的钱不敷,就从应天府调拨。
如此设计,自然是因为每个部门每年的结余款是不固定的。万一不够,还有下家可以支应,总归有人会托底。
傅谊听后瞠目结舌,完全没想过这一小小的黄册库竟然需要七八个衙门来养活。
或许太/祖的初衷是好的,每个衙门的经费肯定会有结余。把七八个衙门的结余汇总起来,就可以在不增加支出的情况下养活黄册库。
一不至于浪费各衙门的余钱,二不至于再从百姓身上征敛。
但很显然,太/祖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既然黄册库由各个衙门出资凑活,那也就说明,并没有一个能直接负责的部门可以与黄册库对接。
这些衙门又不对黄册库负责,又不涉及他们的切身利益,除去户部和国子监负责的部分,姑且算是本营业务,那么像刑部、都察院、都税司之类的机构,几乎和黄册库扯不上什么关系,自然也不愿意每年都给钱。
于是乎,供养黄册库的费用就这样一层层地被转移。
从国子监推给都税司,都税司推给江宁、上元二县,户部推刑部,刑部推都察院,都察院推应天府。
应天府自然也往下甩锅,又推给下辖的离后湖最近的江宁、上元二县。
最终受苦的,不外乎是江宁、上元县的百姓。
傅谊即位不到半年,各级官员在他眼皮子底下推诿卸责的事儿不在少数,迫使他不得不正视这些沉疴痼疾。
官员的品性固然是一方面因素,但他觉得,究其根本,更重要的还是那些早已不合时宜且腐朽不堪的制度。
读卷仪上,他之所以有意于点卢点雪为魁首,就是因为卢点雪的策论主张民生和变法,且字字句句直击要害。
之前朝中反对卢点雪为的那群人,怕的估计不仅仅是她曾为狂僧李执的学生,而是忌惮她在策论中所提及的内容。
这一点,只有次辅魏阁老点了出来。
而旁人则以礼义廉耻作为遮掩,借此攻讦卢点雪,企图让她屈服在这满是桎梏的世道下。
至于崇正党为何也要保此人,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