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难缠的便秘(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用于三焦热盛所致的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尿黄、便秘等。但芦荟胶囊和三黄片都是寒凉药,一般不能长时间服用,以免损伤胃肠功能。
陈瑾又问了几个问题,加上脉诊和舌诊,发现这个老人的情况看似很简单,但她却辨证不出来属于什么证型。
从他的描述来看,像是个里热证。但他的小便并不黄,平时也没有口干喜凉饮的症状。
他的脉象也并非数脉,相反,他的脉从脉率上来看是个迟脉。
而且他的脉搏时有一止,有时候数动一止,有时候十余动一止,有时候三十余动一止,没有规律。
但是问他是否有心血管疾病史,是否有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他又全部否认。
说他像个实证吧,长期靠寒凉药物维持通便,胃肠功能应该比较弱了,甚至可能被药物代偿了,这么推测又应该是胃肠蠕动功能减弱,虚证为主。
说他是个虚证吧,虽然吃了很长时间的寒凉药,却并没有出现什么不良反应,胃口正常,平时也没有胃胀反酸之类的症状。
重要的是,身体健壮,八十了还骑自行车到处跑。
继续用寒凉药攻下吗?
那样的话和吃芦荟胶囊、三黄片等有什么区别?
不攻下怎么办?润下?
但是他大便并不干燥,肠道并不缺少津液。
也可能由于一直使用通便的药,所以本来应该干燥的大便反而不干了?
陈瑾搜肠刮肚,想要找出一个合适的方子。
考虑了片刻,面对着老人信任而期待的目光,她心中很矛盾。
根本分析不出病因病机,也辨不出证,更不可能制定方案,开出方子。
想让他另寻高明,但只是一个小小的便秘而已,自己不尝试一下就要放弃了吗?
这时,陈瑾的脑子里想起《伤寒论》中似乎有一条和这位老人能联系起来的,承气汤证的条文,但她记不太清楚了。
她也不管老人介不介意,打开手机浏览器,就把记得的关键词“阳明病,脉迟”打上,果然搜索出了她要找的内容:
“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看着这段文字,陈瑾觉得似乎可以用小承气汤试试。
她继续浏览,看另一段文字:
“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饱则微烦头眩,必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好像这个老人有点儿像这种情况,虽然用寒药“下之”(攻下通便),但到了下一次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还是胀满难受,是不是有点“虽下之,腹满如故”的意思?
“老人家,你有没有吃饱饭后心烦头晕的症状?”陈瑾补充问道。
“没有。”老人笑着说道。
对于陈瑾现场用手机查资料,他并没有反感,没觉得陈瑾不够专业,或者基础不扎实。
或许,他自己已经将这便秘当成疑难杂症看待了。
“这个也不符合……”陈瑾心想。
“你就放心开药吧,”老人家看出陈瑾有些犹豫不决,说道,“我试过不少方法,都没好,没那么快好的。第一个方子不好用,我就再来找你换个方子。”
陈瑾心中感动,但还是慎重对待,毕竟人不是试验室里的小白鼠,哪能一个方法一个方法试?
思索再三,她决定用小承气汤试一下。这已经是她目前综合考虑之下最合适的方子了。
大承气汤她不敢贸然使用,她记得使用大承气汤有一条禁忌,即虽有潮热,但大便不硬者不能用。
原文:“阳明病,潮热,大变硬者,可与大承气汤,不硬者,不可与之。”
这老人家潮热是有的,要是当天没解大便,到了晚上就觉得肠子里发热,又胀又热。虽然和传统意义上的潮热不太一样,但也可以算在潮热范畴。
但是他大便不干也不硬。
所以陈瑾没敢开大承气汤,只开了个小承气汤,“微和胃气”。
开完中药,陈瑾又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写在便签纸上,才将方子交给老人家。
“如果熬药有什么不明白的,或者吃了有什么反应,可以打电话告诉我。”
这是她第一次主动给病人联系方式。
老人看到只有三味药,剂量都不大,而且只开了2剂,也没说什么,只是愉快而礼貌地道谢。
给老人看完,陈崇义的留针时间也到了,陈瑾给他拔了针,才开始给刘金禄大叔做温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