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079二更10w营养液加更河(2/2)
【畅读更新加载慢,有广告,章节不完整,请退出畅读后阅读!】
bsp; 这个助力可以是曹操,以卫觊出仕于曹操麾下作为卫氏效忠的标志,那么这个助力为什么不能是她乔琰?在她已经开始朝着乐平之外扩张的时候,这种助力自然是多多益善的。
不过上来就说什么“你跟我走”之类的,好像多少听起来有点像是虎狼之词,也显然不是一个合适对着并州之外的士族势力开口的话。
卫觊可不知道乔琰在这一眼之中脑子里闪过了这么多想法,他只是听到乔琰旋即说道:“第一件事,我方此番可出动千人,这一千人的行军食粮,需得由卫氏提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是自然。”卫觊想都不想地回道。
既然要让别人来帮忙,必然是要让人吃饱饭的。
以他所分析的白波贼劫掠必然性来看,这次行军所持续的时间甚至可能不会超过十天。
这支出卫氏承担得起。
“第二件事,我若得白波贼,必定也得如先前对黑山贼这样实行教化管制,以免再有不义之举,但乐平地界上能担负起教授之事的人不多,听闻卫氏家学鼎盛,想请卫氏借两个人给我。”
“这也不难。”
身为卫氏的嫡长公子,卫觊是有这个决定的权利的。
“那就没了,明日我会让人领兵前来的,卫大公子可以先在营中暂住一夜,或者先行返回卫氏。”
卫觊不由有些瞠目。
没了?
他都已经做好乔琰要狮子大开口的准备了,却没想到从她这里听到的条件只是如此而已。
但她为县侯,也为一军统帅,绝不会在这件事上跟他开什么玩笑。
这显然正是她最终敲定的条件。
卫觊当即再行拜谢后回道:“我在军营中寻个落脚处即可,多谢乔侯援手之举。”
谢什么谢啊,乔琰心中腹诽,还有个三四五六过阵子再说。
但现在自然是好一番宾主尽欢地将人给送了出去。
----------
而卫觊一走,乔琰便重新将注意力回到思考这行军奖惩制度的问题上。
原本她还可以再纠结会儿。
但她既同意了卫觊借兵的请求,那么她麾下的队伍和前往河东袭掠的白波贼必定再有一战。
这样说来,她就最好是在这一趟出兵之前,将这赏酬制度摸出个框架来。
固然因为她这两年间在乐平的治理建设工作,如今这些个跟随她出战的士卒大多对她敬重有加。
可要知道,在作战所面对的生死问题面前,名望是最不能够进行消耗的东西。
一次两次还好说,安全性高的极小规模作战也尚可,但要人真正从并州踏足河东郡内,在明面上是替一方士族来保卫财富出兵,这就不能只靠着所谓的名望了。
乔琰笔尖一转,在纸上留下了首功制三个字。
首功制的“首”并不是首要的首,而是首级的首。
汉朝的军功制度如同绝大多数律法的情况一样,承袭的是秦朝的制度,也即从商鞅变法开始提出的“计首授爵”。
但秦朝的“计首授爵”是相当严谨的,比如说超过一定级别的军官要带着手下获得战功,不能自己一味去贪砍杀人头,比如说不能砍杀平民来冒领功劳,而且要从发髻到喉结完结,防止以妇女儿童来冒领功绩。
可到了这东汉末年,原本还有的悬首三天公示期,以及以上的规矩,已经很难被执行了。
因而才会出现董卓路过颍川阳城的时候,将在二月社节活动的男性全部砍头,悬挂在车辕之上,歌呼而还,说成是剿灭贼寇所得的情况。
这便是杀良贪功。
然不可否认的是,纵然首功制有其弊端,乔琰既然暂时不可能脱离汉朝制度体系,以她如今只有列侯爵位而无实权的阶段,也暂时无法给出增秩、迁职和拜爵的这些个封赏,那么首功制继续实行,且以人头对应具体的物资奖励,就是一件在所难免的事情。
这也是最符合当今社会情况的制度,在如今的阶段并不适合做出挑衅式的改变。
不过,她不打算盲从原本的制度。
她落笔又写下了几个字。
【以俘虏代首、前后列编队、辅表现论功、设立督战队。】
以俘虏代首,这不难理解。
若是只以首级论功,比如说按照明朝的制度,一个头颅价值纹银三十两,以如今时代下兵卒在物资和金钱上的匮乏,他们绝对做得出这样的事情??
只要乔琰敢给人头定价,他们就敢将敌方杀个片甲不留。
可她不仅缺战功,还缺人口,若真按这么个规定,一场战事结束她绝对看不到几个俘虏活人,只能看到一摞的脑袋。
这绝不利于她发展治下的人口。
而以俘虏代首的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如今这种谁给一口饭吃就为谁而战的环境下,个体的倒戈加入敌方,在战场上并不是很难做到的事情,说不准都不用经过什么思想驯化,这俘虏就能抄起武器协助己方作战了,比起在战场上现割首级无疑有效率得多。
想想颈骨的硬度就知道,要在临战之间砍下首级是一件多艰难的事情。
这也正是为何乔琰要写下这句【前后列编队】。
这个想法在历史上有一个参考,正是明朝的抗倭名将戚继光。
明朝的军功标准在洪熙、宣德年间之后从原本的军功表现体系转为了以人头论功。
二者皆有弊病。
前者在宋朝时候就出过典型,比如说童贯就可以用怀疑汇报真实性的理由,让韩世忠临阵斩杀西夏监军驸马的功劳只升一级,而后者的弊病在跟倭寇的对战中也一览无余。
所谓“合战先以数倭蹈阵,胜则群拥以进,不胜必俟我兵争夺首级而乘之,故常胜。”③
这话说的是,因首级可以换钱,倭寇就先派出一部分可以牺牲的人在前,趁着明朝军队在争夺首级的时候一拥而上。
谁让在临阵之间的种种变化,都不过是瞬息之间的事情,若是贪墨一个首级的效益,必定导致战阵的紊乱,反而让敌方有了可乘之机。
在这方面戚继光给出了一个可行之法。
他在南方抗击倭寇的时候,训练出的是前后队的鸳鸯阵,所有手持长兵,包括长盾牌长枪等武器的士卒,严禁携带割首级专用的解首刀,由后方手持短兵的士兵来做这件事。
在一个首级三十两的情况下,持长兵处在最危险的位置,也是完成杀敌的士兵,会拿到其中的二十两,由后方配合掩护和割首级的其他士兵分配另外的十两。
这就确保了不会出现推进过程中为了争夺首级而乱阵的情况。
乔琰打算也按照这种方式逐渐形成编队。
这当然不是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尤其是,在她现如今的队伍中其实还没有合格的长兵前列。
不过这也无妨,先将制度框架定下总归是没错的。
与这【前后列编队】配合的正是乔琰所写的第四条【设立督战队】。
当然,具体执行这一条的时候,到底是参考戚继光所用的令亲兵佩戴“取功”标志协助割首,完成本部的记录,还是只采用文字记录的督战队,可以在随后实战中慢慢摸索。
最后剩下的一条【辅表现论功】则是对首功制度上再做出一个辅助说明。
在双方的交手中,除了斩杀敌方的小兵之外,还有几个尤其特殊的情况,比如斩将、夺旗、先登等等。
届时这些特殊的功勋都在首功为主的基础上分门别类补充就是。
乔琰心中有了盘算,又将此番交战中的情况若是给出赏赐需有多少做了个评估,这才将赵云、张杨、褚燕等人喊了过来。
在听到乔琰并未因为此番定计造成的己方优势,而放弃给出足额赏赐,甚至想借此给随后一个标准的时候,几人的目光不由一亮。
没有人不喜欢大方的上司,而粮食奖励无疑是让人归心之法。
这对他们这种统兵之人来说也实有好处。
赵云想了想又问道:“如君侯这样说,不知以一个人头多少米粮为记?”
在他们进来之前,乔琰就已经将这个问题给算明白了,此时自然不需有什么犹豫,果断回道:“三十石。”
一旁的徐福稍一计算便知道这确实是个合适的数量,当即赞道:“此数甚妙。”
这种奖惩制度在乔琰深知乐平库存的情况下,已不必再从谋士中征求同意。
所以她也只是写了封信,让侍从自这平周县城往乐平跑了一趟,告知程立,让他先将充当赏赐的米粮给预留出来。
而后,在这允诺卫觊分兵协战的出兵之前,她便将士卒给尽数叫到了军营之外的空地上列队站定。
加上褚燕先前率领游击的队伍在此时全部合兵,她面前的兵卒足有三千人之众。若连带上攻打白波贼获得的俘虏,就成了差不多五千人。
乔琰寻了个山坡稍高处站定朝着下方看去,恍惚有种自己在开高中晨训的感觉。
还是人数翻倍的版本。
不,倒也不必如此。
她按捺下了这种奇奇怪怪的想法,看着面前的乐平士卒开了口。
此时比起她一度在县衙前的说话围观人数更多,她也没有喇叭在手,但好在,有队列之中的传讯士兵替她将话往后传,足以确保站在最后一排的士卒也能听清楚她要说的话。
只是这也意味着,她在开口时候所说的话必须做到足够简短有力,以防出现什么误解的情况。
“三方对抗白波贼一战,杀敌共计一千五百人,俘虏敌众两千人。”
这是战功!
先调动起情绪来!
虽然有意放跑了些人,这个战绩放在如今也绝对拿得出手了。
不过这不是乔琰要说的重点。
她继续说道:“此功不在我,而在诸位。”
“我欲以此战为例,往后循之,杀一人与俘获一人同价,赏粮三十石,详细论功之法随后颁布。”
“我方出战共计三千人,因先前制度不明,此战之功不予详算,凡参与此战之人,每人赏粮三十五石,返回乐平后领取。”
三十五石!
因她此时的断句停顿,也因着传讯士兵的呼喊声,那“三十五石”的奖励数额之声,竟宛然一股朝后扩散而去的浪潮。
乔琰站在高处,足以将下方之人的表情尽收眼底,也清楚地看到了他们在听到这笔奖励时候的喜悦和意外。
三年乐平经营,她从未说出一句不曾兑现之言,更让人绝不会怀疑她这话中的真实性。
三十五石!这是以一壮丁的劳力,在大汉亩产三石的平均情况下,他依靠种地所能获得的收成的一半。
可种地还要缴纳税赋呢,这三十五石便是彻彻底底的三十五石!
那么为这乐平良民的身份,为这笔不菲的作战奖励,他们就算是为乔侯马前卒又有何妨!
她随后颁布的对此战中殒命之人所给出的补偿,同样有着在他们看来足够合适的数额。
而还不等他们平复激动情绪,就听到乔琰说道:“此前三战未尽其功,如今需你们中以千人出征河东,拦截白波贼往河东方向的劫掠。”
“论功行赏之法相同,然危险更甚。”
“不知在场诸位之中,可有敢从此战之人!”
千人?他们这些人,加上那些心思也活络起来的白波贼,可足有五千人!
只出千人这是看不起谁呢!
还不等乔琰这“敢从之人”四字落定,她便听到了一声声并不齐整却气势惊人的声音。
“君侯??我等愿往!”.w.请牢记:,.