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漏水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说话间,他们到了上河生产大队的知青点。

    知青点在村头,地方不小,中间是堂屋,两边各两间房,后面还有厨房和洗澡间,门口是一片用篱笆围起来的菜地,篱笆里面还关着一只咯咯叫的母鸡。

    张文书:“到了,这就是知青点了。”

    赵友民看着这屋子,心情有些沉重:“是特意修建给知青住的吗?”

    张文书:“一开始是其他村民的房子,空了出来,后来有知青下乡了,就修了修,成了知青点。”

    简蓁蓁等人看着这房子,黄泥砖、茅草顶,要说有多好,那是肯定没有,要说有多差,也不至于,和路上看到的其他村民家差不多,这说明什么,说明大家都穷。

    张文书:“我们知青点不差了。”这是因为当初重修的时候村里没有偷工减料,说到底这不是下乡知青的财产,是村里面借给他们住的,以后知青搬走了,他们还能用来做仓库,也能卖给其他有需要的村民。

    张文书忍不住露出苦笑,对比起其他村民家的房子是不差,但是他们都是来自城里的知青,家里的住宿条件大部分都比这里好,看到这个样子的知青点,都有点发蒙——知青下乡这么久了,他们来之前心里都有数,但是真的到了这时候,心里还是沉甸甸的。

    大队长不管他们满不满意:“你们今天刚来,就先安置好,明天你们就跟着张文书同志下地。”说着,他看向简蓁蓁:“你明天看情况,要是病没好可以多休息一天,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看到简蓁蓁点头了,大队长继续安排:“赵友民同志,你住左边这一间,和张文书同志他们住一起。”

    “女同志住右边这一间,四个人一间房,位置你们三个自己商量。”

    “粮食我等下先给你们预支一些送来,现在是三月,今年第一次分粮是在六月早稻收割后,你们用的时候估算着来。”

    说完,他就走了。

    身为书记兼大队长,他很忙。

    在路上张文书已经介绍过知青点的详细情况了,在简蓁蓁四人来之前,这里只有两个男知青、一个女知青,总共三人,现在他们来了,就变成七个人,三男四女。

    当然,这不是说之前下乡的知青只有三个,而是那些知青搬走的搬走,成家的成家,就剩他们三个还在知青点住着。

    赵友民看了一眼另外两个空房间,问张文书:“张同志,是不是还有知青没到?”

    一说起这个,张文书也觉得头疼:“我不清楚,大队长没说。”但估计是的,他看了眼简蓁蓁三人:“你们先去收拾房间吧,水缸在后面,你们要是有什么要帮忙的,喊一声。”

    走进房间,里面有四张床,一张少了半截桌腿的小桌子,一眼看得出来,都是旧家具,还有修补的痕迹,祝喜来伸手摇了摇,还会晃动,她看了,忍不住觉得牙疼:“这里之前有人住,怎么这桌子这样都不垫点石头。”破旧归破旧,这不平怎么放东西?

    除了家具旧之外,这房间左右两边各摆了两张床地方也比较紧凑,一眼望去,左侧里面那张床有人了,那肯定就是老知青的床了,另外三张床都空着,祝喜来看了看,进门这张床旁边就是桌子,她喜欢这个位置,只要在门上挂个竹帘子,就没问题了。

    “我就住这里了。”

    剩下两个位置,简蓁蓁看了眼宋小芸:“我都可以。”

    宋小芸看了看,门口这边有个窗,比较通透,犹豫了下,她选了右边靠窗户的位置。

    见状,简蓁蓁把行李放到了右侧里面的木板床上。

    这里的家具摸上去都有灰尘,她们三个去后面水缸打了水,擦了一遍,才铺上床。

    从铺床的席子和被子也能看出三个人的家境。

    宋小芸带来的席子和被子是最破旧的,其次是祝喜来,最新的是简蓁蓁的,但依旧有好几个补丁。

    安置好,祝喜来看了一眼老知青床头上带锁的床头柜:“回头问问,打个柜子要多少钱。”

    谁不想有个柜子放东西呢。

    宋小芸听了心动,又纠结,这打个小柜子估计花销还好,但是这锁可不是那么好买的。

    再想想自己手里的钱,宋小芸决定:“要是价格合适,我也想要个小柜子。”锁可以先不买,了不起重要的东西随身携带。

    刚收拾好,天色也暗了,远远听到了哨子声,简蓁蓁走出房间,张文书正坐在堂屋里:“这是下工了,等下你们就能看到另外两个人了。”

    也是这个时候,大队长来了,送来了四袋粮食,新知青每人一袋,里面大部分是红薯干,少部分豆子,大米是最少的。

    “你们先用着,之后吃完了,再去会计那里预支。”当然,这个预支肯定是有额度的。

    大队长前脚刚走,知青点的另外两个老知青方锦光、苏悦华下工回来了,张文书彼此介绍了一番。

    他们三个人中下乡最迟的是苏悦华,已经有两年了,时间最久的是张文书,下乡四年多了。

    简蓁蓁记下了他们的长相和名字,如果没有意外,这些都是接下来要长久相处的伙伴了,对比很可能排外的本地人,他们知青更要抱团才能更好的适应下乡的生活。

    在她默默的记下这些人的同时,方锦光和苏悦华也在看着他们几个新来的,在心下思量。

    方锦光在看到简蓁蓁的时候,多看了几眼,这是个长相很符合华国审美的女知青,鹅蛋脸,明眸皓齿,容貌精致,是让人眼前一亮的美人,相当符合他对另一半的想象。

    苏悦华注意到了,心下本来就因为简蓁蓁的容貌心中警铃大作,现在更是露出了警惕的神色。

    看到了她用防狼眼神看着自己的简蓁蓁:“……”

    接下来就是做饭了,商量了一番后,跟之前一样,每个人拿出自己的口粮,放在自己的碗里,然后再加水放锅里一起蒸,大家谁也不占便宜,谁也不吃亏,不过到底是他们四个初来乍到,印象也不差,三个老知青都拿出了一些好东西来给他们接风洗尘。

    方锦光:“我和文书昨天运气好,在河里捉到了两条小鱼,今晚一起焖了。”

    苏悦华看了眼方锦光,不想让他觉得自己小气,忍痛:“我打猪草的时候捡到了几个野鸡蛋,今晚打个蛋花汤。”

    赵友民也不愿意只占便宜:“我从家里带了点腊肉。”

    祝喜来:“我带了点咸鱼。”

    宋小芸抿了抿嘴,有些不好意思:“我从家里带了些萝卜干。”

    简蓁蓁在记忆里翻了一下:“我这里还有两个煮鸡蛋。”

    看到他们都有表示,苏悦华心里的不舍淡了些,满意的点了点头。

    大家拿出来的东西分量都不多,野鸡蛋个子小小,两条鱼都没有成年人巴掌大,腊肉只有小小一截,咸鱼是一小段,萝卜干一小把,两个煮鸡蛋也没多少,但凑一凑,在这个年代已经很丰盛了,看到这些,大家眼里都在放光。

    暖呼呼的汤下肚,带有油腥味的饭菜入口,今天一天的疲惫仿佛都消失了。

    吃饱喝足后,祝喜来问:“苏悦华同志,我想要个柜子,你的柜子是从家里带来的吗。”

    苏悦华抬了抬下巴:“我的柜子是在村里请人打的,花了我一块五,你们要打柜子吗?”

    张文书听了,提醒:“你们要是只想要个柜子,不挑的话,可以去公社回收站看看有没有旧柜子,之后再请人修补,更实惠些。”

    赵友民率先点头:“那找个时间我们一起去公社?”他也想要一个柜子。

    祝喜来:“我们下地有没有休息日的?”

    工人有单休,乡下呢?

    张文书摇头:“种地没有什么休息日的说法,下大雨、农闲的时候就是休息日,现在不是农闲,有事不下地要请假。”

    这话一出,餐桌上一片寂静。

    好一会儿,宋小芸才提出一个新的疑问:“张同志,这里本地话好不好学?”

    他们和大队长交流用的是普通话,虽然带有口音,基本能听懂,但就宋小芸知道的,乡下普通话的推广并不普及。

    一说到这个,张文书有些惨淡的笑了:“我到现在还有些听不懂的。”他都下乡四年多了。

    苏悦华也叹气:“南方十里不同音,我来了两年了,前段时间别人指着我鼻子骂,说的太快了,我都不知道她在骂什么。”

    只有方锦光好一些:“我是本省的,大部分没问题。”

    简蓁蓁也是本省的,方言语种不同,但多少能听懂一些。

    听到这,苏悦华忍不住皱眉,怎么也是本省的。

    然后张文书用本地话说了几句话,简蓁蓁大概听懂了,就是说明天几点起来几点去上工的意思,但另外三人一脸听天书的表情。

    张文书安慰:“没事,学一学就好了,日常用的多,学起来很快的。”

    也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了。

    然后几个人轮流冲了个澡,就睡下了,因为太累了,其他人基本都是秒睡,只有简蓁蓁在床上睁着眼睛好半天。

    乡下的条件对原主来说都是艰苦的,更别提她了,她上辈子劳心,却没有在物质上吃过什么苦头,但这不习惯还好说,在物质上她不是不能克服,在穿着方面她更头疼,是不是该庆幸现在早晚有些凉,穿的还是长衣长袖,给了她适应时间?

    想着想着,不知道什么时候,简蓁蓁听着其他三人的呼吸声,也睡着了,但是睡到半夜,听到了祝喜来的一声惊叫,大家都醒了。

    “有什么滴到我脸上了!”

    苏悦华小心翼翼的点了煤油灯,看到了屋里的雨花,听着外面的雨声,犯愁:“又漏水了,下雨了。”

    仔细一听,还真是,虽然雨声不大,但是手伸出去窗外一探,雨丝细细密密,这雨势不小。

    祝喜来拉着一张脸,赶紧收拾自己的床铺:“那现在怎么办?”

    苏悦华看了眼自己的床铺的上空,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