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我大哥桓温当年(1/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幼度,有你的北府兵和我荆州兵联手,跟不要说还有野王他们的豫州兵,还怕收不回襄阳城?”“再说,我们又不是一点粮食都没有。”
桓冲轻飘飘无所谓的语气,让谢玄彻底出离愤怒。
“桓将军,你这是什么意思?”
“粮草充足是基本,就算我们能够十几天就夺回襄阳,至少也要准备一个月的口粮。”
“这个道理,你不会不懂吧!”
桓冲当即反驳道:“这老夫当然明白,只是凡事都要往好处想,幼度,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速战速决,这样粮食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没想到,老头子居然还是个乐观主义者。
都到了这个地步,竟然还能继续大言不惭吹嘘,王谧眼前,桓温的形象和桓冲渐渐重合。
粮食问题,从来都是一个关乎战局的巨大问题,可是桓家人对这个问题的处理,一向秉持着乐观的传统。
想当年,意气风发想要夺得不世之功借以控制东晋朝廷的桓温,兴兵北上,当时他的计划是从京口顺流而上,先过泗水,沟通泗水和济水之间面积广大的一片沼泽地,便利大船行进。
最后,再经过石门水口,出其不意的夺取洛阳、长安。
可以说,桓温的计划是很宏伟的,他走的路线也是从南向北攻通常要选取的一条路线。
为了能够在朝廷上扬眉吐气,此次北伐,桓温是做了充足的准备的,提前派遣将军戴奎负责开挖拓宽石门水口。
在大军还未启程之前,工程就已经开始进行,桓温雄心勃勃,意欲直捣黄龙。
桓温给戴奎制定了计划,要求他在三个月内凿通石门水口。
但是,桓温的北伐,可以说是成也石门,败也石门,大军尚未出征之前,关于桓温的计划能不能顺利进行,朝廷上就有诸多非议。
很多大臣也委婉的表示过,老桓呐,你这个计划,很危险呐,变数太多了。
路程太过遥远,要穿过那么多条渠水,还有很多水道已经是干涸多年都没有使用过的。
这样的水道,河床底部有多少淤泥,谁也说不清,你就带着这么一点粮食去北伐,到时候是一定要吃大亏的!
如果石门水口不能顺利凿通,如果敌军顽抗,时间拖得久了,粮草缺乏,军中就要出大问题。
可以说,对于龟缩在江南多年的大晋朝廷来说,谨慎稳妥一直都是他们维持势力的不二法则。
不过,主张北伐也是大晋朝廷的一块活招牌,作为南渡衣冠,如果明确告诉手下的朝臣,我们就不需要北伐了,在南方生活挺好的,那么这个朝廷就会迅速失去活力,人人都躺平,尸位素餐。
于是,为了调动境内所有的力量,早就没有了进取之心的老司马家,也还是不能放弃北伐之路。
拥兵自重的桓温就是他们仰仗的主要力量,而桓温,他的目的也很明确。
打仗就是要冒险,如果不冒险,那干脆就把军队原地解散好了,还省钱,省粮食了。
桓温将朝臣们的有效建议一口否决,带着不多的粮食,踏上了漫漫北伐之路。
也是老天不帮忙,很快,桓温就不得不面对大臣们提出的难题。
石门水口的疏通工程,明显慢于预期,桓温的大军都已经快到了,水口才只疏通了一半,根本无法让大船通过。
&n-->>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