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及人之幼,信任与否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待太医离开后,李治将抱着安定公主的武昭仪拥入怀中,在她耳边轻语,“没事了,媚娘。无论如何,安定是大唐尊贵的公主,朕会一直护着她的。”武昭仪看着渐渐有些清明的安定公主,低声回应,“谢陛下。”
然后,她看向李治,眼神清正,“陛下,臣妾希望借此事宣传冬季安全用炭的重要性,以防有更多的孩子和安定一样遭此劫难。”
李治看她不仅没有揪着王皇后不放,反而由安定公主联想到其他孩子,不由感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媚娘慈爱宽厚,有博爱胸怀。”
武昭仪扬了扬嘴角,“陛下抬爱,臣妾也是想为安定行善积福。”
随后,她又让杨春花向李治仔细介绍了炭火中毒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并表示自己作为当事人的母亲,对比感知甚深,想亲自写一篇文章,以警示大众。
李治自然是欣然答应。在听了杨春花的介绍后,他已经知道此炭火中毒并非只针对幼儿,老人也是高发群体,就连青壮年也会因为疏忽大意而中毒。再加上有真实的案例就摆在眼前。他知此事不可小觑,也是仁政爱民之举。
于是,没过几天,长安城乃至更远的地方就开始展开风风火火的安全用炭宣传活动。当然与此一起流传开来,甚至比此流传更广的是一则皇家轶闻,即王皇后粗心险害公主命,武昭仪爱女泽被天下人。
更有甚者持着阴谋论地恶意揣测,认为王皇后是嫉妒武昭仪受宠有子,故意害人。至于王皇后为何不害武昭仪的儿子,而是害她的女儿。?,后宫阴私,不可说不可说。
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将目光放在了武昭仪身上。关于武昭仪的事迹也由此流传起来。比如,她曾经为宫女引荐皇上,使皇上得知兰陵水灾一事,进而打击强户,赈灾救民。
而在这两件事的影响下,百姓对这个心善的武昭仪不禁带上了美好滤镜。连她曾经出家当尼姑,都有人认为是潜心佛法,所以菩萨心肠。皇上就应该爱重这样的妃嫔。
而在宫中,李治也确实是愈发爱重武昭仪。不久后,他便追赠其亡父武士?为并州都督,以奖赏他教女有方。
后宫嫔妃荣辱牵连前朝族人,并非异事。之前就提到,王皇后的舅父柳?就因为王皇后的关系成为同中书门下三品,也就是宰相。
说到王皇后,发生了这样的事,虽然并非她有意为之,甚至可以说是难得好心,但是现在前朝后宫都传遍了她差点害死安定公主,导致她一时觉得没脸,一时又觉得是武昭仪陷害她。再加上了李治对武昭仪愈发的爱且信,以及对其他妃嫔的忽视,她心里既恼怒又不安。
在她将心绪诉说给母亲柳氏,并由其转述给舅父柳?后,得到的建议却是避其锋芒,静待时机。
可能在那些外朝官看来,太子已经册立,所以胜负已经尘埃落定。而且只是追赠一个死人,不过是皇上展现的无用宠爱,不用在意。
只能说,人一旦形成了某种认知,就会很难改变。哪怕是外界给了新信号,也会将其扭曲成适合已有思维的模样。直到一切真正发生,才惊觉突变。
处于风暴眼的武昭仪反而沉静如常,无论是外界的称赞,还是李治的爱重,似乎都不及此时安定公主的面色行止。不过正是这样的表现,让李治更爱重她了。
等太医再次仔细复查,并谨慎表示目前看来安定公主并无大碍后,武昭仪才真正松了一口气,有心情和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侍女好好聊聊。
杨春花知道这次她的出格行为肯定会引起武昭仪的注意,或者说从她开始因为安定公主焦虑,就已经行为异常了。再联系过去的蛛丝马迹,武昭仪肯定会发现她已经不能用性格来解释的异常。
于是,她提着心等了好几天,终于等到武士?照常追封,安定公主无碍,武昭仪发出谈话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