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占城稻(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无字惊鸿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荣禄连连点头答应下来。

    得到准话的一群弟妹兴奋地就要回去收拾行李出发,他们羡慕长姐的贝壳收藏很久了。

    虽然父亲和大兄嫌弃那些贝壳长得奇形怪状,但对于没有捡过贝壳的人来说,再奇怪那也是亲手捡的,有特殊的纪念意义,他们也想捡。

    荣禄临出门前突然想起来一件事:

    “对了父亲,我听闻您之前在搜寻猛兽?别的都寻到了,就差巨鳄了是不是?”

    《看到此内容,说明本书不支持电脑观看,你用手机打开继续阅读》,能行。

    就古代这种原生态的农业研究模式,一千年下来科研进展也就那样。

    很多朝代根本不研究这个,农具等物品的发明进步全靠平民哪天灵机一动想出新主意。完事之后要等到朝堂推广也不知道得等猴年马月,全看周遭能不能出个负责的父母官。

    只要大秦官方足够重视这种研究,有国库资金支援、有先进的研究方法辅助,赶超宋朝指日可待。

    扶苏和父亲畅想了一下大秦千百年后农人一年四季都有收成的美好未来,想完还是要回归现实的。

    现在的情况就是大秦基本处在一年一收的状态,甚至为了养地两年一收。紫花苜蓿帮忙解决了养地的问题,如今大秦境内种一年休一年的情况已经非常少见了。

    但豆科植物只能固氮,作物需要的养料却不止氮肥。农事官还得研究出更多作物搭配种植的方案,好完美补上互相间的缺漏。

    会大量耗氮的就和豆科植物轮耕,会大量消耗其他元素的,就搭配其他能补充这个元素的植物。

    虽说秦朝的众人还不知道什么氮磷钾,可他们有非常原始且有效的辨别方法??那就是直接两两搭配在试验田里种植,看看哪两个搭配出来的效果更好。

    收成是最直观的,分辨不了元素,难道还分辨不了收成多少吗?

    而且两种作物轮耕还只是最简单的搭配,三种、四种都可以在后续不断尝试。大秦官田有的是,每片试验田也没必要划得太大,很够用了。

    古人研究出来的最佳种植搭配其实是四圃式轮栽制,起源于18世纪的欧洲。这种方式将田地划分成四份,分别种植四种作物,然后不断轮换。

    在四圃式之前,还出现过三圃式。但四圃式明显互补效果更佳,就是可惜出现得太晚了。

    华夏古代的先民种田时曾经和这种模式擦肩而过。

    在很久远的时代,农人为了旱涝保收,会在田地里种植多种作物,喜旱喜涝的应有尽有。一般是最出名的五谷,然后等到秋季时哪种作物收成好就吃哪个。

    这样的耕作方式十分原始,但它保证了一般情况下至少能有一两种作物丰收。无论遇到旱年还是涝年,都不至于因为种错了粮食而颗粒无收。

    要是遇到风调雨顺的年份,五种作物都丰收了,那就是五谷丰登。要是运气不好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无字惊鸿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