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产业链提案(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周大功的话得到了其他干部的认可,现场同志都纷纷附和。其中村监委会的刘平安主任也同意道:“周组长说的不错,三年前凉水乡的村民就提过这个诉求,凉水乡位置偏僻,欠缺一条通往县城的公路,如果路修好了,便于将橘子运出乡镇,无论是从现阶段考虑,还是为未来着想,修路都是有利的决定。”
赵扶光不卑不亢道:“刘主任提到把橘子运出凉水乡,可这不过是运输的问题,把橘子运走之后,要怎么处理掉呢?”
“运到县城卖掉啊!”
这话是周大功说的。
赵扶光索性盯着他反问:“那么,周组长,你有试过把橘子运到县城卖过吗?”
“这……”
周大功哑然无语,显然他没有试过。
“其他干部有没有试过?”
面对赵扶光的集体问话,一众干部目目相觑,并没有回答。
半晌,周大功举了个例子:“没试过不代表不可以,而且其他乡镇也有成功的例子,比如沙溪乡,安江乡,荔山乡等等都有直通县城的公路,也正因此,他们的生产总值都是位列全县前茅,可以看出这就是交通便利的功劳。”
“周组长分析的对,但这种例子并不适用于凉水乡。”
赵扶光提出异议。
“相较于其他乡镇,凉水乡要更偏僻,离县城的路也更长。”
“如果单靠一条通往县城的路就能卖光滞销的橘子,那么凉水乡为什么不能把橘子卖给其他的乡镇?”
“我看过凉水乡的道路规划地图,跟另外四五个乡镇都有相连的道路,这些乡际道路已经存在好几年了,交通运输方面是达标了,但当地橘子为什么还是不能在其他乡镇形成长期有效的市场?”
村干部目目相觑。
“有关这个问题,我们此前有讨论过。”说话的是村委农牧产助理杨谷,只见他喝了口茶,慢条斯理道,“主要差距还是市场大小,我听说附近乡镇的村民有过在县城摆摊的经验,光一天的收入,就高达县城当地的基本工资,反观我们凉水乡,哪怕跟其他乡镇买卖,也很难达到这个工资标准。”
杨谷放下茶壶,接着道:“所以,这还是路的问题,如果凉水乡有一条通往县城的路,大概是可以效仿其他乡镇,到县城摆摊。”
“不,这不一样。”
赵扶光依旧坚持道:“摆摊的办法依旧不能适用于凉水乡,县城的市场大是大,但当地坐落不少水果店,在他们相比,凉水乡的水果优势很小,很难跟他们竞争,而邻近乡镇对水果也有消费需求,如果凉水乡无法在邻乡形成有效市场,又怎么能奢望在县城卖得出去呢?”
几番交锋过后,在场干部都不知道怎么回话了,一个个都安静了。
说到底,他们还是习惯一刀切的做法,看到其他乡镇交通发达,就认为他们发达是交通主导了功劳。
因此各个干部都秉持着修路就能改变现状的古板观点。
但谁都没想到的是,赵扶光这个县委干部,对凉水乡的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