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野山头的树木密密麻麻,草木和虫蛇也多,运气好的话能够遇到珍馐美味,运气不好的话一个人遇到野猪会被叼走。
偶尔有村子里的人会去山头摘些草药,要是想碰语气找些野人参野鹿茸的话,等往深山里去,要是只是简单拾些柴的话,只需要去浅层的山里转转。
于家媳妇换了衣服,把打着补丁的衣物妥帖整理好,时不时看一会儿熟睡的儿子。
她丈夫不在,就剩下她一个人,只能一边做活一边把儿子带上,随时就能照料。
等到她把红色碎花的襁褓背在身上的时候,走到简陋屋子的一处角落。
角落处放着小小几个农具。
她正要拾起一个,想到昨日于二妞说的话,抿了抿唇,没有血色的唇干巴褶皱,小小的手顿了下,挑了个镰刀。
镰刀生了锈,没有她男人去磨,每个缺口处都有着红红黄黄的锈迹。
于家媳妇便捧着这把镰刀,来到了小屋。
门推开,屋内的一切简陋又清晰。
于家媳妇并未过多把注意力放在屋内的摆设上,也似乎没有看到她的二女儿。
她看着随着她推门一瞬间睁开黝黑如深潭的大女儿,细细小小的眉头一蹙,脸上透露点为难:“娘得去做活了,你去割些猪草吧。”
镰刀就放在了于桑之的旁边。
于家媳妇也不等她答应,已经如一阵风一样飘出来屋子,清早的寒霜打湿了于家媳妇刚换上的衣服。
她踏着裹着脚的小脚,一步一步深浅不一地往陈大娘家走去。
陈大娘家是隔壁村的,村子也小,看她可怜,给了她一个浆洗的活计。
要是再不赶去,恐怕路上就要迟了。
赶路的时候,于家媳妇背上的襁褓晃动,睡在里面的孩子被惊醒,大声地哭闹了起来。
于家媳妇一时马上慌乱无措,把襁褓取下,小心翼翼地哄:“哦,不哭了,不哭了。”
而于家媳妇离开之后,于桑之捏着镰刀,没有表情的脸和镰刀面对面面面相觑。
割猪草?
过了一刻钟,于桑之没有出现在割猪草应该出现的野地里,反而出现在了离村子有段距离的小城里。
小城里人声鼎沸。
于桑之看着路过的好几个男人,盯着他们半个光脑袋和后面的长长一根辫子。
和末世她见到的人不同,这里的人只留半个脑袋的头发。
于桑之缓慢地抬了抬手,摸向自己的脑袋。
因为还不适应这个身体,所以动作很僵硬。
早起摆摊的小贩看着她的动作,马上就吆喝起来了:“卖红绳哪,漂亮的红绳,绑头发绑辫子都最好了。”
嗓子极大的摊贩看了于桑之好几眼,大着胆子直接问道:“姑娘,要不要买根红绳呢?我这还有簪子,有珠花,胭脂要不要?”
于桑之摸到了自己的头发,一双黑黢黢让人害怕的眼睛瞅着小贩。
小贩打了个哆嗦:“哎,不要也行。”
于桑之握着镰刀,不过一会儿,就理清了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和末世完全不同,不仅有足够的食物资源,更是到处生机勃勃,没有丧尸,也没有被污染的野兽和草木。
甚至去溪流里灌都水都可以直接喝。
而小城也小,距村子近,各家八卦满天飞,连于家的事情都给扒得清清楚楚。
于桑之对于家的事情不感兴趣,只是一上街就遇到了个熟悉她的人,是从村子里前段时间被接来城里享福的一个老大娘,一开口就叫出了她的名字:“于大妞啊。”
这老大娘刚搬到城里,在村子里的地位一下子拔高,连带着看村子里发生的各种笑话也津津有味。
如今见到了这阵子笑话的其中一个人物,更是乐呵地拉着她不让走。
和周围常和她一起卖菜的摊贩一起八卦起来了。
“于大妞,你爹还没回去呢?”
周围买菜的摊贩好奇,此刻又空闲,因此也跟着听了起来:“是你上回说的于家?”
“哎,对。”大娘乐呵呵的,手里没卖出多少的白菜叶子都不香了。
于家的事情简单,又有老大娘八卦,因此他们一起卖菜的也多听上了一两嘴。
上回听过了,这回大娘又拉着人说了一遍,于桑之被拉着,也垂着一张虚假的面孔听了一耳朵。
于家本来一家五口,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可惜于家的男人嫌弃这瘦瘦小小的媳妇,觉得多养了两个赔钱货,又耐不住寂寞的性子,受不住外界野花的诱惑,一来二去,恰好被外面的女人给勾了魂,带着银子和人跑了,给一家子只留下了四处漏风的屋子,和村子里到处的流言蜚语。
不过村子里的人都清楚晓得,这于家男人哪怕不被外头女人勾搭走,也极爱打媳妇打孩子,往往喝了点糠米酒,就爱红着脸赤着胳膊打人——他家于二妞这畏缩胆小的毛病就是那时候被打出来的,本就是内向的性子,又年纪这么小,被打怕了,见到人都要哆嗦,又没人有时间真的关心和疏导,反而越发严重,见到人就躲,躲不过就哭。
所以也有人为于家媳妇而高兴,但总归是少的,哪怕有这么一个人,也不敢说出来,反而是觉得于家男人跑了,于家媳妇以后没了男人,日子可难过了的话占据了上风。
这于家而好不容易生下的男孩因为年纪太小,又是于家的香火,被于家媳妇保护得好好的,各种好东西都紧着他,所以养的肥肥胖胖的,圆圆润润。
偶尔几个年纪大的老人自称是过来人,还会耙着玉米安慰于家媳妇。
“这男人啊,一时被外头的野花给勾走了都是常有的,你好好养着那儿子,把儿子养的白白胖胖的,等勾走他的女人老了,她自然就晓得回家了。”
缺了口牙的老婆子都这么说,她们见多识广,见的多了,也看的多了,知道人心杂,得紧着最重要的。
甚至村长的老娘还来特意安慰过:“女人家啊,就是得靠着男人撑门户,你男人跑了,还有儿子可以孝顺你,你现在辛苦一点,也不要怕村子里的人多嘴多舌,好好把孩子养着,得到他大了,娶个媳妇,你也就颐养天年了。”
于家媳妇似乎是听进去了,从之前的哭肿了眼睛变成了坚强地支撑着,勉强做着活计养家里的儿子。
——这几乎成了她唯一的寄托。
老大娘一边扯着笑说故事,一边偷看于桑之的表情,最后还虚伪地说:“哎,你也别怕,你爹走了,等你弟弟大了,你们一家子也算是有个男丁,嫩个撑得起家里的顶梁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