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太皓受命征反贼(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苍谷的神色忽然变得凝重,他抬头望向灰蒙蒙的天空,语气中透露出一丝无奈与自省:“太皓兄弟,实不相瞒,我这骠骑大将军之位,恐怕已是风中之烛,年过半百,于战场之上已感力有不逮。姚王与少灵的联手,如同冬日里的一场暴风雪,突然且猛烈,我虽心怀不甘,却也深知,这战场之上,已经不适合我继续领兵作战了。”太皓的面容在冬日的清辉下显得沉稳而深邃,他目光悠远,仿佛能穿透层层云雾,直视那未知的挑战,轻轻一叹,道:“岁月如流,我虽也已年过半百,但国之召唤,犹如山河之重,不可轻辞。此番虽知前路多舛,亦当披荆斩棘,不负皇恩。”
苍谷闻言,眉宇间凝结着深深的忧虑,他低声回应,言语中透露出对局势的敏锐洞察:“少灵此番筹谋,显然非一日之寒,其势力如同藤蔓,不仅蔓延于地方,更是在朝堂深处扎根,织成一张无形巨网。眼下,青鸾女皇倚重之人,唯剩半錾宰相与我,大厦将倾,吾辈肩上之责,重若泰山。”
太皓目光如炬,穿透了时间的迷雾,沉声道:“听闻此谋,少灵显然已非池中之物,其志不在小,分明是剑指九天,欲揽日月星辰,取这万里江山。”
苍谷闻言,思绪仿佛被拉回了那遥远的时光,他轻叹一声,道:“昔日平河城中,少灵不过是你四位贴身随从之一,谁又能料到,那温文尔雅的外表下,竟藏着吞吐天地的野心?”
太皓轻轻挥袖,仿佛要将过往的云烟一并拂去,他的声音里藏着岁月的沉淀与未来的决绝:“三十五载,已然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粒沙,提及往昔,不过徒增唏嘘。少灵不再是当日青衫磊落的少年,而你我,亦在时光的磨砺下,铸就了不一样的锋芒。”
苍谷沉声道,其音若古钟长鸣,穿透夜色的深邃:“当下城阙之内,尚存五千骁勇,铁甲未寒,马蹄犹热,静卧于营,蓄势待发。粮草丰盈,足以支撑雄狮数度春秋之噬。我此刻便带你前去,观其凛凛威风,感受那份静默中涌动的战意。”
苍谷言罢,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随即与太皓一同踏上了前往军营的路途。夕阳如血,将天际染成一片绚烂的红,将他们的身影拉得长长的,仿佛是两道坚定不移的誓言,迈向未知的战场。
抵达军营之时,夕阳已垂垂西下,余晖洒在操练场上,给这片铁血之地镀上了一层金色的辉煌。五千兵马在黄昏的光影中更显肃穆,他们或操练枪棒,或舞动刀剑,动作整齐划一,声势震撼,宛如一座活生生的铜墙铁壁,在夕阳的映衬下,更添几分悲壮与壮美。
战鼓声与士兵的呐喊声交织在一起,震天响彻,那是一种对战争的敬畏,也是对胜利的渴望。弓箭手在余晖中拉弓满月,箭矢破空而出,划破了夕阳的宁静,直射靶心,每一箭都凝聚着他们对精准的极致追求。骑兵们在操练场上驰骋,马蹄扬起的尘土在夕阳下形成了一道道金色的弧线,他们矫健的身姿在光影中穿梭,如同战场上即将奔腾而出的风暴。
太皓目睹这一切,心潮澎湃,他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震撼与感动:“苍谷兄,夕阳下的操练,更显我军之威武不凡。这五千精兵,便是我朝抵御风雨的铜墙铁壁,有你们在,我心甚安。”
苍谷望着操练场上那一张张坚毅的脸庞,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太皓大人,他们虽未经历大战,但心中的信念与日俱增。夕阳西下,正是他们磨砺意志之时,待到明日朝阳升起,便是他们证明实力的时刻。”
太皓目光深邃,缓缓言道:“苍谷兄,莫非我将于明日便披甲执锐,踏上征途?”
苍谷轻叹一声,语气中带着不容回避的紧迫:“确是如此,姚王之师如洪水猛兽,日夜兼程,直逼京畿,时不我待,速战方能掌握先机。”
太皓闻言,眉宇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说道:“如此,我需在今宵回府,住上一晚,毕竟,战事一起,山高水长,归期难定。”
苍谷面容凝重,字字句句皆显无奈与决心:“太皓兄弟,此乃非常之时,非常之策。为了东方帝国的安宁,我们必须以雷霆万钧之势,迎击那即将到来的风暴,纵有万千不舍,也只能暂时割舍。”
太皓心中另有一番思虑:“苍谷兄,我有一问,哑善师兄,现今身在何方?”
苍谷苦笑,似是忆起了过往的种种:“哑善兄弟,他本应身处千风城,掌管文书,然其性情旷达,不甘束缚,终是选择了重返参卫山,寻那自在逍遥。”
太皓闻言,嘴角勾起一抹理解的微笑:“哑善师兄的选择,我自是理解。或许,山林间的一杯清茶,胜过朝堂上的黄金甲胄。”
离开军营,太皓踏着夜的寂静,回到了府邸,那里灯火阑珊,如同夜色中的安宁港湾。月光如水,透过雕花窗棂,洒在古朴的青石地面上,平添了几分清冷与神秘。
正当夜色最浓,繁星点点之时,一阵轻微的脚步声打破了这份宁静,半錾宰相,悄然而至。他身着素衣,步履稳健,仿佛夜色中的一缕清风,不带丝毫烟火气。
太皓闻声而出,快步迎至前厅,灯火映照下,他们相见,皆是眼神交汇,无需多言,那份深厚的默契与信任已溢于言表。太皓亲手为半錾宰相斟上一壶热茶,茶香四溢,暖意融融,似乎在为这寒冷的夜增添了几分同僚之情的温度。
半錾宰相轻啜一口茶,目光深邃,缓缓言道:“太皓将军,明日前行,披甲执锐,此行非同小可,朝中上下,无不瞩目。我今夜特来,一是为将军饯行,二是有要事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