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入府拜年(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笑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家的人口不少,但劳动力勉强只有一个半,张水生这一走,家里的担子可就全压在柳二娘子的身上了。而且这场丧事已经掏空的张家的家底儿,但转念一想,张水生无疑是一位孝子,张叔的腿脚不好,每次回张家村行至不平路,张水生都会默默地背起自己的父亲,古人的认知如此,社会环境,民俗风俗如此,外人也不好说什么。

    只是想到张家这一年注定要艰难,吴蔚免不得有些唏嘘。

    “是啊,我听二姐说,二姐夫打《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

    柳翠微说:“二姐夫到山上去盖了一间茅草屋,最早也要明年过完年才下来了,每隔几天张尺和栓子还要扛一些粮食和菜给他送过去。”柳翠微说完,悠悠的叹了一声。

    吴蔚这才回忆起一个历史知识:古书上说,若家中父母去世,长子应该守孝三年,长孙守孝一年,也叫“丁忧”,这个守孝可不像某些电视剧里,画面一转就过去了,而是要实实在在的“守”。在朝堂上为官的尤其要守,双亲若是去了,要告丁忧假,置仕,守满三年。

    商贾,农户,守孝的期限倒不会卡得那般死,但也要停下正在从事的营生,某些大户人家或许会在府中开辟一方净室,宿在父母牌位之下,几乎不出院子,不见外客,每日供奉,烧香,定期烧纸。

    但更为标准的守孝,是在父母双亲的坟边上盖一座小屋,茅草的,或者石头垒起来的都可,在饮食着装上都有要求,条件越艰苦,越能体现“孝”字。

    “去山上?是去给张叔守孝了?”

    吴蔚有些意外张水生的决定,张家的人口不少,但劳动力勉强只有一个半,张水生这一走,家里的担子可就全压在柳二娘子的身上了。而且这场丧事已经掏空的张家的家底儿,但转念一想,张水生无疑是一位孝子,张叔的腿脚不好,每次回张家村行至不平路,张水生都会默默地背起自己的父亲,古人的认知如此,社会环境,民俗风俗如此,外人也不好说什么。

    只是想到张家这一年注定要艰难,吴蔚免不得有些唏嘘。

    “是啊,我听二姐说,二姐夫打算上山守一年,回来之后再和二姐分房两年,也就算过了。”

    “难怪我一直没看到二姐夫呢,还以为他是回张家村处理事情去了,就没问。二姐在榨油坊里忙前忙后,身后背着妞妞,我还过去帮着榨了几次油。”

    “二姐说柱子早慧,她也没什么精力带两个孩子,打算开春儿以后先找家离得近的私塾把柱子先送过去,认认字儿,学些道理,念个两三年,若真是那块材料,再把柱子往泰州学堂送。二姐托人打听过了,泰州学堂的学子要宿在学堂,每月可归家一次,太小的孩子他们也是不收的。”

    “等柱子上学了,妞妞就也能吃些辅食了,到完全断奶,就可交由老夫人看着,二姐的日子也能轻松些了。”

    柳翠微绕到吴蔚的身后,双手贴在吴蔚的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请君莫笑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