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策注定是不可行的。据统计,明朝七八成的税收都来自田赋。免除这一部分税收,无异于自掘坟墓。

    林小风对李邦华的表现十分满意,于是起身挥手示意郎继武、顾朝生、公孙遇春等人退下。他们面面相觑,眼中闪过一丝不解和担忧,但还是默默地退出了大殿。

    待他们走出殿门后,林小风走到李邦华面前,他的目光中充满了期待和信任。“李御史果然才识过人,朕想让你入阁为首辅,你意下如何?”林小风的话语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李邦华的深深赏识。

    皇上想让我做首辅?李邦华心中一惊。林小风为帝十七年,已经换过十九任首辅了。轻则免职重则斩首,这个职位虽然权力巨大,但风险也同样高,有时候还需要替皇帝背锅。现在的文官们已经没有人愿意争这个烫手山芋般的首辅之位了!

    然而,越是这种时候,越需要迎难而上!李邦华的心中涌起一股豪情壮志,他明白,这是一个机遇,一个能够让他实现心中抱负的机遇!

    经过一番思考后,李邦华觉得这是一个机遇,于是急忙说道:“陛下,内阁事务繁杂,规矩众多,历来都是先入阁再提拔为首辅。臣直接做首辅,恐怕不合规矩啊。”他的语气中带着一丝谦逊和谨慎,但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权力的渴望。

    林小风淡然一笑,他的目光中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朕说的话就是规矩。”他的声音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仿佛在这位皇帝的眼中,一切规矩都可以由他来制定。

    听到这句话,李邦华不再犹豫,他跪地谢恩道:“臣李邦华谢陛下隆恩。”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和感激,仿佛在这位老臣的心中,已经看到了自己未来的辉煌。

    “先别急着谢恩,朕的话还没说完。”林小风的话语中带着一丝神秘和威严,“李邦华,你怕死吗?”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李邦华,仿佛想从这位老臣的眼中看出他的真实想法。

    李邦华愣了一下,然后坚定地回答道:“如果陛下命令臣去死,那么臣就不怕死。”他的语气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和忠诚。

    “为什么?”林小风追问道,他的目光中闪烁着好奇和赞赏。

    “臣这一生所图并不多,要么位极人臣,要么腰缠万贯,要么史书留名。现在陛下让臣做首辅,位极人臣的愿望已经实现了;能让陛下杀的人,肯定会史书留名。臣不在乎是好名还是恶名,只有庸碌之人才会被历史遗忘。”李邦华的话语中带着一种深深的决绝和豪情壮志。

    李邦华的话深深触动了林小风的心。他站在原地,静静地观察着这个年近古稀的老臣。此时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李邦华就是我要找的人!

    然而,在此之前,还有一件事情需要确认。林小风转过身来,声色肃穆地说道:“朕需要一个权臣,一个能够镇压朝堂的权臣。朕将给予他滔天的权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朝臣、宦官、勋贵、宗亲,他想杀就杀,朕不问。只需要他弄来银子,贪得不过分,朕也不问。朕活一日,就可保他一日的荣华富贵。”

    “但是!”林小风话锋一转,他的目光中闪烁着一种深深的威严和决绝,“朕若死了,他的下场可能比严嵩还要惨!他可能会青史留名,也可能会遗臭万年,或者毁誉参半。你能承受这些吗?”

    郭天阳不可思议地看着林小风,觉得眼前的皇帝变得十分陌生。难道皇爷要放权吗?自从他登基以来,就一直厌恶权臣。而且现在正值内忧外患之际,此时放权岂不是在加剧大明朝的风险?

    李邦华抬起头,苍老的脸颊上布满了皱纹,但双眼却炯炯有神。他认认真真地站起身,然后再次跪地磕头道:“请陛下放心,臣不想成为严嵩,只想成为张江陵(张居正)。”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深深的坚定和忠诚。

    “好!李御史,你先退下去吧,朕要开始朝会了。”林小风的话语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遵旨!”李邦华退出了偏殿,他的背影显得有些孤独,但却又充满了力量。

    待李邦华走出大殿后,林小风收回了期待的目光。他之所以这么做,有两个原因。首先,自从林小风登基以来,杀人过多,二品以上的官员就有十八人被杀,二品以下的更是多达百余人。内阁更是不用说了,他执政十七年间换过十九任首辅(其中两人还复任过两次)。这些人中有权臣奸贼,也有国家栋梁;有贪腐之辈,也有克己奉公之人。往往是新首辅还没稳固根基,就被换掉了,导致政令出不了京城(即使出了京师也没用,因为党争的忠心已经从朝堂转移到了州府之中),国家越来越混乱。运气好的被免职,运气差的被处死。这有道理吗?没道理!所以官场上人人自危。到了林小风执政的后期,东林党已经没有实权了,朝堂上的党争也进入了平稳阶段。矛盾去哪里了?它们不会消失,只会转移。一部分转移到了州府,另一部分则变成了君臣之间的矛盾。林小风想做什么,他们就反对什么。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重用李邦华的目的,就是为了重启朝堂上的党争,把君臣之间的矛盾转移成党派之间的矛盾。他想借李邦华之手来搞钱、杀人!钱从哪里来?短期内靠抄家,长期则靠税收。那杀谁呢?内斗的文臣、贪腐的朝臣、富可敌国的勋贵、投敌叛国的商人!

    林小风理清思绪后,吩咐道:“郭天阳,召集百官到朝堂议政。”他的声音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仿佛在这位皇帝的眼中,一切都已经有了定数。

    铛铛铛!一阵急促的钟声猛然响起,震破了清晨的宁静。郭天阳,这位力大无穷的壮士,正奋力敲击着景阳大钟。那钟声清脆悦耳,却又震耳欲聋,远远地传播开去,十余里外的人们都能听到,整个京城都被这钟声所唤醒。阳光初破云层,洒在郭天阳坚毅的面庞上,映出他额上细密的汗珠,每一滴都似乎在诉说着他内心的坚定与不屈。

    在皇城的深处,女子们被这突如其来的钟声吓得心惊胆战,她们纷纷猜测是不是流贼即将来袭,脸上露出了悲伤的神色,叹息道:“难道是天杀的流贼要来了吗?”她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恐惧与无助,仿佛已经预见到了即将到来的灾难。

    而在北京的大街上,晨练的人们依旧如常,提着鸟笼,架着鸟儿。早点摊前,三五成群的人们坐着享受早餐,热气腾腾的食物与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然而,当钟声飘过,他们纷纷议论起来,脸上的笑容逐渐凝固。

    “万岁爷又敲钟了,难道流贼真的要来吗?”一位老者忧心忡忡地问道。

    “是啊,听说流贼昨天已经攻破了宣府,我估计不出十天,他们就要打到北京城了。”旁边的一位壮年男子回答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不安。

    “那京师能守住吗?”老者继续追问。

    “谁知道呢,不过流贼只是抢富户的钱财,我们这些贫民哪有什么钱给他们抢呢?再说,守城是万岁爷的事,我们只顾好自己就行了。”壮年男子无奈地摇了摇头。

    “天真冷啊,后会有期了。”说完,他们便各自散去,只留下寒风中的早点摊和那一声声沉重的叹息。

    城墙上,三大营的士卒和宦官们在寒风中瑟瑟发抖。他们的衣裳单薄,无法抵御这刺骨的寒冷。钟声响起,只有几个小头目向皇城望了一眼,然后立刻躲到城墙的垛口后面,对着手呵气取暖。他们的兵器散落一地,怀中的窝头也变得僵硬难以下咽。然而,在这饥寒交迫的时刻,他们哪敢丢弃这些食物呢?缺饷少粮的他们,连馒头都吃不上,更不用说取暖的炭火了。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绝望与无奈,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命运。

    这个春天,对林小风来说,真是冷得要命。他站在皇极殿的窗前,望着外面萧瑟的景色,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悲凉。他知道,这个春天不仅仅是天气寒冷,更是大明江山的一个寒冬。

    ……

    在皇极殿内,百官们早已聚集一堂。他们穿着华丽的朝服,头戴乌纱帽,然而他们的脸上却写满了焦虑与不安。林小风深吸一口气,缓步走入大殿。他的步伐稳健而有力,仿佛每一步都踏在了大明江山的脉搏上。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们齐声叩拜,声音响彻整个大殿。

    林小风站在阶上,环视着群臣。他发现六部尚书中,奸邪之徒竟然过半,侍郎中也不乏此类人。他的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怒意,但他知道,现在还不是发作的时候。他环视一周后,目光落在了内阁首辅汤兴家的身上。此人即将走向生命的尽头,林小风看他一眼就少一眼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复杂的情绪,既有对汤兴家的不满,也有对大明江山的忧虑。

    “众卿平身!”林小风吩咐道,他的声音威严而有力。

    “谢万岁!”百官们再次叩拜,然后起身站立。

    汤兴家身着大红朝服,头戴乌纱帽,环视一圈后出列拱手道:“陛下,据塘报,昨日流贼已攻破宣府,正直奔京师而来。”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颤抖,显然是被这个消息所震惊。

    明朝的大臣地位与满清相比,可谓是天壤之别。在皇帝眼中,大臣是人臣而非奴才,没有动不动就下跪的规矩。林小风点了点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沉的思索。他知道,现在的大明江山已经危如累卵,任何一次风吹草动都可能将其摧毁。

    “可有御敌之策吗?”林小风反问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

    汤兴家心思电转,他本无真才实学,只擅长言辞。见林小风发问,他便说出了预设的答案:“京师军民团结一心,定能抵御流贼。”这话浮泛无实,等于没说。林小风听后不禁皱起了眉头,他知道汤兴家的话只是空谈而已。

    “那如何团结军民呢?”林小风继续追问,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期待。他希望汤兴家能够给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来。

    汤兴家拱手施礼:“自然是用重金了!”这话一出,不仅皇帝就连他下属的吏部左侍郎沈维炳也对他略有轻视。朝廷若有钱财何至于让流贼自陕西一路打到宣府呢?这岂不是纯属妄言吗?林小风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知道汤兴家的话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众卿可有良策吗?”林小风将目光转向了李邦华,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期待与信任。他知道李邦华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也许他能够给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来。

    那封信必须由李邦华提出责任也由他承担。君王在朝堂之上不可提出观点只能选择支持提出观点的人。这就是所谓的只做选择题不做填空题。若错了便可以甩锅给臣子说是受了臣子的蒙蔽。自古君王不认错这便是帝王之术。然而此时的林小风对帝王术一无所知其实也不能怪他谁能料到皇位会落到他身上呢?

    李邦华得到林小风的信号后抬眼冷视着汤兴家出列而言:“陛下流贼来势汹汹为保大明江山。不如令太子前往应天府永王、定王、六宫内眷及内臣百官等少数人随行其余人等与陛下固守京师以待勤王之师。”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胜利。

    “众卿以为如何?”林小风问道。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期待与焦虑。他知道这个决定对于大明江山来说至关重要。

    李邦华的话犹如一颗炸弹将安静的皇极殿引爆。百官们纷纷议论起来,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惊讶与不安。他们知道这个决定对于大明江山来说意味着什么。

    “陛下不可!”左中允李明睿第一时间跪倒,“太子年幼尚不能监国不如陛下亲行!”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与焦虑。他知道如果林小风做出这个决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