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第六十二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数,好在岐城城守花?适时插手介入平息宏德寺内斗。

    但事情却朝着不可救药的方向而去。

    中州境内清贫苦寒的真寺庙借着宏德寺内乱,趁机发起暴乱反抗,怒指金玉堆积成山的假寺宇危害众生,誓要清理佛门。

    往年确有清贫苦僧忍受不住天灾人祸发生过暴乱,但很快都被镇压下来。

    此次措手不及之下,花景良起用重兵镇压,兵马不够便向朝廷借兵,凌晖调兵七千去往中州任凭花景良差遣。

    花景良手段迅猛,暴乱虽然很快平息,但也受尽民众诟病,纷纷谴责花景良惨无人道,迫害僧侣。

    朝堂上群臣竖耳倾听,武将所问适时转移了众人对京中骚乱的视线,但关乎将来凌氏掌权之后对寺宇的态度。

    “中州刺史花景良……”凌晖踱步徘徊,似在考量,声色依旧蔼蔼,“中州为平息暴乱,向朝廷借兵是本官亲自允准,若此次暴乱花将军有处置不妥之处,本官愿与花将军一同承担。郑将军此时便要弹劾花将军,只怕言之过早,待花将军回京述职,详知内情之后此事再议,诸位可有异议?”

    话中意思浅显易懂,默认花景良处置得当。

    出声武将?向旁侧,群臣纹丝不动,他自知吃了个闷亏,只能拱手道:“下官无异议。”

    群臣中三位回京述职的州官,自然设身处地地为同为州刺史的花景良着想,那么大规模的暴乱,谁遇见谁都头皮发麻,况且直接波及大嵘全地,他们这些州官必须示下对寺宇看紧了些。

    不过凌晖一口否决花景良处置不妥,体谅他们这些州官不易,让他们吃下定心丸。

    正当群臣还在揣度凌晖对寺宇的态度时,凌晖直接跳开中州,和气道:“今年国库有所增添,连年决堤的那条?河,大司空择吉日凿渠重建,届时别忘了多遣‘乐户’去?河河堤热闹一番。”

    此乃民生大计,民众望眼欲穿的重建?河终于落在了实处,群臣自然附和,你一言我一语地张开金口,朝堂呈现一片融洽活跃,大司空徐柯领命后退去。

    凌晖挂上笑容,等议论的声响消散,话也终于说在了正题上:“近来京中有所骚乱,诸位也知晓其中缘由,那些文士正所谓胆大包天,不仅将我们六官府统统贬斥一遍,还召集了那么多民众看我们的笑话,实属令人难堪。文士和官员在牢里也有半个月,压是压不住了,你们说,我们该当如何?”

    除了凌晖,九位被下在大狱的京官,经过骆苕在刑部殊死一闹,就不再是之初那些京官,偷梁换柱换上可以拔出的京官,反正贪腐官员多如牛毛,一时除不尽也不可除尽。

    被骆苕如此一闹,凌晖选择计划跟着变化走,直接亮了底,他要大动干戈拔除一些腐官。

    何嘉这种毒瘤是必动不可的。

    各官府所统辖的官员都已涉及在内,多多少少都会往上牵涉,特别像小司徒上大夫何嘉这种高职京官,再向上只有大司徒,若要实打实地追究起来,大司徒定然也有贪腐、包庇之罪,最终肯定难逃其咎。

    案子不审不问被压了半个月,就是给这些上级处理尾巴的时间,告诫他们下在牢里的京官一概不留,并且不会殃及上级。

    凌晖如此不咸不淡地,在朝堂上再次将事情暗示明白,不用累及自身,群臣暗暗松了口气。贪腐之风盛行,作为高官的他们在权衡利弊之下,应当有所作为。

    作为小司徒上大夫何嘉的上司,地官府大司徒卸掉连日来的紧绷,抱笏行至殿前郑重揖礼:“下官以为当彻查文士所诉官员,若罪责属实当给予官员惩戒,若是文士捏造子虚乌有的罪行,亦当给予文士更为严厉的惩戒。”

    众官响应,纷纷附和:“大司徒所言甚是。”

    “法纪不明不能服众,下官赞成大司徒所言。”

    ……

    群臣里偏偏冒出个听不明白的四品文官,倒也证实了天花乱坠查举而来的弊端,他手捧笏板转身迈开几步,回正站在显眼处拱手送礼:“大冢宰,近来京中大动人心惶惶,宁华长公主受人迷惑,指使她借用文士之手惑乱朝纲,下官以为当彻查……彻查背后与之相干的始作俑者,还京都城一个安宁。”

    说得可谓正气凛然。

    此言一出,明理的朝臣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宁华长公主已被关进廷尉大狱,当时众旧臣极力游说释放宁华长公主,也没见凌晖松口,但今日朝堂之上凌晖已经将宁华长公主完全避开只字不提,说明此事不会牵涉进宁华长公主。这个四品文官倒好,一番话给骆苕按了好几项罪名。

    其一,霍乱朝纲。

    其二,一国公主笨到甘愿受人迷惑。

    其三,妄指宁华长公主背后还有推手。

    宁华长公主身后除了皇帝、皇太后,也就一干老臣,这个四品文官真是能说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