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相信了吧(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里敢称指点?”



    他说着往过走了两步,先看了看仪器屏幕。应该是东西刚放进去不久,上面还显示正在检测中,所以没有结果。



    然后,又看了看旁边的两块瓷片。



    是两块白瓷,看模样像瓷碗的一部分。但感觉稍有些怪:碗壁内部油润滑亮,外壁却暗涩无光。



    其实是内壁施了釉,外壁却无釉,所以恰好,与一般的瓷器反了过来……



    “谈师兄,这是反瓷吧?”



    嗯,有点见识?



    不过只要是玩清代瓷器的,只要稍专业点都能认得出来,所以对于“宋元明清考古、陶瓷考古”专业的研究生而言,这只是基本功。



    谈宏武点了点头:“还有没有?”



    当然有!



    李定安指了指瓷片:“这应该是珐琅彩的粗胎!”



    嘿哟……



    一瞬间,所以人都打起了精神。



    学的就是这个,在场这些研究生当然能认得出来。但稍稍看几眼,就认得这么清楚的,也就那么一两位,其中就包括谈宏武。



    看来确实是有两把刷子,怪不得吴教授动不动就提,动不动就吹……



    白如也来了兴致:“还有没有?”



    还不够?



    行,那我一次性说完。



    李定安点了点头:“有……这是洪宪珐琅彩的瓷胎,并非官窑出品,不过也是名家之作,出自郭世五的‘觯斋’……”



    什么?



    所有人都有些懵。



    只是这么几眼,你连手都不上,就敢断这么清楚:民国洪宪?



    所谓的洪宪,指的就是袁世凯称帝时的年号,仅仅八十三天。可以说,他不仅断了代,更是直接断到了“季”……



    要说在场的谁有这个本事……别开玩笑了。



    要是只靠眼睛看就能看的出来,何必用“c-14”仪检测?



    不对……c-14也绝对没这么精确,断出的时间区间值最小也在二十年左右。更何况,李定安还提到了郭五世、觯斋……



    敢问他这后半句,靠什么样的仪器能测出来。



    也别说这几个研究生,以及两位助教,即便是把吴教授请来,有没有这么快,有没有这么肯定?



    众人还在恍惚中,李定安轻轻的叹了口气,出了实验室,高胜东连忙跟上。



    听见关门的响动,七个学生加一个助理才如梦初醒。



    “真的假的……这也看的……太快了些?”



    “是啊,真就只是两眼,还没一分钟,甚至都没上手?”



    “肯定是胡蒙的!”



    “就算后面是蒙的,但前面那些他可都说对了!”



    “这倒是……看来还是有点水平的……”



    何止是有点水平?



    白如暗暗叹了一口气:既便只说对了一半,李定安的水平也要超过在场的绝大多数人。



    所以说,吴教授动不动就拿李定安来刺激这些天之娇子,不是没有原因的……



    正当几个人议论纷纷,仪器滴了响了一下,白如下意识的一回头,然后……眼眶直接崩成了两个圆圈。



    屏幕显示着一行行数据,表明已完成检测。再看给出的区间:80?100年……



    瞬间,她心中生出一种怪异的荒谬感:真就是民国瓷?



    再进一步,要真是洪宪瓷呢?



    李定安只是随随便便的看了一下,都能赶的得仪器的精准度?



    不……仪器算个屁,这前后测了半个多小时才给出结果,而且断代区间至少也得以“年”论,甚至说不准就有十多二十年的误差。



    但李定安一张嘴,就断定在八十三天之内,前后也不过看了一两分钟的时间……



    感觉……太不可思议了……



    同样的,七个研究生也被惊的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脸都快扭曲了。



    “难不成是……机器坏了?”



    “扯什么淡?”



    “会不会有误差?”



    “误差可能会有,但之前特意刮的是釉面上的粉末,而且用了质谱仪加速,所以误差最多不超过二十年……”



    80?100年,即便可能有20年的误差,也没超出民国时期。



    而之前,所以人看过,都猜测这是清早期的官窑珐琅彩粗胎,因为瓷质很深,恰好附合康熙时期珐琅彩瓷质的特点……



    这这两个时期之间又差了多少年?



    “难道……又是蒙的?”



    这一下,再没人说话了。



    从康熙时期引进珐琅彩,到现在三百多年,李定安为什么不说其它时期,只说洪宪?



    他们很不愿意相信,但仪器屏幕上的那些数据却让他们不得不承认:即便是蒙,李定安也已经蒙对了一大半:反瓷、珐琅彩粗胎、民国时期……



    更不要说他之后说的“洪宪瓷”和“出自觯斋”了。说实话,真要能蒙这么准,还上什么学,做什么研究,买彩票不更香?



    一时默然,实验室里寂静无声,直到有人推开门,他们才再次回过神。



    看到七个学生加一个助教,神情一个比一个的怪,吴教授很是好奇:“怎么了,愣什么呢?”



    啊……吴教授?



    对啊……与其在这里纠结,为什么不请教更为专业,更为权威的人?



    白如反应了过来,用力的呼了一口气,拿起桌上的瓷片:“吴教授,能不能麻烦您看一看?”



    “什么东西?碎瓷片……哪来的?”



    “谈宏武从御器厂淘回来的!”



    “以后来历不明的东西再不要带到实验室来!”



    谈宏武立马认错:“老师,我记住了!”



    吴湘斥了一句,才接过瓷片,仔仔细细的看了几眼:“珐琅彩的粗胚……嗯,这土质?”



    看了看,稍想了想,吴湘又说:“这应该是洪宪瓷,不过不是居仁堂烧的,应该是郭世五的私窑出来的东西……”



    啊?



    八个人想不懵逼都难,他们回忆了好几遍,都发现:吴教授说的和李定安说的,一个字都不差?



    而且同样的快,同样只是看了几眼……



    现在,谁敢说李定安是蒙的?



    真的就……这么厉害?



    缓了好一阵,白如才深深的一叹:“吴教授,洪宪瓷……是不是还有什么非常显着的特点?”



    “当然,不然你以为我真是火眼金睛,能看这么快?”



    吴教授笑着,指着瓷片的断茬:“看这里,瓷质的颜色是不是比较深:这是因为土质中铁含量过高导致的,而JdZ,就只有瑶里乡的土是这一种……”



    白如想了想:“意思就是当年郭世五奉袁世凯之命到JdZ烧珐琅彩,官窑还在珠山御窑原址,自己的私窑,也就是‘觯斋’建在了瑶里乡?”



    “对!”



    一瞬间,众人又沉默了。



    谈宏武怅然若失,琢磨了好久:“吴教授,那清早时期,也就是珐琅彩刚引进中国的时候,为什么瓷质也是这种颜色?”



    “因为当时建窑也在瑶里乡,后来发现土质颜色太深,影响上色,所以又搬到了珠山。但民国时期的珐琅彩工艺已非常完善,自然不受影响……”



    吴湘解释完,又扫视了一圈,感觉愈发奇怪。



    怎么都跟……受刺激了一样?



    “怎么了?”



    七个学生没人敢吱声,白如则重重的一叹:“刚才……李定安来过……”



    “噢……你们也让他看过?”



    吴湘恍然大悟:“是不是,他和我说的一模一样……是不是也是,嗯……就简简单单的看了两眼?”



    八颗脑袋齐齐的往下一点。



    “哈哈……”



    怪不得都跟傻了一样?



    如果是李定安,那就不奇怪了……



    吴湘又笑了起来:“之前我经常说,李定安如何如何,你们嘴上不说,心中绝对不以为然,现在呢,相信了吧?”



    七个研究生唯唯诺诺,一时间,竟不知道怎么回答……



    感觉分开发情节不连贯,所以两章就合在一起发了。



    再求一下月票,谢谢!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