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南直隶习俗,姑娘出嫁前三天要开脸。

    一般人家,请族里伯娘、婶子这些长辈中父母子女俱全的全福人。林家本家远在山西,扬州这一脉,林老爷小时候吃足了苦,发迹后,在族人面前大肆显摆,颇惹得些族人谄媚,他把人胃口吊的高高的,偏又一毛不拔。

    双方关系恶劣。

    好在扬州商贾繁华,有专门的整容匠1。

    林幼荀又是宁肯花银子请人,绝不欠人情的性子,压根没考虑过低头求族人帮忙。

    甚至开脸她都不想做。

    “不行!”

    孟月生对林幼荀出嫁的一应礼节,异乎寻常的坚持。

    林幼荀凑到梳妆台上的玻璃镜前,这是从西洋进来的稀罕物。禁海虽是本朝开国太祖皇帝定下的国策,但政策时紧时松,市舶司有时裁撤,有时复设,眼下这些年更是弛禁通商。

    泛海而来的好货,东南大族豪商趋之若鹜。

    林幼荀似乎格外喜欢这些新鲜玩意,大把大把银子花出去,不仅自己用,从不落下孟月生,平瑶、平珊也都有。

    这块玻璃镜,应是经过本朝能工巧匠再加工的,基座形状像是两本叠压在一起的书,镜面上可以开合的盖子是书皮,“书”里中空,可以放梳子之类的闺中用具。玻璃镜极清晰,实用又雅致。

    “我脸上没什么绒毛的。”林幼荀对着镜子说。

    孟月生捧着她的额头,轻轻拨拉她的发际、鬓角,细细的茸毛,点缀在娇嫩仿若六月鲜桃的少女面庞上。

    “出嫁是女孩子一生中的大事,开脸是个寓意吉祥的仪式,听话。”

    孟月生的口气极为爱怜,又透着一丝丝的怅惘。

    林幼荀突然很心疼她,当年家族惨遭横祸之前,她还是个待字闺中的少女,若没有那场灾祸,她是不是嫁给父母精心挑拣的佳婿,生儿育女,过官宦家女儿平淡无奇,却优裕而安逸的一生。

    “我都听孟姨的。”

    孟月生请了城中手艺最好的整容匠,是个精干利索的妇人,人称喜婶子。

    喜婶子豪门大户进了不少,来到林家,见到林幼荀,还是惊了一惊。

    明眸皓齿,肤似玉雪,实在是个出色的美人。

    最让喜婶子吃惊的,还不是林家大小姐的容貌,而是那种慵懒舒适的做派。

    全套开脸流程走下来,少说也要一两个时辰,林幼荀是个不愿委屈自己的,索性当做个美容享受了。

    院中花树下摆一张贵妃榻,懒懒靠着软枕,微风暖阳,好不惬意。

    哪个将要出嫁的姑娘不是羞涩答答的,林大小姐这样的,喜婶子还是头一次见。

    喜婶子到底见过世面,惊过之后,坐在软椅上,看看林家准备的一应用具,都是上好的,丫鬟、婆子在林大小姐面前乖巧听话,不由自主生出一股钦羡,这大小姐活得真舒心。

    “要普通的细粉就行,这是珍珠粉哟!”喜婶子惊叹。

    开脸之前,先要在脸上扑一层粉,这是为方便绞汗毛,扑的粉量很大,用一般的细粉就可以。

    “婶子你就用吧。”平瑶笑着说。

    喜婶子应下,不再乱想,认真做事。先用洗的干干净净的手取出棉线,浸在冷水里,稍等一会儿,取出。

    不愧是城中名声最响的整容匠,众人觉得眼前一花,那根棉线已几绕几交叉,像把钳子的形状,喜婶子用两个指头将这把棉线“钳子”张开,线的另一端用牙紧紧咬住。

    线圈“钳子”紧贴肌肤,喜婶子右手上下一推一动,汗毛就被轻轻扯掉了。

    平瑶等几个还没嫁人的丫鬟都看住了,院子中很是安静,微风轻拂,落下几片晚开的花瓣。

    喜婶子的工夫纯熟,线圈轻拨汗毛,只有很轻微的疼,久了之后,连疼都不觉得,痒痒的麻。林幼荀眼皮渐渐酸困,半昏半醒中想,以后倒可以时不时的开开脸。这种美容方式还挺舒服的。

    这算是嫁人的一桩小小好处了吧。

    林幼荀答应孟月生听话,便老老实实听她指挥。

    好在出嫁前一天,女家要到男家铺房,即铺设新房,孟月生的精力转到操持这件事上。

    应天府,祁家,春萱堂。

    祁老太太上了岁数,觉短,早早就醒了。

    睡不着躺着难受,老太太披衣起床,没惊动正是缺觉年龄的守夜丫鬟,支起窗子,看外面浓厚的晨雾消散,朝阳放出金灿灿的光。

    祁老太太眼一眯,昨儿沉沉阴了一天,今天一扫阴霾,是个好日子。

    “老太太,您又一个人不声不响起床,喜鹊那丫头呢,又睡得死猪一样,以后还是我来守夜吧。”一个容长脸,白净高挑的丫鬟连珠炮似的抱怨。

    她叫黄莺,是祁老太太最喜爱、最倚重的大丫鬟。

    “白天跟我一天了,晚上可得好好歇歇,累坏了你,老太婆我可舍不得。”祁老太太笑着说,“没见你李婆婆,我都让她陪一天,歇一天。”

    李婆婆是祁老太太的陪嫁丫鬟,陪着祁老太太青丝白头,是祁老太太的心腹。

    祁老太太将黄莺和李婆婆相提并论,可见对黄莺的信重。

    “可见老太太您身子骨好,老当益壮。”

    黄莺手里端着白瓷绘牡丹纹盖碗,笑盈盈揭开碗盖,顿时一股香甜的枣香扑鼻而来。

    祁老太太的习惯,早上起床,空腹喝一碗温温的枣茶。

    “你们三老爷送的这批枣不错,煮出来的茶汤清亮甘甜,果肉厚,果核小。”

    黄莺脆声说:“老太太嘴真刁,是不是好东西,一尝就知道。这是道地的沧州金丝小枣,三老爷经过沧州时,亲自去挑的。”

    “算他有孝心。”

    祁老太太喝着枣茶,忽然想起几天前,五孙儿祁宏颠颠献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