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建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这倒不是苏逸太过敏感的问题,而是此刻面前的这颗参天大树,与河底空间,门户记载中,九重虚空内那颗虚无神树,有着大同小异!这就不免让苏逸心中开始胡思乱想,甚至将这里与那个不知道究竟存不存在的三界联系到一起。



    他的脑海中如同大海风暴,疯狂的运作起来,他开始想着,这棵树,会不会是那个名叫太虚的存在,将这棵树从九重虚无挖了出来,然后栽种在了这里。只是,为什么他要将虚无神树种在这里呢?是这里有什么特殊之处吗?当时,乾元神帝的帝尸葬在树下,莫不成,这座陵墓,是乾元神帝的归葬之处?这等大胆的想法,很快被苏逸甩出脑袋,因为这个想法实在是惊世骇俗,若太虚能够将虚无神树搬移到此地,那岂不是说明了,他已经找到了太初,并且得到了太初的同意,允许其进入六界?



    很显然,这些并没有发生。



    苏逸和司墨二人又围着大树饶了几圈,但是始终没有找到,可以进入其中的破绽,而随着来回的环绕,参天大树的再次发生了变化。在师徒二人的注视下,繁多的树枝想着四方伸出,并且在伸展而出的树枝上,长出了新的枝丫,这些枝丫迅速的生长、蔓延,只是这等蔓延竟然深入虚无中去,透过虚无的缝隙,苏逸隐约看到,这些枝丫接触到虚无中力量的刹那,疯狂的生长,仿佛又生长出了一颗茂密的大树。



    苏逸瞳孔微微颤动,但是并未将这件事情说明,也不知司墨是否发现异常,他喟然一叹,然后拉着苏逸,道:“走吧,这颗大树,应该不是机缘所在,应该是这方空间内的天生地长的一件奇物。”



    苏逸点头,可是正当两人准备离开的时候,在苏逸紫府之中,沉睡了数月的,吸收了九层巨塔的玲珑小塔,发出了阵阵的嗡鸣声。声音很低很弱,可以看出玲珑小塔依旧是陷入的昏迷,但是因为被某些事物的吸引,让其就算是在沉睡中,也不能安然。而在此时此地,能够引起玲珑小塔这件至宝悸动的,恐怕除了形似虚无神树的参天大树外,别无二物了!



    司墨率先一步的离开,感应到苏逸站在原地未动,连忙转头望去,却蓦然看到,一股庞大的吸力,伴随着一道神光从参天大树的根部释放而出,径直照在了苏逸的身上。而苏逸的精神很明显的出现了一阵恍惚,身体不由自主的被神光、吸力,拉扯的朝参天大树而去。司墨面色陡然一变,瞬间出手,催动修为,伸手叫朝着苏逸拉去,想要救他。可就在其手掌将要跟苏逸身体接触的时候,却被苏逸一手弹开,眼神中透出陌生的淡漠感,那种陌生的感觉,在司墨看来,那压根就不是苏逸!



    从司墨脑海中此刻迸出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苏逸被夺舍了!是什么时候?



    关于夺舍一词,为了之后某些剧情的开展,也就不得不耗费笔墨,重笔描述一番。



    夺舍一词首次出现,是在人皇时代末期,也就是子寿人皇当任时期,第一位施展此法门的名为巴玛尔,也是他将此法门传扬了出去,又经过太公新神道的进化,让夺舍之法,变得更加的简易。



    巴玛尔是什么种族,来自哪里,甚至就算是其祖辈、和本人的详细来历,都无从而知。他仿佛突然的出现,便进入帝阙谨见人皇。那时期的人皇子寿意气风发,听到巴玛尔传扬的夺舍之法,顿时勃然大怒,认为其不走正道,歪门邪道,是大邪,是大奸,是大恶之徒!是当问斩!也多亏了朝中一位神官,替巴玛尔说了句好话,告诉子寿人皇,天下之道,繁而众多,无论正邪,所分只因内心,全力修为,也便是天道认可之术!陛下,不应该小觑任何道术,只要此法对天下有益,就算是邪道如何?正道便行正事,邪道便是邪魔?



    ......



    等等一系列的说法,将子寿人皇说服,而说服人皇的这位人族神官,不知其名,只知道其姓为闻,在后来太公文帝掀起的剿灭古神之战中,殒了性命,其后人在其死后,也不知所踪。



    但对于巴玛尔的夺舍法,人皇还是无法接受,最终便饶了巴玛尔的性命,让其离开,不准在元界传道,若当真天道认同,那么其命不绝,其道不孤!



    巴玛尔离开了,他带着失望和愤懑离开,在离开之际丢下一句话:人皇无眼界,神朝将完矣!果然,没过多久,三千年后,枕戈待旦、蓄势待发的太公与文帝,向天下宣告剿灭古神的檄文,掀起了历史上第二场先天与后天之战,但却是第一场彻底屠尽古神的战争...当然,这些都是之后的事情,我们话回正文,讲回巴玛尔。



    巴玛尔离开帝庭,离开了元界,在天外自我开辟了一个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待了数百年之后,等到其出关之时,天道竟然真的异象频发,似是在庆贺,又像是在恐惧,这一切都是因为巴玛尔的夺舍之法终于道成!



    但可惜的是,因为和人皇子寿的赌气,急于求成下,巴玛尔耗尽了自己的心血,还有生命。道成的时候,他快要死了。



    在这里,插叙一句,在修行界中,道和修道是两个解释,修道一般都是关系关联到修行者的修为境界,是一个客观显像的东西。而只道之一字,解释说法众说纷纭,但总结最简单的一句话,就是道是心境,是理论,是修行者内在的内涵,是“知识点”。



    所以说,常常挂在嘴边的求道和成道,是将知识和实力综合在一起的境界攀升,而道成,只是自己对于“道”的知识点够了,而修为境界,并未达到。巴玛尔此时,就是这样一个情况。



    性命的终点,非但没有让巴玛尔感到遗憾,反而是极为强烈的兴奋。他的夺舍之法,只存在于理论之上,却从没有根本的实践,此时自己的死亡,可不正是验证夺舍之法到底强不强的时候嘛?



    那么到这里,就要简单的讲述一下,到底什么才是夺舍。古籍有记,所谓夺舍,是为戮其魂,灭其魄,夺其身,成其神,鸠占鹊巢,重新为人。



    这段记载通俗易懂,后天生灵的生命终点,是率先的身体死亡,而后才是灵魂的溃散,所以巴玛尔便在这灵魂离开身体之后,琢磨出了让灵魂去抢夺别人的身体,占据旁人的身体,再度重生。而这就需要死亡者的灵魂,至少要能够独立存在在这个世间,否则等到身体彻底死去,灵魂就成为了无依无靠的灵体,等待的结局,除了乖乖消散,便只有被一些特殊修行癖好的存在捕捉,进行一些惨无人道的摧残。说到这里,是否有人脑海中迸出一个名词,就是元神!元神是为修行者之灵之魂之魄,却又强过寻常灵魂,不仅可以脱离肉身存活,还能够独立的进行战斗,活脱脱是修行者的另一种形态体现。所以,在姬氏新神朝八万年历史的过往中,曾有无数先贤看到关于巴玛尔事迹的记载时,都会在脑海中,不由自主的发出一个提问:难道说,开灵这一境界,是被巴玛尔所完善,和改善的?或者说,太公是借助了巴玛尔夺舍法的构思,然后将开灵境重新开拓,开辟出的新神道?



    历史是留给后来人探索和研究的,真相也从不是浮出水面,展现在眼前的。



    巴玛尔想到这里,便直接舍弃了肉身,将所有的力量聚集在元神之中,他的意识修为,也全部都集中在元神的身体内,也就是说,他将元神作为第二个自己。他的元神从这刻开始,疯狂的在神界四处寻找,他不能够找那些强者,因为和真正的强者争夺身体,那无疑是找死,所以现在就是很简单很明了的恃强凌弱。他找寻了许久,终于将目标定格在了一个修行天赋极佳,而且出身高贵的少年身上。少年就算天赋再好,但毕竟修行时间短,哪里有能力和巴玛尔抗衡,于是巴玛尔成功的鸠占鹊巢,他用夺舍之法彻底抹杀了少年的灵魂,让自己的元神和少年的身体融合。融合了少年的记忆,学习了少年的生活习惯,渐渐地巴玛尔也成为了这个少年,并且用这个少年的身体活了下来,一直活到了人皇时代灭绝,太公、文帝大军杀入了帝庭之中。他也不出意外的,死在了乱刀之下,只是这一次他没再去夺舍,不是不想,而是来不及了,因为他被太公发现,亲自出手,将其元神抓住,带了回去,并从其残存的元神记忆中,摸索出了夺舍之法,传道于后世,也算是对得起巴玛尔。而这也要说一下,巴玛尔夺舍的那个少年,他的名字已经被历史遗忘,但是他的身份却被记载了下来,他正是子寿人皇的嫡长子,若不是人皇时代被终结,巴玛尔将会代替原本的帝子,坐上人皇之位!



    这也是巴玛尔对人皇的报复,和自己心中的一些野心的暴露。



    后来,新神朝建立,经过太公修改之后的夺舍之法传承了出去,渐渐的几乎每一位修行者,都知晓这一方法。甚至神朝的某一个时代,所有修行者根本无惧死亡,因为他们在开始修行之前,便为自己准备好后路,而这个后路,便是他将要夺舍之人。虽然短短两句话看不出来什么,但是细细品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