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室内地龙烧得很旺,陈父也脱了身上的厚重外衣,只穿着简朴的衣衫。他对着女儿道:“
幸好付大人让裴公子来接了我们,一起坐船进京。这一路上真冷啊,我看河水都结冰了,船要过去还要先破冰。”
陈松意看着父亲脸上朴实的笑容,就想起上辈子自己身死之后,他们也是在这样的季节来的。
两人没有出过远门,但是为了见女儿最后一面,为她讨回公道,所以他们来了。
上辈子,没有付大人带着他们坐船。
河面冰封,没有行舟,两人是怎样北上来到京城的,可以想象的艰难。
可是这一次,一切回到正轨。
现在两人都很好,很高兴,跟上辈子为她的死而来的父母不一样了。
陈松意回了神,又继续认真地听着父亲打开了话匣子,对自己说这一路上付大人都很照顾他们,没有半点一品大员的架子,知道他们来了京城,人生地不熟,还邀请他们改日登门做客。
府中的下人来奉茶,小莲坐在椅子上,还很是局促。
侯府好大,超过了她的想象。
阿姐虽然还是那个阿姐,但是跟在江南的时候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老胡跟元六倒是很自在,就像他们的公子爷一样。
两人进了侯府以后,到处逛了一圈才回来。
“陈老哥!”老胡一进来就高兴地道,“这里好大,陛下真的好重视意姑娘!还有,我跟老六刚刚转了一圈,发现了好几处适合种菜的地方!”
“是吗?”一说到种菜,陈父就来精神了,“在哪里?”
小莲也跟着起了身,想要去看看老胡说的地方。
陈父才想走,又想起什么,停下来征求地看着女儿。
陈松意还没说话,陈母便对他道:“想去就去吧,这是我们女儿的家,也是我们家。自己家里想去做什么,还要问不成?”
陈母是个很有智慧的女子。
这就是为什么在她来到侯府之后能够迅速地镇定适应下来。
陈松意点头:“娘说得对,爹想去哪里就去哪里,这是我们自己家。”她说着,又看向小莲,“小莲也去,等跟爹去看完,我再带你们去选住的地方。”
“走走走,哈哈哈哈!”
老胡朝两人招手,立刻带着他们走了。
他这一次回来不光自己来了,还把打造
的改良农具跟找到的种子都带回来了。
他现在是深深地热爱上了耕种这项事业,刚刚一转,看到侯府的空地,第一反应就是这里可以种什么,那里可以规划。
“这里可以种菜,那里可以种果树,这里还能养鱼,对吧老哥!
“对对!
一说到这些,陈父就不拘束了,蹲了下来,抓了一把冻得有些硬的土,脸上露出欣慰之色,“都是好土,都可以种好东西……
小莲也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地方。
小姑娘吸了吸冻得通红的鼻子,想好了哪里可以养鸡,哪里可以再种点什么。
说来也奇怪,刚才在正厅里她还觉得不安,可是现在跟着爹还有胡大叔,把侯府里的这些空地都规划了一遍之后,她就迅速找到了归属感。
等三人再次回到正厅的时候,厅里已经热闹起来。
听到爹娘都来了,还在横渠书院的陈寄羽马上就赶了回来。
不只是他,赵山长他们全都回来了。
现在离新年不过也就差了几天,提前一些回来也好。
他们跟横渠书院的众人道了别,跟这些时日时常相见的百姓到了别,被相送了一路。
等回到侯府的时候,陈父陈母见到儿子就已经够高兴了,再见到儿子的师长跟他这群同窗同来,大家这个新年都会住在侯府,于是加倍欢喜。
“好,好!
陈父脸都笑酸了,感觉自己好像就只会说这一个字。
陈母见到长子跟他的这群同窗身上的衣服都有些脏,手还磨破了,便开口问起。
当听到这是因为京城先前地动,他们在帮书院周围的百姓重建家园的时候,她的眼中也露出了骄傲之色。
“好。她握着儿子的手,对他露出了笑容,“做得很好。
虽然儿子不像他妹妹一样做了那么多的大事,但他也是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做一个好人,以后便是做一个好官。
大家因为回来得匆忙,没有换衣服,现在正好行李都已经搬进各自的房间去了,他们就先告别了陈父陈母和两位老师,回房间洗漱,换身衣服再出来。
陈松意也不用再进宫,同样先去换回自己平常的衣服。
赵山长跟樊教习两个人上了年纪,就
没有再同年轻人一样去帮忙干重活,不需要更换衣服。
眼下在正厅,便由他们两人跟刚到京城的陈父陈母说话,为他们解答一些问题,舒缓一下紧张的心情。
听完陈家夫妇来京城的经过,赵山长像是想起了什么,含笑道:“有件事,本来还想等新年过后再写信跟你们说的,没想到你们这就来了。”
“不知先生说的是什么事?”陈母问。
当陈母在的时候,陈父都负责安静聆听,将交际交给自己的妻子。
厅中,风珉跟裴云升还在。
刚刚惊鸿一瞥,裴云升就留意到了陈寄羽。
这可不光是陈松意的兄长,按先来后到算,他以后还会是自己的师弟。
沧麓书院的副山长是他的授业恩师,这个时候对着陈家夫妇提及的,自然是有关于他的事。
果然,赵山长抚着胡子道:“我在京城给寄羽张罗了一门亲事。”
所谓人生四大喜事,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这两件之所以会被排在一起,就是因为在考完之后就会有人来榜下捉婿。
金榜题名通常会跟成为人家的乘龙快婿同时发生。
然而,这春闱都还没到,就已经有人来定下自己的儿子。
陈父陈母都很是意外又惊喜。
他们只是普通的农家,在京城是没有任何存在感的。
也就是女儿封了侯,才有了今日团聚。
长子的婚事如果是在江南,两人还能为他张罗娶一个贤淑的妻子。
可是在京城,那就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唯有像赵先生这样的人才能够依托。
两人都非常信赖赵山长,因为他对寄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