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献书京城的一些读书人,听到了老(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爷。”木掌柜闻言皱眉,看向从吴白川身后冒出来的人。
她不喜欢这样冒失的人。
不过……木掌柜在常端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这人……不是真心想送礼的。
她接过常端手上的盒子打开,发现里面装着一本没有封皮的书。
这书开篇就是“余游历至临湖县,见百姓糠豆不赡民不聊生……”
临湖县三个字,让木掌柜瞬间门就意识到了什么。
她盖上盒子,对常端道:“你等一会儿,我先看看。”
木掌柜没有在人前看这书。
她是坐马车来的,她回到马车上,这才将书翻开。
看了没多少,她就意识到这是什么了。
这是临湖县百姓的血泪史!
张知府有往京城送奏折,他们派去查探的人,也将临湖县的情况,详细告诉了他们。
但那些,哪有这书写得感人?
她看那些人查探到消息的时候只有气愤,看这书,却没多久就落下泪来。
吴白川对常端贸然出来送礼的事情有些不满。
他正在跟木掌柜谈生意,常端就算要送礼,也不能这么着急。
吴白川正不高兴,木掌柜从马车上下来,走向常端:“你送的礼物我很喜欢,你跟我走一趟吧。”
常端一脸惊喜。
吴白川却愣住,这怎么回事?怎么这人只送了点礼,木掌柜就要带他离开?
木掌柜转过身,又对身边人道:“来人,去找个马车给这位坐。”
木掌柜吩咐完才看向吴掌柜:“吴掌柜,你的货我都要了,稍后会有人找你。”
码头这边有很多马车出租,木掌柜的手下立刻就找来一辆。
木掌柜也不耽搁,带着常端飞快离开。
吴掌柜看到这情况都傻眼了。
跟他一道来京城的其他商人也傻眼了:“老吴,从你船上下来的这人是谁啊?怎么木掌柜把他带走了?”
另一个人道:“是啊……难道木掌柜看上他了?可依我看,他长得很一般。”
“你胡说什么呢!他手上有木掌柜想要的货物,木掌柜才把人带走的。”吴白川道。
另一人也训斥那个乱说话的:“你好大的胆子,竟然连木掌柜也敢编排!你不知道她是千岁爷的女人?”
京城一直有传言,说木掌柜是吕庆喜的女人。
有些人因为这个,对木掌柜不屑一顾,但也有人因为这个,千方百计通过讨好木掌柜来搭上吕庆喜。
至于他们这些小商人……反正他们是得罪不起木掌柜的。
众人说话的时候,冯大已经在一处客栈停下。
他要了一间门屋子住下,花钱请人将那些装了书的箱子搬进去放好,又马上出去物色其他住处。
这些书,他打算分开放置,免得被人一窝端。
至于怎么送书……他们的书并不是特别多,他打算一本本或者一套套送,送到该送的人手里。
冯大忙得脚不沾地的时候,常端来到了木掌柜的住处。
木掌柜让下人出去,直接问常端:“你是临湖县来的。”
“是!”常端道。
“跟我说说临湖县的情况。”木掌柜道。
常端立刻说起来,说着说着,不免哽咽。
他想也不想就跪在地上,给木掌柜磕了一个头:“木掌柜,张知府是个好人,求千岁爷救救他!”
木掌柜道:“千岁爷在宫里,我帮你把书送进宫去。”
常端随身带了两套书,听木掌柜这么一说,他立刻拿出另一套来。
他这两套书,都是印刷得比较好的,他们装订的时候也很细心。
将书给了木掌柜,常端又磕了一个头:“木掌柜,多谢了。”
“不必。你在这里好好待着。”木掌柜说完就出门了,托人把书给吕庆喜送去。
当今圣上对吕庆喜非常信任,他们往宫里送东西也就不是什么难事。
皇宫。
那天皇帝被气晕之后,养了几天,现在身体已经好多了。
而他病着的这几天,吕庆喜跟贵妃衣不解带地伺候着他。
皇帝看着这两个陪着自己长大的人,想到自己要是没了,这两人不知道会是个什么下场,倒也强打起精神来。
“张志儒的事情,该处理了。我明日就上早朝,让人把张志儒带来京城……”皇帝开口。
吕庆喜没帮张志儒说话,他现在甚至都不太想对付晋王了,就怕闹出点什么事情来,皇帝再被气到:“老奴都听陛下的。”
贵妃比皇帝还大两岁,以前就是个小宫女,在她心里,皇帝无疑是最重要的,就也劝着:“皇上您别为这事儿操心了,张大人做事之前,肯定已经知道他最后会如何。”
“唉……”皇帝叹了口气。
三人正说着,就有人来汇报,说是吕庆喜府上给他送了东西过来。
皇帝有些好奇:“你府上给你送东西了?送了什么?”
“老奴也不知道。”吕庆喜道,说完就让人把东西拿过来,他要看看。
吕庆喜对皇帝,是从不隐瞒的,有时候在自己府里骂完晋王,他转头就对皇帝说他如何如何骂了晋王一顿。
他不怕皇帝知道他干了什么,皇帝是个心软的人,会纵容他。
小太监很快就把一个平平无奇的木盒子送到吕庆喜手上,吕庆喜打开一看,发现里面装的,竟然是几本书。
皇帝凑过去,也看到了盒子里的东西,还拿起一本放到眼前看:“怎么有人给你送书?这是……沉冤录?余游历至临湖县,见百姓糠豆不赡民不聊生……”
开篇黎青执就写了没几个字,因此皇帝很快就看到了正题。
只是他眼睛不好,看着有点累:“老吕,你给我念念。”
“陛下,这东西听了伤身!”吕庆喜道。
皇帝道:“我没事,你念吧。”
皇帝浑浊泛白的眼睛里满是坚定,吕庆喜闻言,立刻拿着手上的书念起来。
抽噎声响起,贵妃第一个哭了。
没多久,皇帝的眼角也含了泪水。
寝室里那些伺候的丫鬟宫女,都默默地擦眼泪。
吕庆喜自认是个铁石心肠的,要知道他以前嚷嚷着百姓可怜在皇帝面前哭,全是假哭。
但这故事……
这平铺直叙,完全就是老农自己念叨的话语,怎么听着让人那么想哭?
吕庆喜眼角也湿润了。
吕庆喜念了很久,才念完一个故事,然后就道:“陛下啊!这东西听多了伤身!老奴这样铁石心肠的都受不住,不要说您了。咱还是别听了吧。”
皇帝道:“要听的,这是老百姓说的话,我之前一直待在宫里听不到,现在要听一听。不过你也累了,喝口水歇歇吧,让别人来念。”
皇帝说完,就让人喊来自己的一个心腹,让心腹继续念书。
那心腹是皇宫里的护卫统领,他拿到书就开始念,念了好一会儿都没哭。
但贵妃的眼泪止不住,皇帝老泪纵横,吕庆喜就更不用说了。
他一半真心一半演戏,哭得那叫一个惨,还发出“鹅鹅”的声音,听着很是刺耳。
那侍卫统领也忍不住了。
这天,皇帝的寝宫里,很多人哭成一团。
皇帝本来有些难受,哭完之后,反而好了一些。
他深吸一口气,道:“老吕,我记得你之前说过,要从临湖县带几个被娄家害了的苦主回来?”
“是的陛下,他们已经在来京城的路上了。”
“张志儒这件事,就再拖一拖,等人来了再说,”皇帝道,“张志儒杀得好!晋王失察了!”
他原本不想跟晋王对上,但现在想想……他要是不管一管这件事,谁知道晋王将来会干出什么事情来!
要是他传位给一个不顾百姓死活的人……那他愧对天下百姓。
希望晋王能及时醒悟。
想了想,皇帝又道:“老吕,你找人将这书多印几本,散发出去,你再帮我准备一下,我要写密旨。”
他已经知道张志儒都干了什么了。
张志儒私自调动厢军,还说杀那么多人,是得到了他的密旨。
皇帝得知此事的时候,其实不太高兴,但现在……他可以给张志儒补一份密旨。
张志儒杀人,是怕他不动手,那些人最后会逍遥法外……
回过头想想,幸好张志儒动手了,幸好他看到了这书。
这么想着,皇帝看了看手上厚厚的一叠书。
这里一共有五本书,每本书里,都收录了三桩冤案。
更不要说,这书还是印刷的……
“那写书之人,应当很早就已经将这书写出,张志儒是不是因为这书,才去临湖县的?”皇帝想到了这个可能。
吕庆喜道:“应当就是如此,这临湖县的百姓,实在太惨!”
皇帝看到书的时候,还有其他人看到了书。
冯大带了一些书出门,往很多地方扔了书,比如说某个学堂。
那学堂是一个举人开的。
在崇城县,举人非常少,当初的孙举人也就很有权势。
在盂县的话……当初李兆一个举人,都能当县令!
但在京城,举人不太值钱。
主要是有些举人上京赶考,没考中的话不会马上离开,而是留在京城读书,以便三年后再战。
如此一来,滞留在京城的举人也就多了。
这些举人为了维持生计,还会找点活儿干。
再加上京城住了很多官员,他们的子孙都会读书,里面也有不少考上举人的……京城绝对是举人最多的城市。
开了这个学堂的举人,教的是一些连秀才都还没考上的人。
读了一天书,学堂里的学生开始往外走:“我明年就要回祖籍参加科举了,我祖父让我考上举人再回来,也不知道我还有没有回来的一天。”
“你祖父就是说说,难道他还能让你在老家成亲?”
“那是,我祖父已经让我祖母在相看京中闺秀了!”
“你祖父祖母对你真好!我爹就不一样了,他是真的想让我在老家成亲……”
……
几个人说着说着,突然发现学堂门口扔了几本书。
“这里怎么会有书?”
“谁的书丢了?”
“这是自己装订的书吧?装订的也太丑了!”
……
他们捡起地上的书翻开。
某个茶楼,一群年轻的读书人正在讨论学问。
讨论着讨论着,他们不免说起时事来,也就是最近张知府一案。
他们并未进入官场,对晋王没那么怕,也就有点同情张知府。
不过同情归同情,他们也觉得张知府不对:“张大人应该收集证据,再写奏折参严县令,怎能如此肆意妄为?”
他们听说了一些临湖县的事情,觉得严县令该杀,但觉得张知府没必要自己动手,也不该杀娄家这么多人。
正说着呢,店小二拿了几本书过来:“几位爷,门口掉了几本书,可是你们丢的?”
这些读书人也不知道书是不是他们丢的,就只道:“你拿来给我们看看。”
等他们拿到书,就有点无语:“沉冤录?这是哪个书坊印的?怎么装订得这么丑?”
“这是话本?这奇丑无比的样子竟然还有人买?也不知道里面写了什么。”
“打开看看不就不知道了?”
这些读书人都知道这不是自己的书,就想看看到底是谁的,可以取笑对方一番。
结果他们一打开这书,就放不下了。
在崇城县租房子住都要花不少钱,在京城,租房子的花销就更大了。
至于买房子……没点家底的都买不起。
总之,一些平日里没有油水可拿,或者不愿意拿油水的小官都租不起大房子,只能住在小巷子里。
莲花巷就住了一些小官。
这日,两个官员轮值回来,一边聊天一边叹气:“我那上峰的老父亲要过寿,我囊中羞涩,都不知道能送什么!”
“你那上峰,整日变着法子请客,好让你们随礼。”
“是啊!他每每给上头的人送了礼,就要找个由头让我们也送他……”
……
正说着,一个乞儿突然跑过来,给他们两本书。
“这是什么?”两人都不解。
但不管怎么样,这也是书……他们将书翻开,然后就合不上了!
五千本书,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冯大一下午就送出去几百本。
这些人不一定只自己看,也就是说一下午,就已经有很多人看到了这书!
而所有看到书的人,都觉得那些口述苦难的百姓非常凄惨。
人就是这样的。比如遇到水灾这样的灾难,单纯告诉一个人某地发生了水灾,死了很多人,那人可能无动于衷,也不想捐款。
可若是给这人看一段小孩子在淹死的父母身边哭泣的视频,那人就可能会落下泪来,慷慨解囊。
个体的悲惨遭遇,特别容易引动他人的情绪。
这是古代,没有视频和照片,但文字也是有力量的!
这一天,无数看了书的人落下泪来,觉得临湖县的百姓实在可怜。
之前娄家敲响登闻鼓,有不少人同情他们,觉得他们孤儿寡母很可怜,但现在想想……
那些孤儿寡母一个个白白胖胖珠圆玉润,他们哪里可怜了?
要是她们可怜,那些被他们的父亲丈夫残害的百姓,是不是更可怜?
这个时代,老百姓不识字,是没办法发声的。
可今天,京城的一些读书人,“听”到了老百姓的声音。
“怪不得张大人要杀人!”
“希望张大人平安!”
“张大人也是被逼无奈!”
“晋王口口声声说张大人是公报私仇……这哪里是公报私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