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5 章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二)(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滞不前,也造成了激烈的社会冲突。那段时间的混乱以及频繁的政权更迭也和这个脱不了关系。】

    【甚至可以说,八王之乱的根源基础就在于士族门阀的膨胀。】

    【所谓的魏晋风流,也不过是一小撮人的盛世,大部分人的地狱罢了。】

    晋惠帝坐在皇家园林里和侍从听着□□在叫,正准备抓□□玩。

    一边的大臣正在向他奏告如今民间发生饥荒,百姓们只能啃树皮,甚至是吃观音土,最终饿死或者胀死很多人的事情。

    晋惠帝停下来,很疑惑很天真的问:“既然没有饭吃,那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

    大臣竟无言以对。

    ……

    刚刚还放下了一点心的谢安气急攻心,直接站了起来。

    他张开嘴,本想怒斥仙画一派胡言,但不知为何,话到嘴边竟然说不出口。

    谢安忽然有一种四顾茫然之感。

    心里有一个声音在小小的说,真的不是因为士族吗?

    真的吗?

    “郎君?”旁边的仆人见他脸色剧变,忙上前询问。

    谢安挥挥手,依然静静站立着,风姿挺拔,仪态无可挑剔。

    但只有他知道自己刚刚经历了怎样的情绪变化。

    除了在山中的谢安之外,在京城中,在各郡,无数世家的府邸中都响起了怒斥之声,甚至是摔杯之声。

    唐朝。

    李世民轻哼了一声,心情却颇为愉悦。

    谁说不是呢?

    什么魏晋风流?

    士族是挺风流的,可苦了全天下的百姓了。

    他对赶来的魏征道:“魏晋可谓是成也士族,败也士族。”

    “那贾南风,不过只是导火索罢了。”

    “没有贾南风,或许也会有另外的真北风。”

    因不满太后贾南风谋害皇储,专横朝政,晋朝的八位宗室王爷起兵。

    史称八王之乱。

    看似是由一个女人引起的,但实际其本质就是皇室和士族的争端。

    晋帝司马炎为了制衡世家门阀,大肆扶持皇室宗族,形成了权势滔天的诸王。

    最后,王族不想受制于士族,带着一群因为被阻碍了上升通道前来相投的庶族,而士族的各家为了自身权益各自下注,推波助澜。

    其中有人成功有人失败。

    失败的不服气,继而又掀起另一轮权力争斗。

    造成的后果是极其惨烈的,也可以说是两败俱伤。

    绵延十几年的动乱导致中原虚弱无比,军事力量大减,这才有了北面西面胡族的趁势入侵,继而就是五胡乱华。

    魏征当然熟悉这段历史,认同的颔首:“大唐当以此为戒。”

    君臣二人如今都有些垂垂老矣,但眼中精光尤盛。他们对望一眼,立刻明白了各自的意思。

    趁着他们还活着,得先解决点相关问题才行,免得到时候和魏晋一样,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

    【到乱世终于结束,隋唐的皇帝们觉得这个世界不该用这样的方式运转下去了,于是,科举制横空出世了。】

    【隋朝虽然命短,和秦朝一样也是二世而亡,并且和秦朝一样,对后世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隋文帝杨坚的“开皇之治”虽然在历史上的名气比不过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但是却绝不能小觑。】

    【史学家们对它的评价也非常的高。】

    【在开皇之治中,最重要的一项政策就是杨坚颁布的“分科取士”,也就是科举制的雏形。】

    隋朝的小吏们正奔走在基层,宣讲着新皇刚刚颁布的政策。

    敲锣打鼓,镇民们还有从远处赶来的乡民们都围绕在了他的旁边。

    “承蒙陛下恩典,”小吏对着京城的方向躬身行礼,“如今朝廷举行分科取士,只要尔等能通过统一的选拔,就能获得功名,为朝廷效力。”

    他又细细讲了一下常科和制科的区别。

    常科定期举行,主要考经史和诗赋。而制科不定期举行,主要内容是论政。

    考生们先过乡试,再过会试,最后是殿试。

    有老者颤颤巍巍的问:“如此,不需要再有其他人举荐了?”

    他说得含糊,但在场的人都明白那些“其他人”就是官员和本地大户世家们的家主等。

    小吏道:“无需再举荐,只要年满二十以上,品行优良无犯罪行为即可报名。”

    他解释了一下各种资格和流程等。

    周围的人都欢呼起来,有人甚至激动的跪在地上朝着京城的方向行了大礼:“陛下圣明,陛下圣明啊!”

    当晚,无数人将这个消息带回了家。

    “要不,咱们也把孩子送去念书?万一他是个念书的苗子,说不定以后还能当官呢!”

    “我看可以。去试试呗。”民众对于送子孙后代们去念书的热情一下子就高涨了起来。

    【隋文帝本身也很重视教育。】

    【他强化了官学,在朝廷层面设置国子学,又设置了国子寺,专门管理全天下的教育,这可以说是咱们的专业教育部门的开始。】

    【另外,杨坚还让各州县都设置学校,复兴儒学、祭祀孔子,这就是地方性官学。】

    【大家都知道的名臣魏征,就是从隋朝的官学中出来的,并且通过科举考上了隋朝的官员。只是后来对隋朝失望,所以才投奔了瓦岗。】

    【教育加上科举,华夏的教育制度开始有了一个健全的体系。】

    ……

    汉朝。

    刘彻细细体会了一下这位后世皇帝颁布的一系列政令。

    其实和他的想法差不多嘛。

    官学加私学的模式。

    “若说有何不同,”东方朔道,“那便是这位隋文帝将教育和当官联系了起来,自然就让百姓有了驱力。”

    谁不想当官?

    当然了,按照现在这样的发展趋势,或许当官也不再是唯一选择了。

    汉武帝颔首,对这位后世的皇帝还是有些钦佩的。

    能想到这种方式来取士,而且还真的切实做了下去,殊为不易。

    不过,听上去是位有为明君,怎么就二世而亡了呢?

    刘彻表示不理解。

    到底发生了什么?

    秦朝。

    咸阳宫里的人听不得“二世而亡”这个词。

    反正虽然嬴政的脸色未变,但朝臣们依然噤声,显得气氛有些压抑。

    或许只有在一旁如雕塑一般站立的寺人们会在心中想:啊,原来还有朝代也这么惨呢。

    当然了,只能想一想,万万不能表现出来。

    嬴政淡淡一笑,对这个词已经脱敏了。

    他直接将话题带到了下一步:“这科举取士之策倒是不错,但,恐怕也会有手眼通天的人在其中运作。”

    比如在试卷上做点记号,与相熟的考官勾连,等等。

    在场的人脑子随便转转就能想到一些投机取巧的方法。

    “诸卿可想想,如何避免此等事情发生。”

    既然要做,那就准备周全,做到最好。

    众人领命,决定回去好好思索一番。

    他们也落下心中一块石头,过了这几年,该来的还是得来,看来陛下很快就要大开科举了!

    有人当然很愁很不爽。

    但也有人很乐观——他们占着天底下最好的资源,要书有书,要人有人,若是如此都考不过那群庶民,那也太不应该了!

    考就考吧。

    ……

    【杨坚的这个举动可以说是从根本上动了食利者的蛋糕,即便是皇帝,有人拼着挑起战争开启乱世也能把他给拉下马,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也不少见。】

    【那他为什么就做成了呢?】

    【因为,在之前那段持续了一两百年饥荒、瘟疫、战争频繁发生的乱世里面,即便是士族,也都大伤元气,不复巅峰时期的辉煌。】

    【世家门阀被削弱,庶族地主们的势力兴起,这才给隋文帝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