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第91章(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魏末梁初》全本免费阅读.cc长安近郊,天子脚下,太子遇刺。
短短十二字在长安城中掀起万丈狂澜,天启帝震怒,命刑部、大理寺、京兆府会同明镜监一同审案,全城戒严搜捕刺客同党。
各地进奏院人仰马翻,一封封密信如雪花似的通过黄土漫天的官道飞往九州万方,又从各藩镇飞回长安。
诸镇节度使只盼在瞬息万变的局势中得到一手消息,以做应对之策。
作为当日在场救驾势力,汝南郡王府、英国公府、宋国公府、梁国公府、京兆杜氏及明镜监明镜使,乃至为太子殿下挡箭的官妓所在的惜音楼,一同被卷入漩涡中央。
三大公府和京兆杜氏闭门谢客,为太子挡箭的魏氏眼下在西少阳院养伤,皇城宫禁,岂容臣下窥探。
至于惜音楼,是打听不出什么结果的,所有人的眼睛不约而同落在漏得像筛子的汝南郡王府。
汝南王高滔不负众望,来者不拒,操着一口不算流利的京畿官话,将当天发生之事添油加醋好一通说。
刨去高滔不着调的自夸,浸淫朝堂多年的官员剥丝抽茧,从中提取关键信息。
当今天子膝下只有三子,嫡长子恭怀太子丧期才过不久,假使太子琦遇刺身亡,最大获利者便是楚王琅及其母家殷氏。
更何况太子常居大明宫,轻易不会踏出宫门一步。
太子殿下避开众人视线偷溜出城,偏巧就碰上刺杀,可见对其行踪了如指掌。
除了自家人,谁还有这本事?
想那殷氏之祖殷公随太宗陛下南征北战,位列开国二十四功臣之十九,何等风光。
奈何后人既争气,又不争气,起起落落。
高宗朝时误听误信,卷入公主谋反案,丢了世袭罔替的食实封爵位。
女皇朝得罪女皇男宠,差点如丧家之犬般被赶出长安,好在及时依附镇国公主,免遭赶回原籍之辱。
女皇晏驾,中宗、睿宗相继登基,镇国公主从龙有功,权倾天下,殷氏再度兴盛,而后又助玄宗登位,重现殷公荣光。
玄宗后期听信谗言,贵妃之兄国舅误国,河北三镇齐叛,直逼长安,来不及撤离的殷氏嫡派子孙,尽于长安沦陷那日壮烈殉国。
待到长安光复,受封之人乃殷氏远支,其后世子孙多平庸之辈,碌碌至今。
直到今上御极,殷氏女以“美姿容”选入天家,入宫便是正二品昭仪。
如今更是位列淑妃,郑贵妃之下,太子生母王贤妃之上,宠冠后宫,圣恩浩荡,荫及殷氏满门,父兄皆在禁军任职。
天启二年四月,王氏女生皇五子琦,同年六月,殷氏女生皇七子琅。前头几个皇子陆续夭折,皇五子琦成为实际上的次子。
恭怀太子私藏衮服被废后,皇子琦又成为实际意义上的长子,这也是今上立琦为太子的依据之一。
两月之差,便是君臣天堑,谁会甘心?
只是刺杀手段实在上不得台面,即便殷氏外戚谋夺东宫,也不至于乱了阵脚,行此蠢招。
倘使太子琦真遇刺身亡,今上只剩一子楚王琅,贵妃膝下不是还有个长沙王??这可是恭怀太子血脉,今上长孙。
且今上正值壮年,近来后宫中又有两位娘子相继有孕,楚王琅想做唯一,着实悬。
倘若此事非殷氏外戚所为,近支宗室宁、齐二王绝天子之嗣,谋夺大位也不是不可能。
可就算宁、齐二王觊觎大位,如此迂回刺杀太子,行事太过小家子气,颇具舍近求远的轻浮,倒不如剑锋直指……紫微。
纵然如此,亦是可笑,天下大权从来不生于暗地里的刺杀。
总之不管如何,能在太子遇刺中捞好处的必是天家人。
帝室斗法,没移山填海之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