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玩一票大的(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晚上回到莲花池别院,郑叔清又让貌美侍女煮茶,可惜方重勇累得都快睡着了,耷拉着脸坐在高脚凳上打盹。



    郑叔清轻轻摆了摆手,示意侍女离开。



    “今日你到处闲逛的,有没有想出办法呢?”



    他很有些不耐烦,三十万贯的压力,不是一般人可以承受的。他和方重勇一样也很累,只不过是心累。



    “办法肯定是有的,而且我是两条腿走路啊。”



    方重勇一边揉眼睛,一边略有些不耐烦的说道。郑叔清太?嗦了,而且一点都不淡定,不就三十万贯么?



    安史之乱开始以后,朝廷在长安富人当中随便搞捐款,连没搞成的时候都不止这个数!



    “这不废话么,谁又不是两条腿走路呢?”



    郑叔清一脸鄙夷的看着方重勇,没好气的反问道,也懒得顾忌自身形象,言语很是粗鄙。



    他总觉得,方重勇行事飘忽,完全拿捏不住!



    “行了行了,我说还不行嘛。”



    方重勇一边揉捏着自己的太阳穴,一边叹息说道:“有两个办法双管齐下,不过呢,暂时只有一个办法可以用而已。”



    “那你还不说?”



    郑叔清眼睛一亮,恨不得拍案而起了。



    “简单啊,我看到夔州船坞不少,从事修船造船的人也挺多的。打听了一下,蜀地的船只,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夔州。我们卖船就行了,基本上可以凑足三十万贯。”



    方重勇有些意兴阑珊的说道,好像在说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卖船?你有没有打听过船只的价格呢?你是当我不知道夔州这里船只是什么价么?你在把本刺史当傻子么!”



    郑叔清一边拍着桌案一边吼叫道,已经怒不可遏。



    “没有没有,我琢磨着吧,一艘卖?一千贯,也就卖三百艘而已了。夔州地处要害,难道半年三百艘都卖不到么?”



    方重勇不以为意的说道,那意思好像就是在说卖几斤肉一般。



    不过也是,唐代扬州等地一个县一年就产大船三百余艘!这玩意说起来只要原料齐全,造起来很快的。



    而夔州是蜀地的造船中心,历史悠久技术实力雄厚,有很多世代从事造船的工匠!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平均下来一天两艘船而已。



    方重勇觉得不过洒洒水。



    “夔州这里,两三百贯的船,就已经很了不得了,更大的,根本就没办法过夔门!你到底有没有想过这件事啊!”



    郑叔清对着方重勇咆哮道,那唾沫星子都要喷到他脸上了。



    大唐造船业极为发达,别说是一百贯了,长江下游的宽阔江面上,有的大船可以容纳三千人以上,上面甚至还能种菜,一千贯只能造个寂寞而已!



    但是,这跟夔州一点关系也没有,因为那些大船完全没法开过来,吃水太深,容易在三峡搁浅。郑叔清说的问题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不过方重勇有自己的想法。



    他深吸一口气说道:



    “使君,我们说这船一艘要一千贯,那就得一千贯。这不是明摆着的嘛,我们提供的不是船,而是过夔门的资格。



    好多船,有的大了,容易搁浅;有的又小了,又容易倾覆。这些船过了夔门,很容易在湍急的江流中出事,最后堵塞航道,难道不危险么?



    航道堵塞,影响的是所有人。我们现在站出来定一下规矩,多重的船,什么样的船型比较稳妥可以过。



    我们是拿自己的信誉出来做担保,收他们几百贯,发一个通关许可,这很过分么?”



    方重勇说得理直气壮,倒是把郑叔清说得愣住了。



    “呃,如果这样,那我们直接发通关文书不就好了?”



    郑叔清小声询问道,感觉方重勇是多此一举。既然已经决定玩一票大的,又何必束手束脚呢?



    唐代风气开放,地方官员亦是不缺铤而走险之辈。



    “使君,如果我们只开具通关文书收钱,会被人向朝廷告发,说我们强行索贿!我们毕竟没有拿到朝廷的公文,现在只是上面不禁而已,并没有说我们收通关文书的钱是合律令的。



    但是我们现在是在卖船,不对,我们是建议那些通关的商贾们,在夔州购买本地符合要求的船,我们又没有拿一文钱,这便是公事。



    至于那些夔州沿岸负责造船的商贾,将来自愿捐一些钱出来给府衙做善事,我们也不好意思不收,对不对?”



    方重勇言之凿凿的说道,非常自信。



    因为要保证航道安全,所以只能通过“标准”的漕船,这是对航道的畅通负责,对行船之人的人身安全负责,逻辑上没问题。



    因为标准的漕船只有本地才有,所以商贾们只能去本地购买“标准船”,标准船出事了,那就是夔州官府这边的问题,是官府在做担保,这个逻辑也没有问题。



    因为造船的商贾对府衙表示感激,所以他们自愿出来捐赠财帛给官府,这个逻辑同样没有问题。



    因为朝廷需要用钱,所以郑叔清把这些钱,送到长安或者听朝廷指令运到某个地方,这个逻辑就更没有问题了。



    至于夔州本地的标准漕船价格惊人,那就跟夔州府衙没有任何关系了,都是商业行为,买卖自由。



    不买,您可以在夔州继续看风景嘛,又没人逼迫您通关。



    弯弯绕绕的说了一大通,方重勇达成了逻辑闭环。



    郑叔清被震惊得半天都说不出话来,很久之后,他才有些疑惑的询问道:“这样做,该不会激起民变吧?”



    “不会,造这么多船,本地百姓忙都忙不过来,数钱都数到手软了,谁还会闹事呢。帮着使君看护城池还差不多,谁闹事就是跟全城百姓为敌。”



    “朝廷的相公们,只怕要很多年后,才能体会到使君这么做的苦心。使君的做法,将来一定会有很多人理解的。统一漕船的标准,使其整齐划一,可以最大限度保证行船的安全。只要是一样的船,按照规则行船,就不会倾覆也不会搁浅。



    使君以为如何?”



    方重勇侃侃而谈说道,鞭辟入里,就好像真的有这样伟光正与高大上一样。



    郑叔清心中稍安,微微点头询问道:“那万一是朝廷的漕船呢?过夔州江关的朝廷漕船,还挺多的呢。我们也要强制他们换船么?”



    方重勇:“……”



    这位郑刺史想得实在是太多了。吃一吃商贾们的红利就可以了,难道还想把这一套操作用到朝廷身上?



    “使君,还有件事。”



    方重勇面色一正说道:“请使君写一份公函,让东阳府的府兵,到时候前来夔州府助阵。商船上不乏手持刀剑棍棒的奴仆武士,万一强行冲关,我们得有人能镇得住场面。杨若虚那五十弩手只怕会被人轻视了。



    要是关键时刻镇不住场子,让某些船只逃逸了,那我们之前所有的努力,都前功尽弃了。



    明日我便到夔州城外众多船坞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