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一切责任都在陈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罗浩来到印度,有了上次的经验,医疗组没有战损。



    只是不能吃当地的美食,也没有机会出去玩,66号技师对此略有一点怨言,但陈勇也一句屁话都不说。



    上次吃水果出的事儿让陈勇心有余悸。



    一切顺利,罗浩距离完成任务越来越近。



    某日。



    “不是手术的事儿。”陈勇查体后闷声闷气的说道。



    自从来到印度,陈勇不管多热的天都要戴三层口罩。



    罗浩也搞不清是因为上次吃水果生病导致的,还是因为在印度连排气管子都不安全,让陈勇采取了规避措施。



    对面的老人跪下,用古怪的姿势膜拜着,看样子要亲吻陈勇的脚。



    这个动作把陈勇吓了一跳。



    物理意义上的跳,远远离开患者家属,陈勇跳到了侧后方。



    患者是前天做的手术,术后观察了6个小时回家。



    按说手术做的相当好,虽然是陈勇自己独立完成的,但他觉得手术完美,无可挑剔。



    但今天一早,患者昏迷,全身抽搐,眼看着就不行了。



    陈勇谨慎的查体,却没发现有其他问题,但昏迷、抽搐这类症状和肝癌的介入手术毫无关系。



    肝昏迷的表现不是这样,陈勇虽然没见过几个正经肝昏迷的患者,但却有判断。



    患者家属没有别的办法,跑来苦苦哀求。



    “她怎么了?”罗浩的声音传来。



    稳定,温暖,让人心生宁静。



    “罗浩,前天的一个患者,今天一早说是不行了。”陈勇耸了耸肩,“我看了一下,应该和手术没关系,家里人说准备回去等咽气。”



    “我看眼。”罗浩走到患者面前,诊断辅助ai迅速旋转,给出诊断。



    来印度的时间不长,但罗浩完成了一系列的任务,连诊断辅助ai都升了一下级。



    这里简直就是刷任务的圣地。



    “陈勇,你问一下患者回家都吃什么了。”



    陈勇和患者家属交流。



    他极具语言天赋,咖喱味儿的英语信手拈来,比当地人还要当地人。



    几分钟后,陈勇莫名无奈。



    患者术后为了庆祝做了手术,吃了大量的食物。



    “低磷血症,先抽血化验,血清磷的数值要是低的话,给甘油磷酸钠20ml、25%硫酸镁10ml静脉滴注,1次/天。维生素B140 mg,脂溶性、水溶性维生素各2支静脉滴注,1次/天。”



    罗浩下完医嘱,见有工作人员把手术患者送出去,护士带另外一人进来,转身回手术室撕掉无菌衣,擦手再穿衣服,开始下一台手术。



    陈勇处置完患者,没着急开下一台手术,而是找机会踢开术间的门进了手术室。



    这次4期临床手术的条件比上次要好很多,南方微创砸了不少钱进来。



    虽然dsa机器是租的,但其他设备以及相关人员都配备齐全,让罗浩省了不少心。



    可能在国内看来这些都是基本条件,甚至有些简陋。



    但罗浩经历过上次4期临床,对此已经满意无比。



    “罗浩,怎么回事?”陈勇虚心求教。



    “平时吃东西少,你看她瘦骨嶙峋的,估计是一直在饥饿状态。”罗浩一边做着手术,一边给陈勇解释,“还记得解放前穷人挨饿,吃一顿饱饭就撑死的事儿吧。”



    “记得,我师父接过一?老患者,是当年春长围城的时候被里面的人送到咱四野阵地上的。她说,好多挨饿的人吃三四个大馒头,然后就被撑死了。”



    说着,陈勇有些不解,“撑死和低磷血症不一样啊。”



    “这个不是撑死,以后别这么说,不专业,让人听了笑话。”罗浩很认真的侧了一下头,看着陈勇叮嘱,“笑话你、笑话我,都没关系,别笑话我家协和培养出来的博士生是水货。”



    艹!



    这破路都能装个逼,罗浩已经病入膏肓,没救了。



    “这病叫再喂养综合征。”



    “???”陈勇一头问号。



    “机体经过长期饥饿或营养不良后,重新摄入营养物质后出现以低磷血症为特征的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症候群。”



    “其中呢,包括了神经、呼吸、循环、神经肌肉和血液系统的并发症。”



    “早在1948年Burger等就提出并定义了该综合征,但多年以来,临床工作中,尤其是外科,还是存在对再喂养综合征的认知不足。”



    “外科太糙,要是肿瘤内科的医生,可能见过类似的患者比较多,但也很少有人知道再喂养综合征这个病。”(注)



    “再喂养综合征易发生于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尤其是数月内体重下降超过10%的患者;长期饥饿的患者,一般超过7~l0d者,发生再喂养综合征的危险性也就随之增加。”



    “……”



    罗浩一边做手术,一边不走脑子的给陈勇解释什么是再喂养综合征。



    手术做完,一节课讲完。



    “喏,给患者术后注意事项上有一条,让患者不要暴饮暴食,就是这个意思。”罗浩想想,“陈勇,你说要不要把细则再明确一下。”



    “规定多少公斤体重的患者吃多少东西?要是国内就好了,告诉患者家属回家喝几天小米粥,哪有这么麻烦。”



    “是啊。”



    陈勇的三层口罩动了动,但没有反驳。



    虽然印度人……咳咳,也算是人,还是要精心一点。



    “那我去琢磨一下,有相关资料么?”



    “你做手术吧,等今天晚上回去休息的时候我来弄。”罗浩道。



    “罗浩,手术量好像差不多了,南方微创的人好像想撤了。”



    “哦,没事,今天我回去和他们老总说。手术还差点,再坚持几天。”



    “你想做多少?!”陈勇惊讶。



    虽然他没什么怨言,而且这面的条件比上次来的时候好了很多,但陈勇依旧归心似箭。



    “祈福,祈福!你没升级呢,怎么能半途而废。真要是回家,到哪找这么多患者!”罗浩很认真的把责任推给陈勇。



    一切责任都在陈勇。



    陈勇有些不好意思,“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跃境。”



    “不着急,大不了不要手术费,咱俩也不差那点钱。功德重要,祈福也很重要。”



    “咦?你这话说的不像是个九年义务教育出来的唯物主义者。”



    “天赋、努力、运气,三者缺一不可,但最重要的还是运气。”罗浩挥手,让人把患者送出去,“这是柴老板告诉我的。正好?还能祈福,这次咱不着急。”



    “要是不行呢?我可没把握一定会升级。”陈勇有些担心。



    他觉得自己的小肩膀扛不住这么大的锅。



    “有积累总是好的,谁知道什么时候能行。”



    罗浩瞥了一眼系统任务,距离5000台手术的“天量”还有3000多台手术。



    虽然范东凯、袁小利、崔明宇都很努力的卷着,但系统给的任务量太大。



    最后还是自己承担了大部分。



    罗浩也不着急,这次把手术刷完,短期之内应该用不到再来印度了。



    而时间也有限制。



    陈娇的手术之间的间隔是5-6周,这还要优青“耽搁”的时间。



    抓紧时间做手术吧。



    但好消息还是有??这面的患者要多少有多少!



    罗浩再次刷新认知,他感觉印度至少有25亿人口……



    ……



    ……



    范东凯的眉毛变成“丿”字,沉默的看着电脑上的数字。



    “看见了吧!”范东凯有些愤怒,但他早已经出离愤怒,“要做4期临床,绝对不能依靠印度人。马斯克为什么把所有印度人扫地出门?他们除了吹牛逼以外还会什么!”



    范东凯对面的“老白男”沉默。



    过了很久,老白男问道,“范医生,罗医生对此有意见么?”



    “意见?他根本不在乎博科。”范东凯一句话说明真相,“他在乎的是手术量,所有手术就是磨刀石,不管是给南方微创做还是给博科做,对罗医生而言都无所谓。”



    “他要的是手术量!手术量!!不用写病历,不用管术后并发症,只要无穷无尽的手术来磨刀!”范东凯有些激动。



    他甚至没意识到自己对罗浩的羡慕之情已经溢于言表。



    范东凯年轻的时候可没这么好的运气,找到印度这种打怪升级的宝地。



    老白男继续沉默。



    “而且我听说他甚至主动要求降低手术的台费。”范东凯的眉毛飞舞了起来,表达着自己的情绪。



    “范医生,那你去吧。”老白男笑了笑,“你知道罗医生需要什么。”



    “我们已经浪费了太长的时间,3年!3年!!”



    范东凯说到这事儿就格外的愤怒。



    那群印度人就像是会自体繁殖一样,只要公司里出现一个印度人,很快各个部门都会被印度人占据。



    而趁手的耗材始终无法通过fda??,这群印度人也不着急。



    对范东凯而言,他们就是一群蛀虫!



    “罗医生正是需要荣誉的年纪,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外籍院士,怎么样?”老白男问道。



    范东凯一怔,“花钱就能买到的外籍院士有意义么?”



    “当然有意义。”老白男笑道,“荷兰皇家艺术与科学学院、西班牙皇家科学院、匈牙利科学院、意大利、挪威、丹麦,这些都不难。”



    范东凯心中一动。



    眼前的老白男很了解国内的情况,罗浩正是需要荣誉的时候。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