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远行与秋收(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吉拉莱奈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刚搬过来,过年没准备祭祀礼还能说是忙不过来。今年不一样,明眼人都知道咱家不穷,年节最好还是摆一摆祭品。”

    稚唯听后恍然。

    是了,时人注重祭祀,哪怕他们一家不看重这个,也最好还是做出重视的样子。

    入乡随俗嘛。

    不过夏家并不是完全不祭祀,他们逢年过节会给灶神、先祖以及她去世的父母供奉瓜果、点心、酒。

    当然,与羊头、猪头相比较起来,是《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信老者们对天时风雨的观察,相信大多数人都践行的耕种方式,就是不信一个从没种过地的稚龄女子对耕田的作为。

    他们得再看看,再观察观察。

    然后??

    然后就观察到了现在。

    而被众人殷殷关注的稚唯……此刻心里正发虚呢。

    老实说,要不是系统提醒,她都快把这几亩公田的存在给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如果让她费劲回忆去年秋天种冬小麦的心理活动,大概是:虽然我不会种地,但我就是见不得土地空着。

    她当时的所作所为就好比是吃了一颗桃,一时兴起把桃核随手埋在眼前的土里,想看看它能不能成活??然后转头就忘。

    咳咳。

    抛开这些后,稚唯不是不能理解乡民们的心理。

    历史上一直到西汉时期,小麦的种植范围都十分有限。

    直到汉武帝时期,石转盘大量推广,小麦被磨成面粉,各种可口面食的普遍出现转变了小麦的处境,它不再是只能被做成喇嗓子的麦饭,沦落为底层黔首的食粮。

    在此之前,就像稚唯所说,中原地区早有冬小麦的种植,只是“关中俗不好种麦”。

    秦国因为连年对外征战的原因,对作为军粮主体的粟的需求量较大,也因为租税以粟为标准,所以黔首们少有种麦。

    可现在不一样了。

    稚唯这只蝴蝶翅膀的扇动,让石砖磨至少在咸阳乃至内史地界已经得到推广,黔首们体会到面粉带来的饱腹与好吃,自然会逐步增加小麦的种植量。

    稚唯并不把推广冬小麦种植当作自己的重点,去年纯属无心之举,顶多就是在其中稍稍推动了一把。

    一是她精力不够;二来,原因和豆油一样,麦、大豆与粟的兑换比例涉及到租税形式的改动啊。

    稚唯左思右想,决定跟随商队远行一段时间。

    既是为了避开乡民们的热情,也为了解决驱虫丸的保存问题。

    用大米糍粑包裹药粉的办法虽然便于服用,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但这种方式很费人工不说,制成的驱虫丸存放时间不够长,更不适合远途输送。

    稚唯倒是有想到用蜡丸来密封保存,可现在根本就没有蜡。

    得,她还得先找到白蜡树。

    “这种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辛吉拉莱奈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