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青鸾公主现狠相(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变成一个杀伐不断的修罗场?



    太皓的目光穿过层云,仿佛在寻找那一线未被血色淹没的希望。他深知,真正的领袖,不仅需要铁血手腕,更需有慈悲心肠,方能使国家长治久安。



    然而,长襄女皇的病情日益沉重,生命之火已如风中残烛,摇曳欲熄。在这帝国权力交接的微妙时刻,青鸾公主动作迅速,暗中筹谋,她麾下能人异士,笔走龙蛇,精心草拟了一份名单,名单上赫然列着的,是她精心挑选的朝中重臣,这些人或忠心耿耿,或才华横溢,皆是她未来治理天下的左膀右臂。



    当这份沉甸甸的名单被呈至女皇榻前,长襄女皇疲惫的双眸中闪过一丝复杂之色,她已无力细阅,只是微微点头,用那几乎不可闻的声音,吐出了一个“好”字。这一字,既是无奈的妥协,也是对青鸾公主能力的认可,更是将帝国的未来,交托给了这位年轻的继承者。



    名单上的名字,如同一颗颗星辰,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启,它们不仅代表了权力的重新分配,更是青鸾公主对帝国未来的深远布局。每一个名字背后,都藏着她对朝堂格局的精妙计算,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深远考量。



    新晋宰相名叫半錾,一名在朝堂风雨中始终屹立不倒的清流之士,他的任命如同春日里的一缕清风,吹散了连日来的阴霾。半錾,这个名字对于太皓而言,不仅仅是相识那么简单,他们是同一年参加的科举考试,也曾见过几次面,虽然后来各自选择了不同的道路,但那份深厚的友谊与相互的敬重,从未因时光的流逝而有丝毫减淡。



    半錾,多年在朝中默默耕耘,如松独立,不染尘埃。他以一身正气,对抗着官场的腐朽与贪婪,如同一汪清泉,在污浊中独守纯净。他不阿权贵,不畏强权,以清廉自居,赢得了朝野上下的一片赞誉,也让他在这波诡云谲的权力斗争中,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他的升任,仿佛是冥冥中命运的安排,也是时局所需。在这个权力更迭的关键时刻,半錾的出现,给那些期盼清明政治的百姓带来了希望。他的清正廉洁,不仅是对过往官场风气的一种挑战,更是对未来的期许,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开端,一个有望洗刷过去污秽,重拾民众信心的开始。



    太皓闻讯,心中亦是五味杂陈,既有对好友晋升的喜悦,也暗含对时局变化的忧虑。他知道,半錾的路不会平坦,但同时也坚信,以半錾之才智与坚韧,定能在新的位置上,书写出不一样的辉煌篇章,或许,这也是他们这一代官员,对于理想与正义最后的坚守与追求。



    三日之后,晴光正好,太皓踏着晨露,穿越熙攘的都城街道,一路向半錾新赐的宰相府邸行去。他身着一袭素雅长衫,步履间透露出不凡的气度,仿佛是江湖中的一股清流,汇入了这波涛暗涌的权力之海。



    半錾宰相府,门庭若市,贺客如云,但在众多身影中,太皓的到来无疑是最为瞩目的。当太皓步入府中,半錾早已立于庭中,目光相遇的瞬间,他们都从对方眼中读出了岁月的沉淀与不改的志趣。



    半錾展颜笑道:“太皓大人,多年漂泊江湖,风采更胜往昔,今日一见,真乃快事!”言语间,既有老友重逢的喜悦,亦含对太皓不凡气度的赞许。



    太皓轻轻一拱手,语带诚挚:“宰相大人,恭喜高升,昔日同窗,今日朝中栋梁,实乃国家之福。我此行,特为庆贺而来,愿你能在新的位置上,再创辉煌。”



    半錾闻言,笑容稍敛,目光转向远处,似在凝视着帝国的未来,缓缓道:“太皓大人,你我皆知,这朝堂之上,步步皆险。当今皇权更迭之际,东方帝国如一艘巨舰,正航行在未知的海域,既要抵御风浪,又要寻找新的航向。我肩上的担子,可谓重如泰山。如何使这饱经风霜的江山,重现往日的辉煌,实在是让我夜不能寐,思虑万千。”



    太皓目光深邃,仿佛能洞穿世事沧桑,缓缓言道:“半錾宰相,今日之东方帝国,民生之艰辛,确如您所言,非一日之寒。百姓困苦,根源多样,赋税繁重固然是其一,连年战事更让无数家庭支离破碎,田间地头少了男丁的汗水,只剩下老弱妇孺的无助与哀叹,生活之难,可想而知。”



    半錾闻言,目光中闪过一丝期待,追问:“太皓大人,您在九土城的治理经验,是否能为我们眼前的困境提供一线曙光?”



    太皓沉吟片刻,回忆起往昔的治理岁月,道:“九土城昔日之荒芜,确是由于官场腐败,侵蚀了民生根本。我那时着手肃贪倡廉,拔除了那颗蛀蚀城池的毒瘤,让清风正气回归。但如今之困局,更为复杂。许多城池,非是官府独肥,而是整个体系陷入贫穷与混乱,百姓食不果腹,官府也捉襟见肘,这是一场更为棘手的博弈。”



    “解决之道,需从根治腐败入手,同时开源节流,调整赋税,减轻百姓负担。更重要的是,要激发民间活力,鼓励农耕商贾,让百姓能自给自足,再辅以政策扶持,方能逐步改善民生。此外,减少不必要的战事,让男丁归田,家庭团圆,才是长久之计。”



    半錾眉头微蹙,目光深邃,似乎在太皓的话语中捕捉到了一丝光亮,却也陷入了更深的沉思。“太皓大人,您的治城之策,确有独到之处,九土城之复兴,可见一斑。然而,国家之大,战事频仍,非一城一池所能左右。若贸然令所有士卒解甲归田,诚然可解一时民生之困,却也恐使边疆不稳,敌寇乘虚而入,届时,国将不国,民又何安?”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