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好新都降低迁都阻力(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百姓民不聊生了。

    而她一向实行仁政,怪不得底下官员一日比一日懈怠。敢情是笃定她不会怎么样,恢复了封建社会该有的效率。可秦晓清喜欢效率高,敢怠政,她就敢放…放得下。

    这种超脱时代的速度要求确实太过分了,而且长此以往肯定会导致问题。例如刀下留人,喊话的还没去,头就已经砍下来了。在古代,还是慢慢来比较好。

    不修改法律,容忍他们的懈怠。等迁都以后再修改法律,后面的君王也好照着办,省得太过压榨底下人。秦晓清安慰自己,妥协了。

    至于先前伪造圣旨的人,她也有了处理办法:首恶处死,其余罢官降职坐牢不等。并且抄家归还贪污的银钱,并交罚金。

    只处死了首恶一个人,让这件事的影响更小,同时让皇帝团结了大多数人。因为乱世思太平的不单是百姓,内斗残酷的统治阶级也喜欢宽仁的君主。

    这让秦晓清有点意外,增加了她的安全感。晚上看史书的时候,她注意到了以前没有注意到的。

    原来开国君主前期做的和她一样,都是人民公仆的姿态,亲近百姓,为百姓考虑,让人无比信任爱戴。后期却都成为掌握生杀大权的君主,后代更是越来越像皇帝了。

    秦晓清认为这是因为开国君主的出发点就有问题,他们的宽仁是有隐忍伪装因素的,是为了个人和家族的利益。她的出发点没问题,是为了天下,非常好,但也需要警惕。

    毕竟前面她也为伪造圣旨这事想杀人,但是在现代,这种事大概只是坐牢。她依然在被封建社会同化,认同皇帝的地位,不应该这样。

    所以在自己不擅长的营造新都方面,她就基本不管了,给裴矩管。不过他也确实负责,十年后,终于交出了一座好京城。

    这十年里,秦晓清更加认识到迁都的不容易。但裴矩仅凭自己的能力,便把新都变成了人人向往的地方,给正式迁都减少了很多阻力。

    于是分批次迁都,最先迁过去的是大兴的百姓。然后是宗室,原本也包括废太子杨勇。但他已经逝世,突发疾病不治身亡。

    杨勇才种了几年田,没有彻底改造好就死了,秦晓清觉得很可惜。也借此提醒独孤伽罗爱护身体,母亲身体不好,孩子怎么能身体好呢?

    但独孤伽罗越当官反而越年轻了,返老还童,甚至还升官了。她认为做侍郎尚书比当皇后快活多了,更有权力更滋养。原以为与皇帝并称二圣最荣耀,却原来近在身边的皇帝才是最限制打压她的。

    迁都正在有序进行,宗室和基层官员过去以后,就剩下皇帝和文武百官。这和以前很不一样,以前都是反过来的。

    秦晓清很期待迁都,新的宫殿虽然更小但更舒适。结果,吐蕃入侵,来势凶猛,她不得不反击。因此,她被迫留在了大兴,打理朝政。

    秦晓清扶着额头,坐在龙椅上。古封建社会就这点太不好了!之前局面一直很好,结果现在就东南海啸,西北地震,吐蕃入侵,局面很快就危急起来了。

    这让她怎么满足于所谓的治世盛世?

    这时,李渊站了出来,“臣愿意讨伐吐蕃,为陛下消除心腹之患。臣的三个儿女,也想带去,请陛下准许。”

    秦晓清很关心李渊除李建成外的一对儿女,听了说:“世民身体一向不太好,远征吐蕃,十分劳苦,他受得了?”

    “谢陛下关心,世民已经好多了,臣想带他们见识战场,以后立功报国。”李渊说。

    “他们是你的儿女,你好好照顾。你想去也不是不行,但是要听上将军李靖的安排。”秦晓清不放心李渊的军事能力。

    李渊勉强看得上李靖,但也不愿屈居人下。他委屈的表情被李浑看在眼里,嘲笑道:“唐国公在战场上立下了什么功劳?你根本没亲手杀过几个人。不过最近杀了几个偷袭的倭国人,竟然想反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