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凝眸处一段新愁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教室里黑压压的已坐满了人,还没有到上课的时间。赵君自认为来的不晚,但看到只剩下寥寥的座位,心里暗暗的吃惊。《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赏析》是门选修课,而且又被排在七八节。按以往的经验应该没多少人才对,可没想到场面竟如此火爆。看来虽时隔三年,月华的影响力仍不容小嘘。
越过了一排人墙,赵君才艰难的挪到了最里面的空位。刚刚坐定,周围忽引起一阵骚动,原来是讲者已到。众人立刻交头接耳、窃窃私语:“看,那个就是传说中的‘海归’教授!”
赵君也循声望去,讲台上的人已站定,却是一身布衣素服。说老实话,到现在为止,赵君还是很难将“海归教授”这个头衔与眼前的人联系起来。也许因月华本身就是个中国文人,虽然在国外漂泊流浪了这些年,却是乡音未改,气质如昔。所以在旁人看来,让一个海归学者讲授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未免有些不可思议,但赵君心里却觉再合适不过,舍君其谁呢。
出了会子神,再望望黑板,已行云流水般写下了一大段文字。自由潇洒的行书,又夹杂着繁体字,不由引得台下一阵惊叹。赵君认得出,是《庄子》中《逍遥游》的节选。
“人生中有一种东西被称为‘境界’。在两千多年前,庄子曾为我们示范了一次,这就是‘庄生梦蝶’的故事。”那低沉而柔软的声音娓娓道来。“一次,庄子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庄子醒来说,到底是我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我呢?到底我刚才变成蝴蝶是时候是梦,还是现在蝴蝶变成了我是梦呢?”
“李义山有诗云,‘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我们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这种似梦似幻的思辨之美,那么庄子把它记录下来意在说明什么呢?”
“比如庄子《秋水篇》中,记载的那个著名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的故事。在这场辩论中,惠施的逻辑是非常严谨的,‘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庄子理屈词穷,在这里用了一个巧妙的诡辩,就是把‘安’字的意义偷换成‘哪里’,而不是‘怎么’。所以‘安知鱼之乐’就被解释成‘你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呢’。而庄子顺理成章的回答道,‘我是在濠水河边知道鱼的快乐的’。显而易见,庄子在这场辩论中是失败方,那么既然失败了,为什么还要将这个故事记录下来,放在《秋水篇》的最后,作点睛之笔呢?”
接连的问题,引发了大家的思考与讨论。月华一直微笑而耐心的倾听与引导。到最后,话题又回归到《逍遥游》。“《庄子》中,无处不在的思想就是超越。在与惠施的辩论中,对手虽然凭借逻辑取胜,却无法体会到鱼的快乐。而庄子连逻辑关系都超越了,不仅体会到鱼出游的快乐,而且在超越这一切之后,他达到了最快乐的境界。这叫什么?这就叫??逍遥游,这就叫独与天地精神之往来……”
“赵君”,正想着听完课悄悄离开,却在门口处被叫住了。身后那个颀长的身影已踱到眼前,赵君只好抬起头,讪讪的叫了声“先生”。
“嗯”,对方点点头,紧接着说了句让她很崩溃的话:“如今你也是先生了,怎么还像以前那样来蹭课呢。”“学院也没规定,先生就不能蹭课啊。”赵君一时说不出个缘由,只好心虚的反驳道,毕竟自己是不请自来的。
走廊上人来人往,不时有学生好奇的朝他们这边看。和这样的焦点人物在一块,自己也跟着成为焦点了。“啊,先生,时间也不早了,我就不打扰了……”正打算溜之大吉,却见月华伸了个懒腰道:“唉,上了一整天课,好饿啊。走吧,去吃饭!”然后不由分说,便率先往食堂走去。赵君一时没反应过来,还呆愣在原地。直到月华回头喊了句, “还不快走,去晚了可就没饭吃了”,她才快步跟了上去。
学生刚刚下课,又赶上饭点,此时食堂里正是人头攒动,很是热闹。许多刚听完月华课的学生也都就近来这儿吃饭,所以他们一进来,就引起了不小的骚动。
站在月华身边,那些从四面八方投来的目光也或多或少的落在赵君身上,这令她有些不自在。托先生的福,她如今也体会了一把万众瞩目的盛况。以后若是再想去蹭课,怕是不容易了。偷偷望了一眼月华,他倒是神情自若,遇到同他打招呼的学生也报以微笑。
“先生,我这样会很招人恨的。”赵君苦着脸道。想起今天是背着小白来蹭课的,而且居然明目张胆的和月华一起来吃饭,这要是传到办公室那群小姑娘耳朵里,不把她生吞活剥才怪呢。月华嘴角微微扬起,露出一个很明朗的笑容,仿佛这对他来说并不构成问题。
“与其有空想那些,还不如好好想想,等下请我吃什么。”站在队伍后面排队时,月华侧头对赵君说道。“我请?”赵君惊讶得长大了眼睛,“哪有叫人来吃饭,却还要人家请客的道理!”“因为我还没有饭卡”,月华笑着道,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而且你还免费听了我的课呢,小赵先生。”月华倒是理由充分。赵君自知理亏,竟无言以对,只得恨恨的道:“先生,你倒惯会耍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