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毕业年(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这年头,保研的路子还没以后那么野,普、专指标,预推免的还没开始流行,大家都在挤九推这条路。</p>而保内保外的,各个学校都是在一个大框内各显神通,好的学生自然不愿意随便放走,但是对于外校的好生源又眼馋。</p>
对内有了“保内协议”,对外,就开始有了保研夏令营这一说。</p>
而对李乐这种就差在脑门儿印上生是燕大人,死是燕大鬼的,系里很放心。</p>
填完表,刚要走,马主任踱着四方步,晃悠进了办公室。</p>
“哟,你在啊。”</p>
“主任好,还好用不?”李乐瞧了眼马主任手里拖着的保温杯,这玩意儿,自己送的,张涛是个钱包,马主任年龄大了,泡个枸杞,挺好。</p>
“嗯,不漏水,24小时保温,不错。”马主任点点头,“诶,对了,给你说个事儿。”</p>
“您说。”</p>
“你给森内特教授的考试的论文我看了,挺好。这么滴,回头,你把你在LSE期间写的那些paper,整理汇总一下,重新雕琢雕琢,翻译回来,交给系里。正好系里要出刊物,选几篇陆续给登上。”</p>
“字数少了点吧,有的也就千把。”李乐嘀咕道。</p>
“短小精悍的才有意思。长篇大论的反而不适合。”马主任找了把椅子坐了,拧开杯盖,滋儿咂吸溜了两口,“我听说你和森内特教授关系挺好?”</p>
“还行,凑活。”李乐摸摸手心的茧子,给了个定语。</p>
“你帮着系里联系联系,看能不能明年找个时间,请人家来学校给做个演讲,弄个学术交流,要是有意向,系里再正式发邀请过去。”</p>
“我啊?这不是最好,系里直接联系的么?”</p>
“公对公私对私,先私后公,这才是办事的流程。”</p>
“哦。那我问问,这老头事儿可多,不一定愿意来。”</p>
“先试试,先试试,呵呵。”</p>
“还有......”</p>
“还有啊?”</p>
“出去一趟,不物尽其用,不是浪费了?”马主任说的很直接。</p>
李乐只好一低头,“哦,您说。”</p>
“回去把在那边学习期间,看到的人家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培养方向,还有课程特点和咱们这边的差异,写个东西出来,要言之有物,最好有自己的理解和对咱们系里的建议。”</p>
“啥时候要?多少字?”</p>
“别太长,月底吧,可行?”</p>
“成,我尽力。”</p>
马主任翘起二郎腿,又捏起杯子嘬了口,“表填完了?”</p>
“嗯。”</p>
“行了,回吧。”</p>
瞧着李乐快顶到门框的背影,张涛笑道,“主任,他才回来几天,就这么?”</p>
马主任笑了笑,“哎呀,敲敲打打才能进步嘛,培养,就要从学生抓起,不多干点,多加点任务,怎么能成长?是吧。”</p>
“是这个理儿。”</p>
“对了,这回保研的比例,上面给的比例是不超过百分之二十,你觉得怎么样?”</p>
“嚯,这比例挺高,我们班四十多个人,这就是八个了。比我们那时候可强的多的。怎么,学校这是开闸放水了?”</p>
马主任摇摇头,“倒不是开闸放水,主要原因是上面大战略的要求,新世纪,教改教改,研究生和本科生一样,要扩招,尤其是理工科。提升高素质人才比例,培养大量的工程师和科研人员,应对入关之后的竞争,没有大量的工程师,工业科技体系没法健全和高速发展。”</p>
张涛想了想,“这不就是人海战术?”</p>
马主任回道,“大国之所以为大国,人才数量是基础。丑国当年为什么能在一战后起势,二战之后崛起,靠的不也是十九世纪末期开始,培养出海量的科技和工程人员?”</p>
“现在有普遍情况就是本科扩招后,学的东西落后且肤浅,需要增加研究生的比例。”</p>
“你等着看吧,再过几年,别的学校可能还差点,但咱们这几个最前面的学校,保研率超过四成都有可能,理工科可能都超过六成。”</p>
张涛笑道,“国家是舍不得这群人这么早就流向社会或者出国啊,浪费了。”</p>
“出国就算了,诱惑太大,管得住人,管不住心。可最讨厌的是有些老师也讲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校务会我提了几次,加强思想建设,有人就特么当耳旁风,干吧掉渣的洋面包特娘滴这么好吃?膝盖这么软怎么不去练杂技?”</p>
“主任,主任,慎言!”张涛赶紧伸手关门。</p>
“慎个屁,等着的,以后只要我参会,我次次提,月月提,年年提,看他们能怎么滴!”</p>
瞧见马主任“piapia”的拍着大腿,张涛眨么眨么眼,心里暗翘大拇哥,您可真是个刚烈的汉子!</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