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误会(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他倦怠地一笑,摸了摸我的头:“朕说过的话,你当真一一记得。”

    “陛下所言??”

    “??乃是圣旨。”他接过了我的话。我亦朝他一笑。

    稍许,他叹了口气,接着回答我方才的问题:“你所思虑之事,朕何尝未曾想过?可司隶校尉既已查出,其身为外亲,胡作非为,唆使家臣,杀害与其女弟通奸之人,此乃伤人性命,有违法度之事。”

    “陛下所说司隶校尉查出实据,是何实据?”我接着问。

    他随口答道:“作案刀具,还有那家仆的口供,物证、人证俱全。只是乐昌侯本人,咬死不认罢了。不过,事已至此,他不认又有何用?哪怕朕今日不罢相,这些话柄落入前朝谏官口中,朕力保也无济于事。”

    “物证人证……俱真?”

    他点点头:“司隶校尉为朕执节,监察百官之行,尉官更是历经三朝,不会有误。此事也罢了。其受了弹劾之后,言行无状,生造谣言,对朕与朝廷众人皆有怨怼,又不思己过。数种罪过加在一起,按律当斩。”

    他说这话的时候,眼里的红血丝在蒙昧不清的光线里,愈发的明显:“不过朕念及他历经三朝,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又是皇室外戚,便欲赦了他的种种罪行。只罢他的丞相之位。”

    我深知他心中的不忍,甚至是挣扎,只能宽慰道:“陛下仁慈,我听闻孝文皇帝的舅舅薄昭,曾经杀了朝廷使臣,犯下死罪,可是孝文皇帝看着其为外亲的份上,不忍杀之,便让其他大臣与之同饮,想要让他及时醒悟,自杀谢罪。如此,既全了孝文皇帝的孝道,显得宽仁,又不会落人口舌,觉得皇帝外戚便可以为所欲为。”

    他淡淡说道:“然而薄昭并不肯自杀以谢罪。”

    “是,可是孝文皇帝号召群臣为其治丧、哭灵,这样一来,此人便无颜苟活于世了。我的家乡有这样一句话,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什么?”他愣了愣,不解地问。

    我解释道:“有的人活着,但对他人、对社稷并无益处,这样的人,便如同死了。而有的人即使死了,但是精神是不朽的,比如孔子之类的先贤圣人,时至今日,他们的教诲依然如在耳畔,他们依然是许许多多人的师傅。”

    陛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虽是乡野粗语,但是与司马迁之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其理是一样的。”

    我叹道:“陛下明鉴!”心里却暗暗想到,当代诗人若是知道了,这般脍炙人口的经典诗句,被两千年前的古人称为乡野粗话,该作何感想?

    他轻轻叹了一口气,跟我说:“听说从宣室殿拖出去之后,他便病卧在床,口不能言,御史大夫回禀说,其听了罢相了诏书,竟呕了血。想来也生不出什么风浪了。”

    我从这叹息与他的眼里读出心疼,也唏嘘道:“都说孝文帝仁慈,我看陛下比孝文皇帝更仁慈。”

    他搂紧了我,却说:“王商受了弹劾,朕一直力保,哪怕司隶校尉查出了证据,朕也一直攥在手里,不曾令人声张,除了念及他为先帝外戚,另一方面,也希望他在朝中,能制衡太后外亲……罢了,你不懂朝事,也不识前朝之人,还是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