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鹤鸣九皋声闻于天(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古人皆佩玉,素来是高洁的象征。



    玉器对灵能的导向极佳,越纯粹,越华贵。



    但此时碎玉,颇有不祥之兆。



    徐阶面色如常的举起酒樽:“来,诸位且满饮!”



    与此同时。



    兵部尚书谭纶抵达京畿。



    随行的二十余位骑士裹着厚厚的罩袍,浑身都被雪水打湿。



    谭纶手下的亲信和师爷则停留在蓟州,打理后事。



    远隔数十里。



    谭纶和手下便看见京城的灵力暴动。



    皇帝暴怒之下,肆无忌惮的灵能巡视京师。



    橘红色的天幕下,搜山检海的灵光一刷。



    所有人都只能被迫放开限制,任由皇帝检阅。



    被皇帝暴力蛮横的碾压过去。



    城东的宅院中数个脑袋无故炸裂。



    张居正和其余人等将灵光收敛到极致,保持静默。



    谭纶也被波及,座下的天马当场就瘫软在地。



    等宫禁和各处巡查的禁卫纷纷散去。



    谭纶看见了出来洗街的五城兵马司。



    还有一脸怨气的修士们,施展水法。



    谭纶勒住天马,将缰绳甩给亲信,在承天门前下马。



    张居正熟悉的身影出现在承天门前。



    仔细想来,两人已经数年未曾会面。



    北方的风雪将谭纶打磨的愈发冷硬。



    张居正静静的伫立于承天门前。



    来来往往的人流纷纷绕行。



    张居正听到熟悉的脚步声,罕见的露出笑颜,拱手道:“子理兄。”



    “太岳,今夜一醉方休!”战争使人麻木,谭纶难得见到熟悉的好友,当即大笑而至。



    张居正拍了拍谭纶的肩膀,一切尽在不言中。



    “陛下在社稷坛等着咱们呢。”



    谭纶停下脚步,亦步亦趋的跟着张居正:“太岳,为何如此仓促调我回京。”



    “若非必要,我怎会将你调回来。”张居正也难。



    不把六部的人马换一遍,他很难做事啊。



    谭纶又道:“如今北边的形势很严峻啊,元敬兄手下冻死的军士有数百人。”



    “还有宣府的军将拦路抢劫,两边闹的不甚愉快。”



    谭纶甚至不好说,实则两边已经见过血了。



    张居正按住眉心耐心解释:“子理,你在地方做的再好,终究是不能上达天听,治根不治本啊。”



    “这是南北问题,但归根到底,源头在庙堂上。这事你得请陛下为你们做主。记住,如实交代。”



    重在一个诚字。



    至于辎重的问题。



    国库的银子和粮食有的是但运不上去啊。



    大雪封山,寸步难行。



    “我这一走,元敬兄可就独木难支了。”谭纶还是放心不下。



    “总会有办法的。”张居正劝慰道。



    战无不胜的大明铁壁,军神,戚继光,未尝一败。



    古往今来,曾几何时有这样的将军。



    穿过层层叠叠的大汉将军们,两人同时噤声。



    谭纶深吸一口气,跟着张居正,一同踏上了祭坛。



    “臣张居正,兵部尚书谭纶,拜见陛下。”



    “免礼,赐座。”朱翊钧清脆的声音从帷幕后传来。



    青纱帐徐徐打开。



    这也是谭纶第一次见到皇帝。



    当真是风姿英伟,相貌清奇,与凡夫俗子不同。



    朱翊钧盘坐在蒲团上打量着这位老臣。



    或许是塞外的风雪重新塑造了这个人。



    朱翊钧觉得这个人和朝堂上的众人格格不入。



    一个南方人却操着一口北方的腔调,带着冷硬和苦闷。



    朱翊钧笑道:“谭子理,朕知道你。”



    谭纶顿时松了口气:“臣惭愧,略有几分虚名。”



    朱翊钧对着张居正笑道:“先生,此人不像你说的那般脾气火爆,言之不实啊。”



    谭纶身体僵硬了一瞬,他再暴躁,也得看脸色啊。



    君不见,高拱那牛脾气,都知道见机行事。



    张居正缓缓摇头:“陛下且拭目以待,日久见人心。”



    装的人模狗样很容易,但装一辈子,就难了。



    朱翊钧这才直入主题:“那么,谭子理,依你之见,这场仗该不该打。”



    和东吁的战争不温不火,朝廷却一直在备战。



    近日弹劾殷正茂的奏疏一下就多了起来。



    这个问题也是最为兵部尚书的首要问题。



    谭纶听后,起身俯首道:“臣以为,此事当速决之,不可拖延日久。集结重兵,一举功成。”



    不要和东吁陷入恶心无比的拉锯战。



    要打就一路打到他们的国都去。



    “明岁春暖花开,大雪解冻,绿皮天灾近在咫尺。”



    “故臣以为,若要掀起大战,此战最迟要在明年春天解决。若敌寇群起而攻,大明腹背受敌,则情势危矣。”



    “不然,则当以缓图。”



    大明要极力避免双线开战的情况。



    朱翊钧把玩着念珠,听了谭纶的论断并不意外。



    出动京营的本意,就是为了解决徐阶的问题。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