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刀剑远胜道德求追读(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刘协一时语塞,有种没写作业被老师抓包的感觉。



    “那个……”



    实在是想不到出处,刘协只能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回答董卓的问题。



    “古时匈奴羸弱,仅赵一国便可拒其于阴山之外,仅李牧一将就可使其不敢南下牧马、弯弓抱怨。此全赖华夏技艺精湛,如韩之强弩、楚之宝剑,皆远胜于胡人,故此才能驱逐胡虏。”



    “后暴秦覆灭,匈奴人得到了秦人遗留在阴山、河套的工匠、工坊,提升了其技艺,由此便可与诸夏争雄,甚至于白登山围困高祖,并在后来火烧甘泉宫!”



    “幸得文景盛世,天下大治,大汉工匠技艺提升,产出了更多的铁器、钱粮,支撑了武帝时期的数次北伐,这才将匈奴这一大敌的脊梁打折。”



    “故此,这就是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敌也。”



    至于后面的什么将不识士、君不择将的例子也是众多,刘协也都将其举例一一言说。



    随着彻底解答完这个问题,殿内才传来回应??



    “善!”



    显然,相比第二个问题,关于第三?问题的答案,刘协无疑更让董卓满意。



    董卓此刻也从宫室内走出,朝着刘协行礼:“陛下圣躬安!”



    “朕安。”



    二人虽是师徒,但也是君臣。



    正如方才刘协在董卓传道受业解惑之时持学生礼,如今既是君臣相见,董卓也自然而然的持臣子礼。



    “太师,你是从哪找来的这般刁钻题目?朕怎么没有从哪本兵书上见过?”



    刘协不爱经典,却偏爱兵书。



    什么《论语》、《春秋》,刘协都是草草翻阅,知道个大概就好。可在兵书上,刘协却大都逐字逐句的读了过去,没有丝毫遗漏。



    什么《孙子兵法》、《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六韬》、《尉缭子》,刘协这些天可都翻过来了,可唯独没有听过董卓的这句话。



    董卓此刻也为刘协解惑:“方才臣的那句言论,并非出自兵书,而是先汉晁错上奏于景皇帝的《言兵事疏》。”



    晁错?



    那个提议削藩,结果被腰斩的景帝智囊?



    可刘协只听过他的智谋,却没听说过他在兵事上有丝毫建树啊!



    董卓也看出刘协的疑惑:“陛下,并非领将带兵者就一定是知兵之人。”



    “同样,不领将带兵者也并非就不晓兵事!”



    这点刘协异常赞同。



    韩信、还有与刘协同岁的诸葛亮,那都是一出山就吊打当世名将的猛人……



    人家前半生根本没机会接触军事,可并不妨碍他们对军事有着极为深刻的理解。



    “太师的意思是,晁错也是知兵之人?”



    “是。仅从这篇《言兵事疏》就能看出,晁错并非迂腐文人,而是真的知兵!”



    谈及完晁错,董卓这个严厉的老师就开始挑起刘协的错误??



    “陛下,臣询问的,乃是军事!陛下何必要字字以兵书中的言论相对?”



    “战场上打仗,又不和念书一样,有起承转合,有开篇结尾,怎可事事都照本宣科?”



    “臣问陛下第一问,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