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山河故里》全本免费阅读.cc

    翌日早晨,一辆马车从府衙驶出,慕怀清一晃一晃坐在车里,心情还是有些紧张。

    她伸手挑开一角车帘。

    天上依稀可见寥落星子,街道上却已有了人气。店家陆陆续续开了门,一片蒸腾白雾中摊贩们忙里忙外供应早食,还有挑着担子赶早市的百姓。

    晋州多山多水,景色养人,比之盛京的繁华多了几分恬静安适。可大梁积贫积弱,北境有胡虏虎视眈眈,南境有蛮夷心怀鬼胎,就连西边小国也动荡不安。这腹地的安稳,也不知能维持到何时。

    马车悠悠晃晃,前头赵翁赶着车,一面朝里嘱咐道:

    “书院就在城外衡山脚下,官人已经打过招呼了,小郎君只管去拜见晚渔先生便是。

    “外人只听说小郎君以前穷苦,小人却知道小郎君是个有学问的,能不能过就看小郎君自己的了。

    “小人就在外头侯着,若是过了,就给小郎君把东西收拾进去。以后书院哪里不熟悉就多开口问同窗,认识认识几个朋友也好。”

    慕怀清听着暖心,在车里应了声:“是,多谢赵翁。”

    赵翁跟在赵季青身边有十几年了,是府上的内知,总管府中杂事,府中上下都对他敬重得很。

    虽说他今日会来送慕怀清去书院是得了赵季青的命令,但赵翁对慕怀清的这些叮嘱却是真心实意的。

    行过一段路后,天光已然大亮。举目而望,青山绵延,峰顶云雾缭绕,古树掩映间,一座规整排列的院群就坐落在山脚。正值春季,山脚下学田播种不久,青色稀疏。

    官府或民间赠予书院良田,书院再将良田租赁给附近农户,这是书院的主要收入之一。

    马车最后在山脚牌楼前停下,牌楼匾额上“崇临书院”四个字,笔锋利落,劲瘦洒脱,乃是晚渔先生亲手所书。

    当代大儒李文采,字平章,号晚渔居士,世人尊称晚渔先生。李晚渔为官四十四载,历朝两代,政绩斐然,又曾奉命撰修《史典》,学问不可谓不深厚。可就是这样一位人物,依旧在先帝驾崩之时被排挤辞官了。

    先帝年仅十九登基,颇有雄心壮志,于朝宁元年启用主张新政的方衡等人,意图扭转大梁积贫积弱的局面。

    只可惜新政推行处处受阻,新党内部也矛盾重重,到朝宁七年时先帝突发恶疾驾鹤西去,独留四岁幼子即位,朝中政事从此皆为其母,也就是如今的太后把持,新党彻底失势,推行七年的新政就此夭折。原先的新党人物或被贬或处死,从此外戚擅权,佞官作乱,朝中一片乌烟瘴气。

    李晚渔与新政牵扯不深,只是和新政人物私交甚好。他在此变局中急流勇退,告老还乡,又于承平二年在晋州开设崇临书院,从此一心向学,不再过问朝野,成了为数不多能平安站到现在的人。

    以他的身份地位,不少退休官员、各地大儒也前来加入他的书院,是以崇临书院开设至今十二载,却已然声名大噪,跻身一流书院的行列。

    书院虽免束?,但能接纳的学子却有限,不光在年龄上设限,每年晚渔先生还要亲自出题,过了这道门槛的人才有资格入学。

    慕怀清自牌楼前下了马车,从头门后的屋舍中出来一个学子,年纪同慕怀清差不多,头戴幞头,身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