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临终破大防(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李承乾是被鸡废了,储君之位还得有人担当。

    人选只能在长孙皇后的儿子中出现,这一点不用问。

    别的妃子也有皇子企图谋反,李世民毫不留情地就杀了,李承乾搞那么大的事情,跟着他谋反的人都掉了脑袋,他活下来了。所以,这个问题还用问吗?

    长孙皇后的儿子,还剩下魏王李泰,晋王李治。

    李泰精明能干。李治性情柔和,宽厚仁孝,友爱兄弟,并不以精明见长。

    从一国君主杀伐决断的角度,应该让李泰坐上储君之位。

    实际上李世民最初也是这么想的。

    本就机灵的李泰一见此机,从各个方面都做出了积极的反应。

    都包括啥呢?

    第一,对李世民承诺,自己将“杀子传弟”,将来会把皇位给李治的。

    第二,去吓唬李治,说,谋反可没有好下场,你看咱叔李元昌,撺掇李承乾谋反,怎么样?掉脑袋了吧。

    李治跟他们的亲叔叔、汉王李元昌本来就要好,一听真心害怕了,就去跟李世民告了状。

    于此同时,李承乾也告了李泰的状,说,如果不是他先起了夺嫡之心,我何至于被逼无奈,企图谋反呢?

    两个儿子的告状,李世民听进去了。

    情势摆在眼前,如果李泰上位,李承乾和李治的命,都保不住。

    从玄武门走出来的李世民,没有人比他更清楚这一点,而且儿子们自相残杀,已经发生过一次了。

    李泰是精明,可是精明过头野心太大,早早就生了夺嫡之心,的确是他先挑起了事端。

    李泰是机灵,可惜机灵一过了头,就变成活脱脱的小家子气,狐狸尾巴满世界的乱晃,晃的人眼睛都疼。

    大唐盛世这么大的一个盘子,操盘手怎么也不能是这样的一个人吧?

    李世民伤心了,带着李治来到了两仪殿,当着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好几个重要臣子的面,就要拔剑自杀。

    臣子们赶紧劝住,说陛下何至于此,咱还有李治可以作为储君呀。

    李世民悲哀地闭上眼,叹口气,就这样吧。

    就这样,鸡娃失败事件,最终的处理结果出来了。

    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四月,太子李承乾因为谋反被废,李世民把第九个儿子、晋王李治立为太子。

    公元644年,李承乾卒于黔州,李世民十分悲痛,为之废朝,葬之以国公礼。

    曾经最重视的儿子终究还是死在了他前面,白发人送了黑发人。

    晋王李治做了太子,李世民依旧是严加教管,但是没有再鼓励一帮人专门用放大镜给他挑毛病了。

    设想一下,就算是同样恐怖的手法,用在李治身上,也许就没有那么大的破坏力。

    李承乾那样有才有德有自我要求的人,必然心高气傲。强极则辱,过刚易折,是亘古不变的人性真理。

    李治没那么心高气傲,心理上皮实得多,他能接受的事情,和能做出来的事情,多少有点超出普通人和正常人的想象。

    贞观十八年,李世民准备征讨高句丽,让李治留守定州。确定了发兵日期后,李治神色悲伤,不断哭泣,请求驿站飞马传递自己这边生活起居的表章,同时传递边境情况的报告。

    李世民同意了,快马奏事的通讯方式,从此开始。但却不是因为政治军事事务的真正吃紧,而是因为一个儿子的多情和善感。

    这件事的味道,已经往奇怪的方向走了,但是毕竟还算正常。

    后面,当李世民凯旋归来,李治跟着父亲到了并州,期间李世民生了一个大毒疮。

    李治干了啥事呢?他亲自用口吸毒脓。

    这个事儿就脱离正常轨道,有点恐怖的意味了。

    或许有人会说,没啥不正常,古人重孝,李世民也干过,也吸过父亲□□,《资治通鉴》记载,玄武门之变后,世民曾经“跪而吮上乳,号恸久之。”

    但是那不一样。玄武门之变对于整个李家王朝,对于李世民自身的三观和情感,那是巨大的冲击,绝非普通人可以想象。

    或许是出于政治策略,需要尽快的平息事态,达成和解,或许是出于情感的发泄,或许二者兼有,但李世民的心理承受力和危机应变力,都实在无愧于人中之雄,换普通人早就发疯崩溃了。

    相比之下李治这件事情,事情本身虽然不大,但有点细思恐极。

    在一个顺风顺水的日常情境下,他当时已经没有皇位竞争者,没必要这么夸张地演戏假装,所以更多的,是发自于他本身的性格。

    这性格底色,不是“纯孝”“多情”所能概括的,这属于是有点“奴”。

    天命最终应在李治身上,这就是他的性格伏笔。能成为这个人的奴,也就能成为那个人的奴。

    言归正传,因为“纯孝”至此,加上能力也过关,帮着父亲打理政务没有出错露怯,李世民对于李治这个太子,一直比较满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