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7 章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完)(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这政法听上去有些熟悉”有一位在官府当小吏的人喊了出来。

    西汉的张汤眼睛一亮:“可是律法?”

    没想到后世居然还有专门教授律法的大学!

    不单单是他,桑弘羊在家中踱步:“财经,经贸……居然有专门的学校!后世果然对其十分重视……”

    如果他没有想错的话,这俩都是与自己的本职工作有关的。

    桑弘羊疯狂的想知道这些学校到底都在上一些什么课,是不是真的如自己所想。

    同样惊讶的还有卫青和霍去病。

    舅甥俩原本还在感慨疆域大就是好,避难的时候都还有地方可以去,听闻后,霍去病高兴的喊了出来:“军事学校……舅舅,你看,我之前没有猜错吧!”

    他就觉得,以后世的种种行为,定然对军中人才的培养极为看重,就猜测是不是会有专门培养将士的大学?

    果真有!

    很震惊但似乎又在情理之中,一时欣慰不已。

    同样觉得欣慰的还有各朝代的乐师们,还有舞伎们,有的甚至是涕泪交纵:“没想到咱们这些微末伎俩,居然也能成立专门的大学!”

    要知道,在现在他们即使名扬天下成为大家,但说起来依然不过是乐户罢了。

    生来就要低一等。

    他们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的职业会与“读书人”扯上关系。

    相关人等当然高兴不已,逐字逐句的开始揣测那些专业到底教授的是什么具体内容,皇宫之中的笔吏们却如临大敌,奋笔疾书。

    这可是极为重要的东西!

    这些院校和专业的设置看似简单,但实际却是经过无数次调整过后得到的,本身就充满了智慧。

    现在朝廷创办的大学就急需这样一份东西。

    帝王们往后靠的姿态都轻松悠闲了不少。

    赵匡胤甚至忍不住哼起了小曲儿。

    有了这个,省事不少啊!

    当然啦,也不能原样全搬,比如那什么航天学院,现在都没影呢,就可以先放一放。

    最紧要的,是大的分类。

    “文科、理科和工科……”

    有人想不透这个分类设置,以及工程师的定义。

    “文科自然是文史,理科可否认为是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等似乎都能划分其中。这工科……”北宋的沈括喃喃自语,“似乎和之前讲的机械发明等有那么一些关系。”

    而且工科似乎还很受重视。

    “算了,先放一边吧。”

    骨架有了,下一步无非就是往里面填充血肉。

    可之前两眼一抹黑可好太多了!

    ……

    【不过,这次的大调整也有利有弊。】

    【利就是显然用很快的速度培养出了一批专业人才,教师、医生、农林尤其是工科,一大批工程师走上了工作岗位,为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今有个说法就是STEM领域的高层次人才,是国家竞争力的关键。】

    STEM是取自于四个单词的首字母。

    “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

    充满着精英气质的主讲人在大讲台上侃侃而谈:

    “科学,可以解释世界的自然客观规律;技术和工程,则是在这个规律上改造世界。而数学,是技术和工程学科的基础工具。”

    【这就有点像是咱们在调整科系中的理念。】

    【而我们培养工程师、重视工程师的传统,也是从52年的院系大调整中开始的。】

    【但是!】

    【它也有很大的弊端。】

    【第一个是综合性大学被这样一拆分,一蹶不振很多年。】

    【第二个更严重一点,那就是对人文社科这些领域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很多科系被合并后,直接垮了甚至是消失了,尤其是哲学这种。】

    【以至于咱们长期以来缺乏优秀的社科人才,比如法律、金融和媒体等等。】

    【当然,这里面还涉及到了很复杂的因素,比如思想的演变。】

    【对民族精神的重塑,最先就反应在了教育领域。】

    【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华夏传统文化,以及民国遗留下来的西化思想,等等之间的冲突,为了防止404,这里不再赘述。总之,回顾那几十年,思想的摇摆与混乱,融合和争斗,从未停止。】

    【甚至到现在,还在暗潮涌动。】

    【这又是另外一个领域的话题了,打住。】

    ……

    文科的没落让天底下的大儒们继续陷入到惆怅之中。

    好不容易恢复一点的心情立刻又变得沉重起来。

    刚刚提出文脉说的山长痛惜的摇头:“文学和历史自然重要。若是华夏无人知道孔子,无人知道先贤,那华夏就真的亡了!”

    如此之华夏,是否还是原本的那个华夏呢?

    这就是文史的重要性啊!

    怎么能不重视它呢?

    帝王们想得要更多一些。

    李世民对众臣道:“这其实和刚才说的是一个道理。若是大唐未来的英才都是从佛门道观开办的学校中走出来的,那自然不妥。”

    更别提还是西方传过来的宗教了。

    所以,教会学校必然消失,也必须消失。

    即使现在皇室崇尚道教,但也绝不想在自己头上真的摆上一尊道祖的神像,让它凌驾于世俗皇权之上。

    “思想之争,莫过于此。”

    对这个颇有些研究和经验的朱元璋更是深有体会、呵呵冷笑几声:

    “重塑衣冠,当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思想,听上去似乎虚无缥缈,没有实体。但这东西才是至关重要的。

    衣冠也不过只是思想之下的一处小小细节体现罢了。

    这里面涉及到新旧之争,阶层之争。

    教育、建学校是柔性手段。

    流血与清洗,是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硬性手段。

    “看来后世也不是那么完美的嘛。”朱元璋好不容易抓住后世的一点缺陷,使劲嘲笑。

    心中隐隐还有些得意。

    有了仙画的提醒,他的大明一定能少走一些弯路。

    ……

    【总之,52年的这一次调整造就了一些优势,也留下了一些弊病。】

    【等到咱们后面有钱了也有心力了,开始去苏联化,尝试走自己特色的路线,也在补之前留下来的漏洞,比方把单一性学科转变为复合性学科,然后重新建设顶尖的综合性大学。】

    【道阻且长,但从结果来看,也算是越来越好吧。】

    【1999年的时候进行了“大扩招”,那同样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

    天幕上,主播字正腔圆的播报着新闻:

    “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出紧急通知,决定今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年初扩招23万人的基础上,再扩大招生33.7万人”

    高考考场外,记者采访了几个考生。

    他们的情绪显然都还算比较愉悦:

    “今年扩招了嘛,我觉得我还是挺有希望能考上的我报考了上海大学的经济学院。”

    “我报的东华大学的高分子专业。”

    “希望能考上。”

    【那会儿很疯狂,1998年我国高校有1022所,到2012年达到2442所,增加了1420所,每三天就能诞生一所大学,堪称奇迹。】

    【同样有利有弊,所以后面教育部开始刹车减速。】

    【然后,现在提倡的是让普通本科向应用技术本科转型,也就是说,开始重视起了职业教育。】

    【除了大学之外,大专、高职等等也都规划在内。】

    【毕竟现在产业转型,各种产业链上都需要接受过教育的素质更高的“蓝领”。】

    各种高大上的生产车间,有的甚至已经用上了智能机器人或者是全自动机械臂;

    建筑工地、汽车车间看上去似乎脏兮兮,但对很多项技术以及工人的素质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还有,在厨师学校认真学习调味的厨师,

    在职业学校里和木工一样正在雕琢模具的模具师。

    拿着焊接枪的焊工、钳工,对着电路板小心翼翼的电子维修工

    等等等等。

    【可见,建立起一个国家的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是多么的困难。】

    【摸着石头过河,觉得不对劲了立刻调整方向,毕竟要是一不小心踩坑里,那关系到的可是千千万万个家庭。】

    【无数的大学生在每年的九月,从大学校园里进入到社会,他们从幼儿园开始,就接受教育,整整十九年的时间,抛开学习知识开拓视野,提升自我丰富精神世界这样的目的之外,大部分为的其实还是能够在长大后找一份好一点的工作。】

    教师站在讲台上激情陈述;

    医生和护士正在医院里与死神搏斗;

    律师和法官在法庭上研究案情;

    金融交易员操作着账户,程序员在码着代码,设计师正在细心的画着图纸;警察和消防员守护在自己的岗位

    【也有的,愿意继续留在学校,考研究生,考博士,走高层次人才和学术路线。】

    【或者是,去考公务员,成为政府系统中的螺丝钉。】

    【然后,在工作中继续着各种在职培训、深造,甚至是各种考核。】

    ……

    聪明人,譬如嬴政和刘彻等,已经明白过来了教育,或者说国家教育体系的本质。

    “如此说来,教育不过是手段。”

    当国家需要工程师的时候,就大力发展工科,当国家需要高素质蓝领的时候,那政策就会往这方面倾斜。

    嬴政和刘彻等帝王开始思考现今的大秦、大汉等需要的到底是怎么样的人才。

    “生于南为橘,生于北为枳,不可一味照搬后世。”

    也有眼尖的人发现了后世考公的细节。

    东方朔恍然大悟:“陛下,原来后世的科举是要等到大学之后才能参加啊!”

    也就是说,如果不上大学,可能连科举都参加不了。

    而且似乎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去参加科举。

    难说陆小柒一直强调的是“高考”的重要性,而非“考公务员”的重要性。

    东方朔琢磨了一下“公务员”这个词,笑道:“此词甚妙。”

    民间的老百姓们依然还沉浸在“找职业”的乐趣里不可自拔。

    “看,那不是厨子嘛!居然还有专门的厨子学校。”

    “他们连做饭都有人教啊。”

    “别说,要是现在有这样的学校,我可要去学校门口守着抢人去!”开食肆和酒楼的东家笑道。

    好的大厨多难找啊。

    “爹,爹,那是木匠啊!”

    也有女性开心的欢呼:“那是刺绣吧?还有裁衣!”

    “还有那个,不就是工地上干活的么,脏兮兮的,居然也有学校教这个?”

    大家只觉得大开眼界。

    原来这些如今看来实在上不了台面,被归类为“工”和“杂役”的行当,在后世都是可以堂堂正正的进入到学校学习的!

    读书人这个词语,似乎一下子就从神坛上被拉了下来。

    不再神圣,但却变得更加的亲切、触手可及。

    所有人心中对于职业阶层的偏见似乎一下子就被颠覆了。

    深植于心底的“士农工商”在连续不断的仙画轰炸中早就被连根拔起,只剩下一两条根须还在死命挣扎,但眼看已经无力回天。

    ……

    【教育,贯穿了每个现代人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

    【我们也在教育中汲取到了支撑起生活的能力以及引领人生的智慧,从而让人生能够变得更加轻松一点,顺遂一点。或许,这就是教育的实际意义。】

    【好了,这次的视频就到这里,下次见。】!

    听说看这本书的人都是很幸运的,分享后你的运气会更棒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