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曹操的心胸(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必亲自断后。将军您虽然是英勇善战,实话实说,论打仗,比曹操那还差一点,所以将军这样追上去以后遇到亲自断后的是曹操,你必败,而曹操之所以赶回去是他朝中出事了,所以他一定要匆忙赶路,他既然发现你已经被打败了,他一定不再亲自断后,他一定率领前军往前面走了,断后的一定是打不过将军你的,所以你必胜。神机妙算的贾诩在《三国演义》中所占的篇幅并不多,远远比不上同样神机妙算的诸葛亮。在真实的三国历史上,贾诩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
曹操之所以撤军,是他得到了一份紧急情报,说袁绍的谋士田丰向袁绍建议,趁着曹操打张绣的时候赶快突袭许都,把那皇帝给我抢回来。这个皇帝比张绣重要多了,所以曹操赶快撤军。
回来后曹操向他的军师荀攸做检讨,说不听先生之言以至于此。而袁绍没有接受田丰的建议,他没有去偷袭许都,所以对于曹操来说这是一场虚惊。尽管如此,曹操还是总结经验,奖励那些给自己提意见的人,感谢那些劝阻他不要打这一仗的人。这就是曹操后来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每打一仗,打败了检讨自己,打胜了感谢别人。有了成绩归功于别人,有了错误责备自己,尽管检讨得不到位,但在那个时代就是了不起的肚量。而且正因为曹操的这种大度和这种胸襟,他才吸引了那么多的人才,他才取得那么多的胜利,以至于在建安四年十一月那个投降了他、又背叛了他、又和他打了三仗的张绣主动来投降了,真的投降了,张绣这一次投降又是贾诩的主意。
当时是曹操和袁绍这两大集团在逐鹿中原,因此曹操集团和袁绍集团都要争取中间力量,争取第三种力量,因此他们也都在争取张绣。这一回袁绍的人倒是来得早,袁绍派了一个使节来见张绣,说你赶快到我们这边来吧,我们主公如何如何。张绣还没有回话,贾诩马上站起来说,麻烦使节大人回去告诉你们袁将军,就说我们主公说了,袁本初连自己的兄弟都不能容忍,还能容忍我们吗?就把袁绍的这个使节打发回去了。张绣一听,脸都吓白了,说先生啊,你这么一点面子不讲就把袁绍的人打发走了,我们怎么办呢?贾诩说这个事情很好办啊,投靠曹操啊!张绣说,亏你想得出,你又不是不知道不是上回按你的计策我们都反叛过一次曹操了,我们去投降曹操?合着曹操现在又这么弱,我们去投他干什么?
贾诩说告诉张绣,这正是我们要投降曹操的原因。曹操现在奉天子以令不臣,在政治上有优势,投靠曹操对我们来说有理。曹操现在势力比袁绍要弱,我们这么一点人马送到袁绍那里,顶多算锦上添花,而曹操现在跟袁绍作对,他实力又不够,我们送上门去,那是雪中送炭!曹操这个人胸怀大志,他要成就的是王霸之业,像这样的人不会计较个人恩怨,他一定是把大局放在个人恩怨之上,他一定需要我们这样一个反叛过他的人去投靠他,来显示他的胸怀。将军你放心地去投降吧!
张绣想来想去,反正也没有什么别的出路了,那就投降曹操吧!果然,一听说张绣来投降,曹操是极其热情地去迎接他,只字不提宛城反叛之事,当下摆下酒宴,盛情款待,而且立即约为婚姻,做个儿女亲家!给予极高地信任和款待。从此张绣成为曹操帐下一员战将,贾诩成为曹操幕中一位谋臣,而且曹操给予张绣的奖赏从来就是超过其他人的。张绣最后是封到了两千户,而其他的那些人再封侯不超过一千户。
《三国演义》中,张绣和贾诩都不是主要人物,他们在三国故事里只是次要角色。但在真实的历史中,贾诩劝张绣投降曹操,却是在关键的时刻给了曹操关键性的帮助。张绣和贾诩投降曹操后,他们最终的命运究竟是怎样的呢?
张绣这个人最后可能还是遭了报复,时间是在八年之后,八年之后曹操征乌桓的时候,张绣莫名其妙地死了。
但是曹操和贾诩的关系那是始终都很好。曹操对于张绣的态度是这样的,是既拉拢又防范,那么对于贾诩呢,是又感激又欣赏,感激他雪中送炭,欣赏他谋略过人。所以在欢迎张绣来投降的时候,曹操私下里拉着贾诩说,太感谢你了,使我信重于天下的就是先生。所以,曹操是诚心诚意地感谢贾诩,而贾诩也是算准了曹操会诚心诚意地感谢他的。贾诩有可能是三国历史上最聪明的人,他聪明在洞悉人性,洞察人心,他总是能把他要打交道的人的心思摸得清清楚楚。
贾诩就是这样一个非常知人的人,他同时也是一个非常知己的人,一个很有自知之明的人。他非常清楚像他这样从敌人的阵营里投降过来,对于曹操意味着什么,那既是利用对象,也一定同时是防范对象。所以贾诩投降曹操以后,为人处事变得非常低调,轻易不出谋划策,也不结交朋友,经常是闭门谢客,安安静静待在自个儿家里面,不招惹是非,甚至他的儿子、女儿要跟人家结婚,他也不找高门大户。结果贾诩的结局在三国时代的谋士中应该说是最好的,一直活到77岁,寿终正寝,平安无事。贾诩这个人,真是个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