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皇后戳穿,萧璃反倒是笑嘻嘻地说:“还是皇后娘娘了解我。”

    皇后看着面前神采飞扬的萧璃,有些恍惚,有那么一瞬间,她仿佛看见了二十年前那个在南境纵马飞驰的少女,那么骄傲又耀眼。

    说起来,萧璃容貌更肖先皇,只一双眼睛,是她母亲的模样。

    不说容貌,她身上那股骄傲和自由的劲儿,才真是与二十年前的先皇后一模一样。

    皇上一直不曾下狠手管教约束萧璃,除了她是先皇遗孤外,未尝没有这个原因。看着萧璃,总是能让他们想起当年三人在南境的时光。

    皇后叹了口气,抚了下萧璃的头发,说:“晚膳马上便送来,你少吃些点心。”

    “没办法,皇后娘娘这里的东西额外好吃嘛。您不知道,我今日可是空着肚子从太子阿兄那进宫的,阿兄连午膳都没给我吃,还是皇后娘娘好。”

    “你呀,少跟我撒娇,都多大的人了。”

    “是谁说长大了就不能撒娇的?再说,如今我也只能在皇后娘娘这里撒娇了。”萧璃眼巴巴地看着皇后,做出可怜兮兮地模样。

    虽知道萧璃九成九在演,可是看着萧璃的眼睛,皇后还是忍不住软了心肠。

    她管教太子的时候尚能硬下心了,对上萧璃,却总会不由自主软下心肠,这一软,就软了十年。

    当年抱膝坐在立政殿前那个玉雪可爱的小团子,那个眼眶含泪问她阿娘去了哪里小姑娘,那个不足六岁就要面对天翻地覆变化的小公主,如今已经长大了。

    “皇后娘娘,杨司记到了。”皇后身边的掌事嬷嬷低声禀报,打断了皇后的思绪。

    “是阿蓁来了吗?”萧璃喝了口茶,闻言,问道。

    朝臣皆知,荣景帝宠爱先帝这唯一的孩子,所以当年萧璃是同几位皇子一起读书的。而公主的伴读,文的是御史大夫之女杨蓁,武的是大内统领郭威之女郭宁。单从这伴读,就能看出来萧璃有多受宠爱。

    但凡萧璃上点儿心,不难同两家交好,可偏偏公主向来肆意妄为任性惯了,交好不成,反倒把这两个重臣都得罪了。

    萧璃先是帮着郭宁逃离长安出去闯荡江湖,继而被爱女成命的郭大统领追出了几条街。后来又在杨家给杨蓁相看人家时直接求了皇后娘娘的懿旨,召杨蓁进宫当了女官,摇身一变,成了尚宫手下第一人,正六品的杨司记。

    杨家家风清正,杨蓁又才名远播,还是公主伴读,多次得皇后娘娘夸奖,在长安城里名声极好。当时有隐约风声,说裴太傅有意为裴晏说亲,而杨家便是首选。

    裴晏,那可是被整个长安城有女儿的人家死死盯着的人。谁家若是能得裴晏做女婿,真是做梦都能笑醒,杨御史自诩俗人,自然不例外,也想裴晏当他女婿,想的心口都疼了。

    可偏偏在这当口,他家女儿却进宫到皇后身边做女官去了。当然,理智上杨御史知道,进宫做女官之事必然是女儿自己的主意,她有不愿嫁人的念头也并非一日两日。

    可感情上,杨御史还是忍不住埋怨萧璃。若没有萧璃的帮忙,单凭杨蓁自己是不可能求到皇后娘娘的懿旨的。也只有萧璃,才能让宠孩子没边儿皇后娘娘下了那么荒唐的旨意。

    如今宫中尚宫已年迈,杨蓁能力出色又得皇后宠爱,眼看着她约摸今年便可接替尚宫之位,成为大周立国以来最年轻的尚宫。

    嫁人,那是遥遥无期摸也摸不到边儿的事。

    一心想给闺女寻个好人家嫁过去享福的杨御史没少在半夜对着妻子抹眼泪,不舍得对自家乖巧听话文静贤淑宜室宜家多才多艺的女儿生气,只好继续迁怒公主。

    所以说,长安城行事荒唐的勋贵不只萧璃一个,可御史台却像苍蝇一样盯着萧璃参奏,不是没有理由的。御史台的御史们八成是察觉到了上官对长乐公主的怨念,才都拼了老命盯着萧璃的一举一动。

    杨蓁心如明镜,明白自己父亲那复杂难言的心思,遂很是愧疚。因为自己的任性,却要连累挚友代她受过。

    “这有什么。”某一日,萧璃在知道杨蓁所思所虑之后,毫不在意地挥挥手,说:“郭统领好歹还能追我追出几条街,你阿爹也就只能动动嘴皮子,不痛不痒的。”

    那一日,宫中阳光正好,微风轻拂,杨蓁和萧璃坐在御花园某一从假山的石座前。那是萧璃,杨蓁,和郭宁小时时常玩捉迷藏的地方。萧璃穿着骑装,袖口有不知何时何处沾上的泥点子,双腿不老实地荡来荡去,而杨蓁站在她的身边,宫装规矩整齐,目光专注地看着萧璃。

    “说起来,我现下挺喜欢瞧着御史台那些人对我咬牙切齿,却又干不掉我的模样。”萧璃坏笑着说:“我有时甚至会故意到你阿爹眼前晃一晃,就是为了看他明明不高兴却又要向我行礼的模样。所以,”说到这儿,萧璃仰着脸,扯了扯杨蓁的袖子,认真说:“阿蓁,你无需为我担心。在这大明宫,你只需顾好自己。若有余力,帮我看顾一下皇后……娘娘便好。”

    “阿璃,我只是不希望你的名声被我所累。”杨蓁低头,握住了萧璃的手,声音低落。

    因为你本应该,是大周最明亮耀眼的那个存在啊。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