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发展的战略方向(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源性的大问题!



    ..........



    扶苏看着竹简,抽丝剥茧。



    粮食,经济,制度,律法.......



    看着自己写下的这一个个大秦的问题,扶苏只感觉脑袋大......



    这些并不是重点,而只是刚刚开始.......



    须臾之后,扶苏再度提笔,在竹简的空白之处再度落笔写下了两个字??技术!



    没错,大秦...技术也是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看似很小,但其实很大!



    大秦是一个中央集权的朝代,可偏偏这样的中央集权却极难管理,为何?



    因为技术上不允许啊!



    政令的下达,百姓对于政策政令的理解,这都是问题;



    饶是大汉,最初也是靠着分封诸王暂时性解决这问题的,而后虽然推恩令收权,但却始终没有达到后世那般集权程度。



    路不平太难行,百姓愚昧,无法理解政策;



    别说是大秦了,哪怕是后世那般网络无比发达的时代,想要将政策正确地解读也需要花费不小的精力,由此可见政令传达的难度!



    有时候一个政策,下发的时候是没有问题的,甚至非常符合国情,理论上也是完全没有毛病,可偏偏落下去的过程中出了问题....



    这就是理论和实操的区别所在;



    这就譬如一个律法点,张三违法之事,理论上正如律法中所言一般完全可以做到规避犯罪,但真要是按照这个方式进行实施犯罪,大概率是凉凉的,因为一个是理论,而另一个,是实操;



    就比如一些罪责,按照律法所言确实是可以判罚,可落到实处的时候甚至连立案都是问题;



    治国,不能停留在理想的理论之中,必须要落到实处;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也是为什么始皇帝一直看不上扶苏,恨铁不成钢的原因所在!



    因为扶苏太理想主义了,而理想主义,是无法治国的!理想主义治国,那是会出大问题的!



    理想主义治国导致国力不进反退的例子多不胜数,历朝历代皆有之,但偏偏历朝历代都还是会重蹈覆辙,没有撞过南墙的人永远不知道南墙有多硬,别人不行做不到的事情,总是觉得自己异于常人......



    而显然,扶苏并不准备当个铁头娃.......



    扶苏在竹简上写下了技术二字.......



    技术,可以解决政策传播,粮食增产等一系列的问题;



    现如今的大秦,疆域不大,但是想把一个政策完完整整传达下去,还真不容易,甚至有时候都不是官员的问题,地方官员也想好好干跟着政策走,可奈何他们也不能很好理解政策啊!



    官员也只能问问和附近的官员,而附近官员也是只能互相问问,这人传人,政策自然就出现了误读;



    始皇帝一次次东巡,一是为了寻长生不老药,但还有一个关键则是给百姓和官员讲解政策,让治下的百姓亲眼看看自己的国君,知道朝廷的各种政策的正确解读;



    从这个角度看的话,东巡之事并非始皇帝特立独行,历朝历代皆有之。



    始皇东巡和杨广下江南是完全不同的,两者不可同日而语......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