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5病气传导(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仁泽堂中医诊所。



    上午的情况几乎如陈瑾所愿,贺敬松的病人并不多,而且都是看完一个过十几分钟才来另一个。



    刘宁宁抓完一个病人的中药还能歇会儿,完全有足够的时间往来于药房和煎药区之间,抓药煎药两不误。



    十一点以后,由于天太热,就不再有病人来了,贺敬松一上午也就看了7个病人。



    十一点半左右,他让刘宁宁将西瓜切开,自己吃了两片后,就拿着手机钥匙开车走了。



    “陈瑾,中午吃什么?”



    上午的最后一份中药也开始熬了,刘宁宁调好武火和文火的时间后,就只需要坐等它熬好,再包装就行了。



    陈瑾将手里的那片西瓜吃完后,才说道:“嗯,要不到欣怡快餐店打两个菜回来?”



    “你中午不回去休息啊?”刘宁宁问道。



    “不回去了,晚点可能李雪兰过来艾灸。她如果不来,我就在理疗室里休息。”陈瑾说道,“你想吃什么?我出去买。”



    “那给我打一份木须肉吧,一个馒头,一份紫菜蛋花汤。”刘宁宁说道。



    “好!”陈瑾脱了白大褂拿了手机就出去了。



    没多久她就捎着饭菜回来了。把刘宁宁的放到药房柜台上,她自己的提回了二诊室。



    欣怡快餐店的饭菜很亲民,样式很多,味道不错,价格便宜,很适合不想做饭的小市民,以及普通收入的上班族。



    陈瑾给自己买了一份麻婆豆腐和一份米饭。



    天热没什么胃口,麻婆豆腐口感嫩滑味道偏重而微辣,既便宜又下饭。



    不到十分钟陈瑾就吃饱了,喝了些水,就开始做李雪兰脐灸所用到的面碗。



    李雪兰是一个在附近上班的青年女性,二十六七岁。第一次来仁泽堂只是路过,看到这家新开没多久的中医馆就好奇地进来看看。



    当时是中午十二点半左右,诊所里只有陈瑾和刘宁宁两个人。刘宁宁在煎药,陈瑾闲着,李雪兰就走到二诊室里咨询了一下自己的健康状况,以及诊所都有什么理疗项目。



    见陈瑾虽然年轻,讲起中医知识来通俗易懂,又很有耐心,李雪兰就提出要调理一下月经不调的问题。



    李雪兰平时很忙,工作日要上班,周末不上班,住址离这儿又挺远的,所以没什么合适的时间来这儿看病治病。



    陈瑾了解她的情况后,给她推荐了脐灸,让她每周抽两个中午过来,完全不影响工作和休息时间。而且,治疗过程中还能睡一个午觉,下午精神更饱满。



    李雪兰有些心动,就向陈瑾咨询了关于脐灸的功效作用和主治病症等问题,之后才决定每周二和周五的中午过来脐灸。



    几分钟后,陈瑾就将脐灸用的面碗做好了。随后开始制作艾灸用的艾柱。



    脐灸用的是质量中等偏上的青艾绒。



    太好太细的陈艾绒捏成艾柱比较蓬松,烧得快,容易烫,火候太旺效果反而不好。



    质量太次的艾绒杂质多,烟雾大,气味呛人,也不合适。



    要做得专业,从材料上就得精挑细选。



    陈瑾从大二开始接触艾绒和艾条,在许承跃和孔仁杰师兄的影响下,对甄别艾绒的质量和选取合适的艾绒颇有经验。



    捏艾柱也有讲究,左右手拇指食指对搓,一般捏成一个正三棱锥体,四个面一样,每个面都是正三角形,不管哪一面朝下都能放稳,并且保证有一个尖端朝上。



    在济城市中医实习的时候,针灸二科的带教医师教实习生做艾柱时使用了一个比拇指稍微大点的圆锥体模具,只要把艾绒往里塞,用棍子往里挤压,就能做出大小形状统一的圆锥形艾柱。



    但是有一点是陈瑾不喜欢的,那就是塞艾绒的时候需要往里面加水,只有加了水再用棍子挤压,做出来的艾柱才比较结实,烧得慢。



    艾乃纯阳之性,干燥的艾绒被水湿润后再晾干,效果自然是要打折扣的。



    但用模具而不加水,做出来的艾柱又不够结实,很容易散。



    所以还是用指力捏出来的艾柱比较称心如意。



    自己捏艾柱还有一个好处,可以通过艾柱的大小和紧实程度控制艾灸时间。



    一般艾灸壮数(烧完一个艾柱为一壮)多为奇数,三壮、五壮、七壮等。



    当然也有不拘泥于奇偶的,如古书上三百壮、五百壮,只是一个大约的数。数量太多就没必要数了,数量少的就按奇数来灸。



    一次脐灸治疗时间在1.5-2小时之间,时间短了效果会打折扣。



    但李雪兰每天中午12点下班,匆忙吃完饭,走过来10分钟左右,再休息10分钟左右,下午1:50左右就得结束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